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劍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田徑運動員在訓練中產生疲勞的原因及對人體機能的代謝、內分泌、大腦中樞等方面的影響,提出了疲勞的判斷及恢復的方法和手段,并向教練員和運動員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對于合理地制定訓練計劃,調整運動員的身心狀況,提高運動員訓練成績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運動員;訓練疲勞:恢復
田徑運動是以走、跑、跳躍等運動技能組成的以單人為主的運動項目,在訓練中要求運動員機體能夠承受盡可能大的運動負荷,使機體適應大強度、高頻率的比賽要求,具有運動量大、強度高、密度強的特點。長時期高強度的訓練會使運動員身體產生疲勞,如果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緩解和消除,當積聚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會導致訓練質量下降,不利于運動成績的提高。因此,研究田徑運動中疲勞產生的原因,認識運動員機體的恢復過程和恢復方式,對于掌握個種運動恢復手段,幫助運動員迅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有效地提高運動成績,延長運動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一、疲勞產生的原因
個體的運動機能由運動中樞支配,運動中樞興奮度越高,機體的反映就越敏捷,運動機能的水平就越高;反之,當運動中樞興奮度越低,個體的反應就會越遲緩,運動機能的水平也就越低。如人在運動中的所有動作都通過相應的肌肉做工來完成,而肌肉的做工由運動中樞指揮,當人體經過一定的負荷量后,運動中樞神經就會產生抑制反應,使機體的某一部位感到運動遲緩、發重,也就產生了疲勞。因此,疲勞的產生實質是個體運動中樞神經的抑制反應,能夠引發這種抑制反應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體力疲勞、病理性疲勞和心理疲勞。
1、體力疲勞。當人體處于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中時,肌肉(骨骼肌)群持久或過度收縮,會使肌肉內能源物質得不到充分分解,而產生大量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當在肌肉內堆積過多時,就會降低肌肉細胞的活性,使運動中樞產生抑制反應,身體就會產生疲勞。如有的運動員剛剛從高中畢業,突然參加高校系統的訓練,運動量和負荷強度增大,訓練時間延長,而身體各項機能水平還保持在高中的狀態,如果進行了一段時間沒有進行必要的調整,運動員的身體就會出現不良反應,很容易產生疲勞,這種疲勞的產生過程就是體力疲勞。
2、病理性疲勞。病理性疲勞是由疾病引起的疲勞, 是生理功能紊亂而產生病變的結果,一般沒有明確的引發因素,需要通過醫院檢查,才能找到原因,也被稱為“原因不明的疲勞”。 如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糖尿病、心肌梗死、貧血、癌癥等疾病都會使患者出現自覺疲勞、無力等癥狀。
3、心理疲勞。心理疲勞也稱精神疲勞或心因性疲勞,一般不是發生在運動過程中,而是個體本身就客觀存在,是由精神狀況和情感問題所致。運動員在非自愿、帶病等情況下堅持訓練的同時,心理上會充滿壓抑和憂郁,長久下去會使運動員精神不振、疲憊不堪,在比賽中也很難取得好成績,可見,心理疲勞無論是對運動員的訓練還是比賽都有重大影響。高校大學生運動員在訓練的同時,還需要完成大量文化課程,承受的心理壓力很大,如果不能合理調節,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據調查,某高校運動員很想在全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在每天學習之余的空閑時間也用來訓練,在訓練課上不管身體狀況如何,都堅持完成訓練任務,甚至有傷病也不請假,結果也并沒有很好的提高訓練成績,而且輸掉了比賽。
二、疲勞對人體機能的影響
疲勞對人體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機體代謝發生變化、內分泌失調和大腦中樞神經發生變化這三個方面。
三、疲勞的判斷及恢復的方法和手段
要想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成績,就需要增加運動員的運動負荷和運動時間,就會使運動員處于超負荷狀態,這一過程必然會產生疲勞,而如果不能使運動員從疲勞中恢復,就不能夠達到訓練效果。因此,科學地判斷疲勞產生的原因、疲勞的種類和程度,采取合理的恢復方法和手段,是提高運動員訓練成績的有效方法。
1、訓練中對運動員疲勞的判斷。正確地認識和判斷疲勞,對于科學的訓練與掌握恢復過程、預防訓練過度、提高運動成績有著重要意義。疲勞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生理現象,運動員受年齡、性別、訓練水平、思想情緒等因素影響,對疲勞的感受存在差別,因此需要綜合考慮運動員的具體情況,以確定運動員身體真正的“臨界極限”。 在訓練中教練員可以通過查看臉色、檢測脈搏、測定體重、血壓以及檢查尿蛋白等方法,對運動員疲勞程度進行判斷。
2、疲勞恢復的影響因素。進行疲勞恢復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具有針對性,我們首先應了解疲勞恢復的影響因素。
3、科學膳食。①運動員在運動時消耗熱能大,而熱能主要來源于肝臟與肌肉中糖元的分解,因此,食物中應有充足的熱能來源,以富有糖、維生素C和維生素B的食物為宜。②蛋白質是機體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因此運動員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較大,各種類型氨基酸的需要量比普通人的高,所以應盡量多吃魚、蛋和豆制品等食物。③食物中還應含有適量的脂肪。蛋白質、脂肪、糖三者的需求比例,按重量以1:1:7為宜。④此外還應重視對微量元素的補充。雖然微量元素在機體內含量很少,但對于人體物質代謝過程中十分重要,在維持機體正常功能上具有顯著作用。人體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鐵、鈉、鉀、氯、鈣、磷、鋅、錳、銅、碘等。
四、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疲勞產生的實質是個體運動中樞神經的抑制反應,能夠引發這種抑制反應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體力疲勞、病理性疲勞和心理疲勞。針對不同類型疲勞產生的原因和程度,和疲勞的恢復方法,為教練員和運動員提出了幾點建議:①如果教練員在訓練計劃中安排大量的訓練,卻沒有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就可能使運動員身體的疲勞逐漸累積,將不利于訓練的持續開展和訓練成績的提高。因此,教練員應該在訓練課表中,安排適量的休息時間。一般在大運動量,二天或三天必須有一個調節的訓練課,對運動員身體機能和精神飽滿都有重要意義。②運動員在訓練完后,充足的睡眠對于緩解身體疲勞和調節身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運動員要嚴格遵守休息時間制度,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能夠達到8-10小時,如果上下午都有訓練課,中午也要有適當的睡眠時間。③運動員進行訓練,精神和機體都承受重大負荷,需要對身體和精神進行放松運動。運動員要不負荷很大,可以通過按摩進行放松。④運動員的疲勞恢復對于持續訓練和提高訓練成績有重要作用,要 及時的補充身體消耗的能量,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使運動員有較高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祖添.高中田徑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