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富
摘要:CFG樁復合地基是經濟、適用、高效的高層建筑地基處理技術。本文以閩西南山地城市高層建筑地基處理為案例,分析CFG樁的構成、加固原理、設計參數、施工工藝、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CFG樁;復合地基;設計;施工;常見質量問題
中圖分類號:TU973.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191―03
引言
地基基礎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質量的關鍵。高層建筑承載力和施工技術難度的增加,給場地地基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當場地內天然土層承載力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時,必須采用經濟、高效的方式對原有地基進行加固處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通過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砂和水拌合,形成高強度樁,具有施工便捷、成本經濟、強度高效等特點,較適應閩西南地區土層結構,具有廣泛運用。
1 CFG樁地基處理技術及加固原理
CFG樁復合地基由CFG樁、樁間土、墊褥層三部分組成。CFG樁采用混凝土灌注成形,是地基主要承載力;樁間土為原始土層,能夠增強CFG樁間摩擦力;褥墊層是荷載與樁基的過渡部分,起到一定的緩沖的作用。CFG樁復合地基加固原理涉及三個方面:首先,樁體的承載作用。樁體長度根據土層分布及結構強度要求確定,承擔40%至80%的荷載。通過優化樁體混凝土配比,能夠有效改善樁體的結構強度,樁間土的側壓力能夠有效防治樁體在受壓后產生的體積形變,使樁體保持穩定性。其次,墊褥層的緩沖作用。傳統地基與荷載之間設置墊層,主要為素混凝土。CFG樁復合地基在樁體和荷載間設置墊褥層,褥墊層采用中砂、粗砂、級配砂石等材料,粒徑不大于200mm。由于樁體的彈性模量比樁間土的彈性模量大,當接受荷載壓力時,樁體出現上刺,使結構荷載與樁間土之間存在空隙,墊褥層中的碎石即將空隙填滿,使樁體、樁間土、褥墊層形成整體。第三,排水加速固結作用。CFG樁施工完成后,能夠降低土層中的含水量,增強土層的密實度。第四,荷載的振動擠密作用。由于施工機械的振動作用,能夠進一步增強土壤的密實性。
2工程概況
2.1 建筑設計
本項目位于閩西南丘陵山地,由5幢法式風格高層組成,層高15-22層,占地面積約56畝,總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容積率2.6,建筑密度20%,綠地率40%。建筑為框架剪力墻結構。
2.2 地質與水文
工程所在地區的地質和水文數據是判斷是否選擇CFG樁地基處理技術的重要依據。經地質勘察揭示,本項目地質構造及特點為軟土砂質地層(表3-1)。經水文探測,場地存在潛水和滯水,穩定水位的埋深約5.3-15.2m,標高為28.83-39.28m。地下水對建筑鋼筋具有微弱腐蝕性。

3 CFG樁復合地基設計
3.1 設計方案比選
根據土層勘察數據,場地應進行加固處理,根據常見的加固處理方式利弊分析(表4-1)。考慮到場地表層土壤較軟,地基處理工程量較大,投資成本有限,本項目采用CFG地基處理法。
3.2 CGF樁復合地基設計
CFG樁基設計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樁基參數。一、是樁長。樁基應持力在強度較高、壓縮性較低的土層中,本項目選擇5-含礫粉質粘土為持力層,樁長約8m。二、樁徑。樁徑大小決定了CFG樁復合地基的加固效果,樁徑較小則難以形成穩定的基礎,樁徑較大則可能浪費資源,難以與樁間土形成共同作用。根據經驗,CFG樁徑通常為300-600mm,本項目設計為400mm。三、是布樁形式及樁間距。布樁形式以方形為宜。根據經驗,樁間距通常為3-5倍樁徑,本項目樁間距設計為1.8m。此外,項目還計算了置換率、承載力、特征值等參數(表4-2)。
3.3 褥墊層設計
褥墊層是荷載與CFG樁的承載和傳導部分。褥墊層厚度應適宜,若褥墊層厚度偏小,當荷載向CFG樁傳遞時,褥墊層中骨料的填補作用將難以發揮,使載荷傳遞至CFG樁,從而增加CFG樁的長度。若褥墊層較大,則增加建設投資成本,同時,褥墊層的荷載傳遞功能將持續降低,影響場地地基處理的穩定性。通常,褥墊層的厚度約為CFG樁的0.5倍,以100-300mm為宜。本項目褥墊層設計厚度300mm,采用5-10mm級配砂石。
4 CFG樁復合地基施工
4.1 CGF樁施工
本項目CFG樁施工采用C20混凝土強度、中粗砂、二級粉煤灰、水灰比約0.6:1、含砂率約30%,混凝土塌落度約160-200mm。本項目采用的主要機械設備有:長螺旋鉆機、混凝土輸送泵、攪拌機等設備。(表5-1)
