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軍
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應怎樣迎接這次課改,怎樣把握住這次機會,怎樣推動這次課改。我談一談自己的一點兒看法和體會。
一、明確英語課改目標
我們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世界的發展日益趨向多元化,國際交往增多,文化的流動與溝通日益明顯,我們也要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增強世界意識。
二、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在我們過去的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現在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且按照學校的“雙向六環”教學模式,由此看出,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重要作用。而且每一個步驟都充分遵循了學生是主體的這個原則。而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進行豐富的信息交換和交流,才能向高級發展,否則,只能是封閉、落后。我們中小學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促進英語課改呢?我主要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的。
1、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過程,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濃,學習積極性就高,課堂效果就好。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活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到這一教學環節,我都要牢牢抓住,并事先認真準備:不同的知識該選哪些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要記住經常輪換,一旦弄錯了,有些學生就會有“意見”甚至跟我“急”。盡管在最開始時,一些學生表演得不很理想,甚至惹得其他學生滿堂大笑,但是哄笑聲和“大紅臉”刺激了這些表演學生,使他們不會忘記這一窘人時刻,從而在今后會加倍努力,在英語學習這個廣闊天地里,進一步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如教學打電話(make a telephone call)、購物(go shopping)、問路(ask the way)、就餐(have a meal)、看病(see the doctor)等,學生們身臨其境的表演,把對話式的課文模擬得更接近于實際生活,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課堂被激活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們在實踐中鍛煉了他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如我在教look及其組成的詞組(look at 、look for、look like、look after、look the same、look young、look old,…etc)時就充分利用了表情、動作、圖畫、實物和真實的語境,加深學生對這些詞的記憶、理解和適用。在教look like與look the same時,啟發學生從班上學生當中,找出和我長的相像的學生來跟我對比;在教詞組look young和look old 時,我手指著自己臉上的皺紋與學生比較誰look young,誰look old,學生在笑聲中深刻記住了這些知識。
2、許多學生上英語課不說、不讀、不問,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礙,怕讀得不好、說得不順,同學看不起,老師指責批評。因此,我在教學中,頻頻送給學生們激勵的話語,尤其是對后進生,我采取這樣的方法激勵他們:六號回答對了這一組就加六分,五號回答就加五分,通過這樣的加分方式促進他們的參與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勝心是很強的,這樣為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適當降低他們發言的難度,并及時肯定他們在發言中的點滴優點。幫助學生逐漸消除心理障礙,大膽發言,使他們大膽地開口說是英語課改成功的關鍵。
3、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4、語言是人類交際工具,交際又是要有雙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動。什么叫“動”?那就是讓學生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通過“動”,使學生在精神、心理和身體活動諸方面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那么怎樣使學生動起來?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①激發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局限于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在學生學案中設置了預習導學,讓學生帶著目的預習。②引導學生在導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很多老師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雖然好,但每天如此的話必定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游戲等等。③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合作探究和達標檢測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三、善于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就是好方法。”
總之,新課程改革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挑戰與機遇并存,我會盡我所能,牢牢把握和抓住的,為初中英語教學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