蔣一峰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型綜合醫院的建設也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醫學模式的不斷進步,使得大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關鍵詞:大型醫院;建筑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U24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143―02
前言
大型綜合醫院是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復雜系統。涉及范圍廣,學科門類全,潔污流線多,這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充分把握醫院建筑的各項功能,流線要求,還要積極與業主溝通交流,熟悉駕馭醫院建筑一些新功能、新發展、新方向,與業主的實際需求協調起來。
1大型綜合醫院的特點
1.1集中、高效、聯系方便
城市綜合醫院多為集門診、醫技、急救中心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門診與醫技之間聯系密切,科研、辦公又與前兩者有一定關系,同時各部分又需要相對獨立、配置合理,自成一區,互不影響,以滿足它們之間的聯系要求。使病人可以迅速、快捷地接受診斷和治療。醫護人員們不再為較長的聯系路線而浪費時間,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1.2垂直運輸流線直接、明確
在門診、急診樓內,布置垂直電梯,人流量大而連續處(如共享大廳)安排自動扶梯,可根據不同人員的需要、不同的運輸要求、配備不同的垂直運輸設備,安排不同的垂直運輸路線。在垂直運輸的組織上,根據門診、急診、住院等功能區域的使用特點選用不同的電梯類型,充分發揮設備的使用效率,滿足醫院建筑使用及管理的需要。
1.3醫院建筑要與病人需要的休養環境相適應
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設計,應用新的設計手法,創造吸引人的公共空間、美化診斷治療用房以及病房,不僅可以改善室外環境,還有益于病人的痊愈。應用新的設計手法來標志其入口,引導病人流向,使病人、探視者等能夠順利引導至接診、檢查、治療、入院以及病房等。清潔優美的環境,本身就是一種良性刺激,能提高人們的情緒和食欲,而病人更需要清潔而優美的環境。醫院建筑地址選擇要考慮安靜的環境,要避開不利影響,醫院內部還要有一定綠化面積,做到園林化,便于病人活動。一般規定新建醫院綠化面積要占60%以上。醫院病房建筑也要考慮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感到象在家里一樣,做到舒適化、家庭化。
1.4醫院建筑要與醫院功能相適應
醫院除醫療任務外,還要承擔教學科研任務,這也是醫院建筑的功能要求。教室、示教室、學生宿舍要與門診病房分開,減少相互間干擾,同時二者也要便于聯系。
1.5醫院建筑要與醫院設備設施相適應
醫院建筑必須考慮新設備設施不斷增加的需要,要有發展的余地,必須滿足現代城市醫院醫療技術與管理發展的需要,使醫療工作更具高效率,更有人情味。以現代化設備適應醫療事業發展的需要。
1.6“以病人為中心”是醫療建筑設計的重點
建筑細部的人性化是現代城市醫院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比如門診、急診樓在室內色彩采用以白色為基調的主色調,襯托著不同色彩的診室門扇,明亮而又柔和的天花燈盤、灰白相間的科室指示牌會給人一種寧靜溫馨的感覺,有助于減輕病人入院就診時的不安心緒。
在病房走廊、觀察室走廊等部位都安裝靠墻的扶手,地面選用整體的塑膠地板。非醫護人員使用的衛生間內都設有殘疾人專用廁位,自動扶梯的水平段長度都有相應的要求,充分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在中庭空間的處理上,盡可能將陽光、綠化、色彩等生命要素引入醫院建筑空間,使城市醫院的醫療環境充滿人情味。
2大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面臨的問題
2.1初期的前期策劃和前期研究做的不到位。大型綜合醫院不同于小型專科醫院,功能多、門類廣,更應該在前期進行深入的實地調研,充分與醫院業主方溝通交流,將醫院近期的發展更新充分考慮進去,避免造成建成后不久醫院建筑就跟不上醫療技術發展的問題。
2.2療技術不斷發展,醫院規模不斷擴大,但對患者的人性化關懷考慮不足,造成就診時間長,醫療流線長,科室功能不合理,無障礙設施淪為擺設等問題。要通過前期不斷地深入研究,深化設計,使對患者的人文關懷真正的落到實處。
2.3 缺少對當地地理氣候條件的適應性研究。大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更多的是在功能、流線上下功夫,缺少對地理氣候條件和室內空間環境的研究。應通過對當地地理氣候條件的研究,改善自然采光、自然通風,設置更多的采光天井、屋頂花園等為患者提供更加優美舒適的就診康復環境。