施工經歷施工準備、鉆進成孔、混凝土攪拌、灌注拔管、清土切樁等工序。
首先,施工準備。采用全站儀和鋼尺定位,確定CFG樁位置、半徑,并繪制白線。鉆機就位,保持釬桿與CFG樁中心對齊,釬桿上每0.5m設置反光條。
其次,鉆進成孔。一是樁孔定位。樁位偏差應控制在±5mm以內,成孔誤差控制在1/4樁徑。二是鉆機定位。若鉆孔存在偏差,可能影響CFG樁承載強度。在鉆孔機械定位中,應將鉆頭對準樁徑的十字線中心。三是鉆機成孔。由于土層上部均為粘質土,鉆孔初期掘進速度較快,鉆至設計深度1/2后,應減緩鉆速,保障孔底粘土盡可能帶出鉆孔。
第三,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按配合比配料,攪拌時間控制在60-120s,塌落度約180mm-200mm,也可以采用商品混凝土。
第四,灌注拔管。混凝土灌注是CFG樁施工的關鍵。灌注混凝土應連續、穩定、均勻。本項目采用導管輔助澆筑,導管逐段拼接,深入孔內。導管內壁保持光滑清潔,防止出現顆粒狀骨料。導管應具有較好的密封性,漏斗內混凝土應低于漏斗邊緣1/3。混凝土灌注時,先采用大容量混凝土初灌注,待達到設計深度后,采用導管緩慢灌注。
第五,清土切樁。完成CFG樁混凝土澆筑一周后,開挖土層至地下室底板深度,鑿平樁頭。樁頭處理不能撞擊樁身,避免使用大型機械,防止樁身斷裂。若不慎造成樁身斷裂,則應及時補樁。
4.2 褥墊層施工
褥墊層攤鋪力求均勻、密實。首先,確定褥墊層的攤鋪范圍,繪制放樣線條,復核關鍵位置標高及坐標。其次,清理場地內的土層和雜質,挖掘至設計標高。挖掘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對CFG樁的擾動和振動。第三,虛鋪340mm厚的級配礫石墊層。級配礫石進場需進行專門檢測,攤鋪要均勻密實。在攤鋪完成后,采用小型機械分段夯實,夯實厚度約300mm。
4.3 常見質量問題及防治措施
CFG樁復合地基常見質量問題涉及堵管、斷樁、縮徑等。首先,堵管。堵管是混凝土輸送時發生的導管堵塞。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攪拌不均勻;灌注過程混凝土離析;工程機械設備中存在雜質。若發生阻管現象,應立即向混凝土中注水,調節混合料中水泥和粉煤灰的配合比,保障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塌落度。其次,斷樁。斷樁是樁頭處理中CFG樁因土層相互擠壓形成的斷裂或開裂。土層開挖中,要減少樁擾動,部分土質較差的區域宜采用跳打方式,以減輕樁間土力相互擠壓。若在施工中出現斷樁,則應及時補樁,以滿足強度要求。第三,縮徑。由于提鉆速率較快或地下水位較高等原因,導致CFG樁徑變小,即為縮徑。因此,在CFG樁復合地基處理中,要控制提鉆速率,在必要的時候停止施工,或采用輕型井點和水泥管井聯合降水,以促進地下水位降低。
5結語
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與進步,CFG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已較為成熟和完善,CFG樁復合地基由CFG樁、樁間土、墊褥層三部分組成。適用處理粘土、粉土、砂土和正常固結的素填土等地基,工程成本較低,操作簡便,效果較好。CFG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需要明確樁長、樁徑、樁間距、置換率、承載力、特征值等參數,以及適宜的褥墊層厚度。CFG樁施工涉及施工準備、鉆進成孔、混凝土攪拌、灌注拔管、清土切樁等工序。常見質量問題有堵管、斷樁、縮徑等。CFG樁復合地基處理技術在高層建筑中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賴天文,周啟運,楊景.水泥土墊層下CFG樁復合地基的樁土應力比研究[J].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4(6).
[2]葉東偉,吳學林.CFG樁復合地基檢測的相關問題[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5(2).
[3]張欽喜,鄭玉蘋,陳鵬.CFG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方法的修正[J].巖土工程技術,2015(2).
[4]閆紅波,韓婷,楊紅梅.對CFG樁和PHC管樁多樁型復合地基靜載試驗探討[J]. 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5(2).
[5]韓曉雷,張靜,史斌.CFG樁復合地基工程事故原因分析[J].土工基礎,2014(1).
[6]肖盛芳,黃秀英.淺談CFG樁復合地基在龍巖綜合體育主館工程中的應用[J].福建建筑,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