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高層工程量大,施工復雜,需要技術支持,逆作法施工技術就是其中一種有積極作用的技術,可以讓地上和地下的施工同時開展,達到加快施工速度的目的。因此,對這項技術在高層建筑工程的使用情況進行研究有一定積極意義。
關鍵詞:高層建筑;逆作法;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178―02
前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了使土地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應用,居民住宅以及辦公場所等建筑的高度不斷提高,但是由于高層建筑分布密集,當對一棟建筑進行施工時,周邊建筑物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在進行建造的過程中,其技術含量、技術要求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傳統的建筑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高層建筑在建造過程中的要求。所以,在當前的形勢下,一種新型的基坑支護技術——逆作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下面就對逆作法的理論以及施工原理進行敘述。
1 逆作法技術簡介
逆作法是相對于建筑施工常規次序而言的,也就是逆向施工。在以往的施工中,通常情況下,施工是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開展,而且都是逐層進行。對逆作法而言,其施工是在地下結構的基礎上,從上部開始施工,逐漸向下,在需要的部位安置支撐樁,然后開展澆注,澆注的部分常常起到圍護作用,便于施工。故此,這種技術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對城市建筑事業發展有積極意義。
2 逆作法原理分析
先在地下室軸線、附近的連續施工墻等部位創建起支護結構,還要在建筑中的必要位置進行澆筑、打下中間支撐樁和支撐柱,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在施工開始后為底板承載壓力和符合提供支持。隨后以地面之上的樓板為連續墻提供支撐,然后向下逐步挖土、澆筑,完成底板封底為止。以上就是這種技術應用的主要原理,在地面一層建筑完工之后,就要開始為上層建筑的建設打下基礎,隨后可以逐步開展向上施工。
3 逆作法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3.1 土方
土方開挖可以確保地基的支撐柱處于較為穩固的狀態,需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繼續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在開展這項工作時,要注意開挖深度,需要深度達到較高水平,但是這樣就可能會導致地下水沖刷,為了防范這個問題,正式開挖之前,要通過氣象部門對開挖期間內的降雨情況進行了解,也要做好排水工作,防范一旦降雨積水問題無法得到處理,以免造成施工延誤的狀況發生。正式開挖時,有些部位的土壤密度低,土質比較疏松,很容易就會出現塌方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完成一個步驟之后就要進行加固處理,避免施工中出現安全問題。注意不能在挖土的過程中損傷土方之內的支撐柱,其受到損壞之后支撐作用就無法正常發揮,也會對安全性能造成影響,而且保證其具備較強的實用性,按部就班處理各項問題,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也可以節約成本。
3.2 地下連續墻
高層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外墻水土荷載釋放出的水平力主要施加在地下連續墻之上,這點在逆作法施工中十分常見。在具體施工中,要注意修筑導墻,一般情況下,導墻主要是混凝土結構,可以反復使用。施工中,要對表層土的特征、地下水信息、荷載等情況開展徹底研究,通常導墻深度控制在1 到2m 范圍即可,要比地面高度高出約1m,厚度則在15 到20cm較佳,墻趾要在20cm 以上,頂面保持水平,基底與土面緊密接觸,內墻面軸線和地下連續墻的軸線延伸方向保持一致,不能讓泥漿進入槽中,導墻施工首先要保證場地平整度良好,隨后挖槽測量,清除多余的土,支撐模板,完畢之后拆除模板,開展導墻外側施工,最后回填土,模板的拆除要等到工程完畢,在上下兩個部位開展兩道木安置,以此發揮支撐作用,阻止因擠壓等外力作用致使墻體發生形變。在深槽開挖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工作。通常連續墻的施工中有一半左右的工期用于開展挖槽,這就要求注意控制好工期。施工精度也是重點,尤其是土層的穩定程度,一旦其穩定性不好,就要減少單元槽的長度,挖槽完畢之后,要盡快開展混凝土澆筑,提升施工效率,這樣才能將倒塌幾率降到最低。如果施工場地附近有大規模建筑,同時施工狀況比較復雜,讓單元槽漏在外面的部分盡量縮減,同時還要讓壁槽具備一定的穩定度,在對連續墻進行接頭操作時,可以選擇柔性和剛性兩種方式,具體的選擇還要根據現場情況。
