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V了也白V”構式是現代漢語中的一個常用構式。本文從共時角度和歷時角度出發,以句法、語義、語用和產生機制四個方面對“V了也白V”構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V了也白V;產生機制;句法;語義;語用
“V了也白V”構式是現代漢語中的一個常用構式,口語中使用頻率高。其同義變體有“V了也白搭”、“V了也白V”等。“V了也白V”構式由來已久,最遲在清代就已經出現,《紅樓夢》中有“快進去,疼你也白疼了。”等相關用例,已經逐漸從一個讓步假設復句發展成為一個常用構式。我們可以從共時角度和歷時角度出發,以句法、語義、語用和產生機制四個方面對“V也白V”構式進行分析。下文未標識語料均摘自CCL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
一、“V了也白V”構式的句法分析
1、句法成分
我們可以把“V了也白V”構式分為三個部分:“V了”、“也”和“白V”。“V了”是由讓步句“N即使V了”緊縮、壓縮、脫落而來,“也”是關聯詞“即使……也……”的保留。“白V”是“白白V了”的壓縮形式,虛化而來的副詞“白”修飾動詞。
2、入句表現
“V了也白V”構式一般不單獨成句,而是充當句子成分。根據CCL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V了也白V”構式可以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和復句分句。其中,復句分句可以是因果關系復句、并列關系復句、條件關系復句、轉折關系復句和選擇關系復句。
(1)充當謂語
“V了也白V”構式可以放在主語后面陳述主語,在句子中充當謂語,相當于一個動詞短語。例如:
1)他們只會開“空頭支票”咱們說了也白說。
2)這樣的人往往聽不得半點不足,沒有察納之雅量,別人說了也白說。
3)你說哪個就哪個,我挑了也白挑。
(2)充當賓語
“V了也白V”構式可以放在動語后,表示動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對象,充當句子的賓語,相當于一個名詞性短語。例如:
4)是信奉“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還是一貫分毫不取,分文不受?
5)種前三行玉米時,就知道種了也白種。
6)他知道反正問了也白問,就索性不問了。
(3)充當定語
“V了也白V”構式可以放在名詞性短語里中心語前面作修飾成分,充當定語,相當于一個固定短語修飾名詞。例如:
7)這就造成了對中國企業“騙了也白騙”的名聲。
8)剪去了中間印了也白印的字兒。
9)徹底打消有的人“去了也白去”的顧慮。
(4)充當復句分句
“V了也白V”構式可以充當復句的分句,可以是因果關系句、并列關系句、條件關系句、轉折關系句和選擇關系句。例如:
10)下雨中山公園就不好看了,也照不成相,去了也白去。
11)我與你后媽離婚了,財產都歸她,我年老體弱一無所有,你就是考了也白考。
12)收入低的人似乎不再惦記著買房子的事情,因為太遙遠了,想了也白想。
例10)-12)是因果復句,“V了也白V”構式一般出現在正句,表示結果。
13)從“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最終到“說了不白說,有效還要說”的“政協”流行語變遷,不難看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發展歷程。
14)甚至妄言“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我不拿他拿,要拿大家拿。”
15)此梨“亂世無主”,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大家都不吃,爛掉更可惜。
例13)-15)是并列復句,分句之間是平行關系或對舉關系。在并列復句中,“V了也白V”構式一般與“不V白不V”構式共現。
16)如果是電影,不看白不看,如果是集體看電影,看了也白看。
17)但如果不開店,不蹬三輪車,游客來了也白來!
18)如果起不到什么作用,做了也白做。
例16)-18)是條件復句,偏句提出條件,正句表示結果,“V了也白V”構式一般出現在正句中表結果。
19)往往講了很多道理,說了也白說,不起什么作用。
例19)是轉折復句,前后句意思相反或相對,一般不出現關聯詞語,“V了也白V”構式出現在后分句中。
20)要么不會裝,要么沒有能力裝,要么裝得不像,要么裝了也白裝。
例20)是選擇復句,分句間為選擇關系,一般需要出現關聯詞語。
二、“V了也白V”構式的語義分析
張誼生、呂峰、王艷婷等學者均認為“V了也白V”構式是由讓步假設復句“即使V了,也白V了”壓縮整合而來,但忽略了“白V”的多義性對“V了也白V”構式義的影響,事實上,“V了也白V”構式的具有兩個相互對立的語義。
1、V的語義特征
根據CCL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的語料,查詢“V了也白V”構式及其變體構式,共找到109個例子,頻次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說”在“V了也白V”構式中是最為常見的動詞,占主導地位。其次是動詞“去”和“撞”,其他動詞的出現頻次均不足5次,分布較為平均。
動詞V以動作動詞為主。當隱藏主語為施事者時,動作動詞一般為強持續性、弱動作性動詞,如“說”“改”等;當隱藏主語為受事者時,動作動詞一般為強動作性、弱持續性動詞,如“撞”“打”等。這是因為前者往往強調“付出代價”的過程,后者則是偏向強調“付出代價”的結果。少量趨向動詞如“來”“去”也可以參與該構式。動詞V主要為單音節動詞,少數雙音節動詞如“決定”“商量”等也參與“V了也白V”構式。
