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悅
——布局建設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體系,包括整個政府所能提供的硬件和軟件與公共服務在內的創新生態系統。這是一個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鏈。
2015年7月3日,對重慶集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
從當時的財務主管寧順琴說出“貸款申請下來了”那一刻起,欣喜就在公司里蔓延開來。
總經理張一松了口氣,而后卻異常平靜。
看著貸款資料,他的思緒恍然回到了前些年摸爬滾打的日子。
企業之涸
2012年,“海歸”張一決心創業。
2013年,張一集結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成立了重慶集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我們主要提供跨國B2C電子商務在線零售運營服務,采購國內高性價比的牙科器械,銷往國外。”
“這是一個將中國制造直銷海外的強大平臺。”
…………
成立之初,張一不斷向客戶介紹自己的業務。
經過不懈努力,公司的運營有條不紊。
但一段時間后,問題漸漸顯露出來。
“由于賣家未及時確認收貨,貨款一直遲滯在第三方平臺,并且因為外匯受國家控制,一般15天到一個月才會回款。而與此同時,供貨商又需要我們將貨款及時清算……”面對出口電商回款速度慢、資金積壓的問題,張一心里有些焦急:“支付貨款和出口郵費一個月就要20多萬元,資金不能及時補給,導致企業的死單、退款現象增加。”
無奈之下,2015年年初,張一去銀行申請了一年期貸款,而當時作抵押的,只有自己的房子。
2015年3月,張一拿到了100萬元貸款,但時值年初,公司把貸款的大部分給員工發了績效獎金,又填補了一些財務漏洞,其后就所剩無幾。
公司又陷入新一輪困境。
其實,像集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一樣的中小企業還很多。
“他們往往面臨著貸款審查慢、無固定資產貸款不易、成長期企業再次貸款難等問題。”大渡口區科委負責人說。
“沒有廠房、設備作抵押,我們這種科技型企業在貸款、融資路上更是困難重重。”張一說。
一些有潛力和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就像荒漠中的湖泊漸漸干涸。
“干涸”之際,轉機一如春雨撲面而來。
一池春水
手握技術和專利,卻因“缺資少產”難以獲得融資。
看得到市場前景,卻等不到具有投資眼光的“伯樂”。
企業成長急需資金“澆灌”,貸款的過程卻很漫長。
…………
2014年下半年,大渡口區科委調研了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幫助入駐當地的中小科技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當年11月,大渡口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和重慶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重慶銀行聯合啟動建立科技擔保“風險資金池”。
“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貸款來說,最重要的是需要解決擔保問題。”大渡口區科委副主任姜勇分析道。
“投、保、貸三方聯動,為各個企業建立了一條綠色的融資通道。”
“三方聯動不僅可以共同分擔融資擔保所產生的風險,也將為科技型小微企業帶來快速、便捷的融資服務。”
“風險資金池”的初始規模為250萬元,而后逐年按比例遞增,以8倍的規模進行放大,為大渡口區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2000萬元擔保貸款。
被納入科技擔保“風險資金池”的企業,還可以享受優惠政策——擔保費率不高于2%,微企免收擔保費和保證金;銀行保證推薦企業的貸款額度,見保即貸,并且執行優惠利率,利率上浮不高于基準利率的20%。
直至2015年6月,“風險資金池”已經幫助首批3家企業成功獲得120萬元擔保貸款。
張一的集吶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解渴灌溉
2014年,集吶科技剛搬進大渡口區移動互聯網產業園不久。
貨品成本高,回款沒到,死單頻繁,房屋抵押貸款,公司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虧損……集吶公司還沒來得及適應新的環境,張一頭上飄著一朵烏云。
直到2015年4月初,一通電話突然打到了張一的辦公室。
“你們作為新興跨國電商非常受政府重視,在融資問題上,我們可以想辦法幫你們出一份力。”大渡口區科委干部明海軍在電話中說。
張一頭上的烏云被層層驅散。
第二天,集吶公司當時的財務主管寧順琴就趕去區科委開會,并在會下立即聯系了科委的工作人員明海軍。
一周過后,寧順琴向區科委遞交了《申請融資報告書》。
“這家公司的創業團隊是一群‘80后海歸,創業熱情很高,團隊品質、技術含量高,降低了我們的風險。”明海軍說。
科委經過一系列的審查,聯系到重慶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給集吶科技作了擔保。
2015年6月25日,集吶科技參加了大渡口區的科技擔保推介會,隨后重慶銀行派專員到公司內做最后的考察。
7月3日,集吶科技終于通過“風險資金池”獲得200萬元授信,首期拿到解燃眉之急的50萬元貸款。
細水長流
2016年一開年,集吶科技員工就忙碌了起來。
“現在,供貨商能夠及時拿貨,死單情況、客戶退款率都大大減少了。”企業現任財務主管唐凱感慨道,“‘風險池里下來的貸款都充分運用到了公司運營上來,讓我們‘荒野逃生。”
2016年,隨著一些中小企業的不斷新生,大渡口的“風險資金池”也不斷蓄水。落戶大渡口的企業只要滿足以下指標就可以進入大渡口區的“風險資金池”——
技術上,擁有知識產權、專有技術;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企業);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等科技資金支持等。
資產上,從事農業(包括林、牧、漁)行業,營業收入1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從事工業、信息業及其他行業,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
人才上,科技型小企業科技從業人員至少3人,科技型微企科技從業人員至少1人。
“現在,沒有什么憂慮,每個月的總銷售額能達到110萬元。”唐凱說道。
2016年2月,重慶下發《重慶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方案》,要求積極推廣“大渡口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準備金池”模式。
潺潺甘泉,汨汨長流。更多的企業將會在“風險池”的潤澤下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