3大型綜合醫院建筑的設計方法
3.1遠近結合,長遠規劃
當今大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的主要矛盾是醫院建筑跟不上醫療技術的更新發展。眾所周知,綜合醫院的設計建造是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醫療水平、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所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醫院的功能都在不斷的更新變化,而醫院建筑的可變性和可塑性都十分有限。因此,需要設計者在項目立項初期就要充分考慮這些未知的變化,做到遠近結合,長遠規劃。
積極有效的應變策略包括:對設計進行長遠考慮,以近期建設為主、遠近結合。充分考慮醫院建筑改擴建的可能性,增加其未來的應變性和可塑性。預留對醫院建筑進行改擴建的接口,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拆遷改建,保證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的和諧統一,防止醫院建筑因醫療技術的更新換代而過早的老化。這其中,醫技部門作為綜合醫院技術實力的象征,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相關功能的不斷添加,成為最可能更新換代的對象,改擴建的可能性也最多。因此,在設計前期,一定要充分認證、評估醫技部門的功能規模,最大限度的預留醫技部門改擴建的可能性。
3.2功能合理,流線清晰
綜合醫院主要由門診部,醫技部和住院部三大部分組成。傳統的綜合醫院布局通常采用“王字型”的布局方式,即門診部在前,住院部在后,醫技部居中,中間以醫療街貫穿的布局方式。這種布局方式對于規模較小的醫院來說,基本可以滿足。但對于功能齊全,流線復雜的大型綜合醫院并非最佳的選擇方案。對于大型綜合醫院來說,一旦規模擴大以后,不僅造成病人往返醫技就診流線變長,就診時間變多,而且不同科室之間的相互連系,人流物流的走向都變得異常復雜。因此,在大型綜合醫院的設計上,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之前傳統的“王字型”布局,對不同功能的科室進行重新組合,將其重新進行科學合理的邏輯排列,把相關功能的門診、醫技相結合在一起,避免病人在不同功能的科室來回穿梭,真正實現就診的一站式服務。因此,對于大型綜合醫院,通道網格式的布局方式更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
所謂的“通道網格式”醫院布局方式,是指根據不同功能科室的緊密程度,將不同性質的功能流線分別組織,形成多通道、網格式的布局方式。這樣一來,避免了將不同功能的科室聚集在一個大型綜合體中帶來的弊端。多通道的布局方式還可有效實現醫患分流、患患分流、潔污分流等,實現大型醫院建筑流線的清晰組織,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提高了醫療的效率。不僅如此,“網格式布局”也有利于醫院今后的擴建改造,采用統一的柱網形式,降低了施工難度,在擴建改造的同時而不影響其他科室的正常功能,有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
3.3 因地制宜,環境優美
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就診人數的不斷增加,患者的就診體驗卻是不斷的下降。過去傳統的醫院建筑過多的強調規模和技術條件,而忽視了室內的空間環境質量。例如,在大型綜合醫院,隨著就診人數的增加,病床數量嚴重不足,走道和門廳隨處可見增添的病床 ,不僅有失美觀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因此,我們強調室內空間環境的營造。根據醫院所處的氣候環境條件,因地制宜、趨利避害,通過底層架空、景觀庭院和屋頂花園等園林化設計手法,有效的利用自然采光通風,引入綠色植物到室內,創造更多的能使病人接觸陽光和自然的空間。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醫療建筑的發展中,建筑與人的關系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大型醫療建筑設計最重要的是以人為本,將其功能需求與心理需求結合起來,在功能主義的基礎上向重視建筑文化價值和人本意義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楓. 超大型綜合醫院醫療體系設計研究[J]. 建筑學報,2010(10):96- 99.
[2]覃力, 單榮亮. 深圳市大型綜合醫院建筑實態分析[J].新建筑,2012(5):110- 114.
[3]呂曉輝. 綜合醫院建筑設計探討[J]. 山西建筑,2015(2):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