3.3 地下室
地下室施工過程中逆作法技術的使用最為普遍,發揮的作用較大。由于混凝土的優點較多,因此被當作主要的施工材料,如此不僅可以在工程造價上發揮優勢,應用十分便利,而且材料的供應比較充足。這種方式在地下室施工中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水平,但是在實際施工之中,施工人員還是要保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對工程質量保持比較清醒認知。這項技術在地下室施工中應用的形式比較多,要讓底板、頂板等部門得到有效的澆筑。但是,不管各個環節如何完善,但是在施工過程都有出現問題的可能,比如,裂縫就常常會在混凝土澆筑當中出現,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較多,溫差、受力不均、濕度變化等因素都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這些因素甚至會對工程的安全形成負面影響,做好這些因素的控制十分必要。在正式施工開始之前,要對溫度、濕度的變化情況做好準備,在施工條件不良的時候,需要使用人為干預的方式對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保證工程順利開展,也要對土質進行嚴格檢查,出現的承載壓力問題盡快解決。
3.4 支撐柱
支撐柱可以承載來自地下室、地面上結構、施工荷載等符合,發揮支撐功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目前比較普遍的有混凝土類型的鉆孔灌注樁、核心支撐柱和勁性支撐柱。
鉆孔灌注樁一般以建筑本身的柱和樁為根基,在施工現場地面處理完畢,并讓其長度能及得上持力層的深度。也要在地下室每個層次的標高位置安排相應的鋼板,為以后的鋼筋焊接做好提前布置。鋼筋混凝土結構當中最為主要的支撐柱一般被布置在建筑的柱部位,隨后使用機械鉆孔的方式讓空洞達到地下室底板,最后完成核心柱的安排。柱頂部的平面長度要比地面第一層長1. 5cm。勁性支撐柱需要在建筑的柱位置開展,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挖孔,其深度需要達到設計樁基的水平,隨后安排鋼筋籠后開展澆筑,逐步成為樁。施工時,其和孔壁都需要有水平支撐,讓支撐柱的剛性和穩定程度符合需求。
3.5 沉降管控
在應用逆作法時,地下連續墻會在上部荷載和基坑開挖中應力的影響下,出現抬升、沉降。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就會對全局產生影響。一般這種差異的允許水平是20mm 以下,如果施工時鄰近的柱沉降程度比之前預設值高,需要即可停止上部結構的建設,使用局部節點壓重、部分土體開挖調整得當方式阻止局面的進一步惡化。一些施工后也可以利用注漿、加固等方法阻止沉降。在實際施工中,需要削弱柱上方的摩擦力,以此環節基坑開挖施加給立柱樁抬升的干擾。如果施工中基坑地步出現凸起,一般使用預先施加壓力和加固地基等方式應對這種情況。實際上,也可以使用加大立柱樁承載性能的方式對沉降形成緩解作用,比如可以利用樁底注漿、加大樁徑與樁長的方式解決問題,還能在柱間等部位安排暫時性的剪刀撐,也可盡快完成永久墻體的建設。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逆作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建筑施工技術,它不僅僅提高了施工的整體技術水平,還為高層建筑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新技術的不斷應用,逆作法施工技術在實際的施工當中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并將不斷發展來完善自身。
參考文獻:
[1]王紅濤.高層建筑地下室施工中逆作法施工技術的應用[J].中國房地產業: 理論版,2013,26(3):141-141.
[2]王琦琳.逆作法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
[3]田德森.蓋挖逆作法施工關鍵技術研究[D]. 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0.
[4]董昀.逆作法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J]. 山西建筑,2010(0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