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妮
摘要:在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通常是“填鴨式”教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往往不強,而且教學效率較低。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學習,不只是為了通過高考,學生在將來對英語的學習和清晰的表達英語,有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英語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方式較為單一。雖然在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本在信息量上、文章整體質量上都做出了較大的變動,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沒能充分體現出新教材的優勢。教師在閱讀課程教授過程中,習慣性地將原本整體的文章進行拆解,并細化到逐詞進行講解。這不但降低了學生對文章整體性把握的能力,還致使學生產生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學習效果降低。
2、閱讀材料內容模式化嚴重。雖然新教材相比原本的課本在內容上有了一些變化,但就文章的內容與形式而言,仍然較為單一,許多文章為達到層次分明的目的,統一地采用模式化的編寫方式。僅僅想依靠單一的文章形式,想達到提升學生整體閱讀素質的目的仍然比較困難,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3、注重技巧,學生的閱讀能力沒能得到提升。就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整體更注重于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以使其在考試中能夠拿到更高的分數,而并未從閱讀能力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教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技巧的使用具有依賴性,當學生遇見體裁較為生疏的文章時,其閱讀質量直線下降。
二、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1、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傳統的英語教學認為,單詞和短語是英語的最小組成單位,單詞構成短語,短語構成句子,句子構成段落,段落構成文章。所以,在閱讀時從小到大,理解了每一個單詞,就是理解了整篇文章。這種閱讀方式是對閱讀過程的簡化,不能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隨著對語言的深入研究,人們對閱讀的理解也在增加。已有的兩大模式:從商到下和相互作用已經使人們對閱讀的認識達到一定程度。閱讀是讀者獲取信息和交流的過程,在交互式教學中,學生的所有知識都能夠起到作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閱讀,從全文到段落,從大意到解釋,使學生和閱讀相結合。
2、對學生的指導。首先,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時,改變學生一字一句進行“指讀”、“口讀”、“默讀”等不良習慣,慢慢訓練出根據大意來閱讀的習慣,還要用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其次,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力。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略讀、精讀等的閱讀訓練,使其能夠更快更準確的掌握文章。最后,多進行閱讀實踐。學生只有在多多的進行閱讀實踐后,才能夠感受到閱讀策略的存在,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熟練運用。
3、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網絡不斷發展的今天,可用的英語閱讀材料也逐漸增加;另外,新的教學設備與教學手段也不斷被開發。就高中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的各類資源,使課堂的教學內容得以豐富,使課余的閱讀教學得以擴展。隨著多媒體的不斷發展,閱讀的教學方式不應僅僅局限于書本,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資源,對學生閱讀能力進行提升。
4、切實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出發開展教學。單純應試式的教學方式已無法逐漸滿足學生的閱讀要求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切實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出發開展授課。閱讀的教學實則是一種技能的授予,不同類型的文章、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在不同方面的閱讀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文章類型與教學目的,及時地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引導,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策略,從而切實提升其閱讀能力。
5、加強詞匯和文學鑒賞的教學。豐富的詞匯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先決條件,因此加強詞匯教學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單詞圖表、利用詞匯搭配、利用構詞法來進行詞匯教學。英語的文學作品和篇章中有許多值得我們關注和欣賞的優美的詞和句子,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比喻(明喻和暗喻)、排列等等。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審美的角度引導學生去分析文章的整體結構、語言和語義,讓學生懂得真正的理解文本。
6、精讀課文,培養學生獨自閱讀的習慣。在現實的英語教學過程中,確實有很多非常可愛可敬的英語教師,他們埋頭于高中英語教學,把一節有限的45分鐘中英語課堂,滿滿的進行英語知識的講解,不厭其煩的進行做題——講題等模式內進行。這樣反而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用說借助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學習效率了。部分高中英語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總是認為高中英語學習則單詞識記的越多越好,英語卷子做的越多越好,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現實的考試過程中取得高分,才能夠進入理想的大學。但現實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識記與應用并非一回事,所以,在精讀課文時,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當然不是隨波逐流,而是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器官調動起來,提高各方面的英語能力。精讀課文,就是將高中英語教學放開,改變以往教師獨自占有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獨自去研究課文,去理解課文,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最好在學生自己詳細閱讀之前領讀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注意到朗讀課文時所應具有感情和正確的發音,否則在他們熟讀之后,在糾正他們的錯誤會更加困難,總的來說,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是現代閱讀課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要途徑,也是保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張蓮.新課改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教育教學論。2013(51).
[2] 彭美林.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海外英語。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