2、“白”和“也”對構式義的影響
“V了也白V”可以表示兩種語義,分別如例5)、10):
構式義1:應該獲益卻付出代價。
構式義2:應該付出代價卻獲益。
這里的“了”為動態助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實現,但因為來源于壓縮了“即使”的讓步假設句,且在“V了白V”變式中連“也”也壓縮了,所以動作可以“未發生”也可以“已發生或正在發生”,如例1)、5),“了”對語義指向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之所以會產生兩種語義,是受到了“白”和“也”對構式義的影響。“白”是由于實詞經常充當狀語,虛化為副詞。張誼生認為,預設否定副詞“白”早在晚唐至北宋就已經完成虛化。“白”的作用在于否定預設,表示付出而無所得或得到而不付出。邵敬敏認為,“白”可以表示兩種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意義:付出代價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利益,付出利益卻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在“不V白不V,V了也白V”句式中,前后兩個分句在單說的時候,雖然存在兩種相反心理判斷的情況,但組合為復句的時候共同表示一個語義。黃岳洲認為此句式是妥當的,新信息因正反推衍而生,兩個分句都是從一個方向(正面或反面)進行批評或鼓勵,都能因承接一個遲疑的信息而順理成章。如例13)14),心理判斷分別是“不V”和“V”,根據語境判斷,每個復句均只有一個含義。
“也”分為關聯副詞和語氣副詞兩種。陳鴻瑤認為,關聯副詞“也”經過主觀化歷程,成為了語氣副詞“也”是“非范疇化”的過程。在語篇和信息組織上,關聯副詞時靠“類同”義實現語篇的連接的,而語氣副詞“也”靠的是評價功能,語氣副詞“也”具有反預期信息功能。張誼生指出,使用評注性副詞是漢語情態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構式中,語氣副詞“也”沒有實在意義,只是表達情態。“也”作為程序信息而凸顯,淡化了概念信息。而關聯副詞“也”通過“類同”達到連接作用。如表所示:
張建理認為,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看,“也”涉及兩個相交的范疇,存在異疇同構和同疇異構兩種情況。徐霞認為,“也”的語義指向隨異項的位置而變化,與同項無關,“也”的語義始終指向“本句”中的異項。在“不V白不V,V了也白V”句式中,主語統一,“也”的前后只存在一個異項,所以語義指向不存在歧義,指向“白V”。所以,盡管在構式義1和構式義2中“也”的類型不同,但該句式存在兩種語義,并不是因為“也”,而是因為受到了語義指向異項“白V”的不同語義的影響。
3、同義變體構式
“V了也白V”構式的一般變體有“V也白V”、“V了白V”、“V了也是白V”、“V了也白搭”等,語義相同。例如:
21)我是“白丁”黨員,辦事沒人信,說話沒人聽,干也白干。
22)值班民警明確回復說:“在崇山路一級馬路上遛狗,撞了白撞。”
23)我是禪師,而禪是不能講的,講了也白搭。
24)你的問題太多,說了也是白說,解決不了。
25)說了也白費,因為總是有很多女孩子想去參加。
26)聽說已經有軍代表看中了,搶了也是白費力氣。
27)他說李兒玩完了,都不認識他了,我去了也白費工夫。
“白”作副詞的時候有“沒有效果、徒然”的義項,“白搭”是動詞,表示沒有用處,不起作用,白費力氣,即前述動詞沒有效果。“白搭”經常與“也是”組合成“Vp也是白搭”句式。“白費”是動詞,表示徒然耗費。在例21)-27)中,各變體構式都可以替換為“V了也白V”構式而不改變語義。一般來說,當構式前出現“不V白不V”時,要選用“V了也白V”構式而不采用其他變體構式,這是因為相同的音節數構成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符合說話習慣和記憶習慣。
“V了也白V”構式還可以的V替換為Vp。一般來說,后一個Vp省略賓語,語義不變例如:
28)甚至幫老張搬家也白搬了。
29)大部分是你打招呼也白打,他急匆匆走他的路,好像沒看見你一樣。
三、“V了也白V”構式的語用分析
1、語氣
“V了也白V”構式具有勸告和鼓勵兩種語氣,“白V”的語義指向來判斷。在構式義1中表示勸告語氣,心理判斷是“不V”“別V”;而在構式2中表示鼓勵語氣,心理判斷是“V”。總體上,“V了也白V”構式以勸告語氣為主,鼓勵語氣在“不V白不V,V了也白V”句式中較為常見。
2、語用特點
(1)口語化。緊縮句使得分句之間的語音停頓消失,使得結構上的一些詞語被壓縮掉了。緊縮句精煉明快,常在口語中使用。簡潔清晰的表達為“V了也白V”構式在日常交際中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
(2)主觀化。“V了也白V”構式帶有說話人對于話題“V了”結果的主觀判斷,具有抱怨的情緒或鼓動的情緒。其中,最為主導的還是對“V了”結果不看好所以勸告自己或他人“不V”的心理,和由此而產生的抱怨、失望、后悔的心理。
(3)生動化。一般來說,當構式前出現“不V白不V”時,要選用“V了也白V”構式而不采用其他變體構式,這是因為相同的音節數構成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生動活潑,符合說話習慣和記憶習慣。此外,因為“V了白V”和“V也白V”變式在壓縮過程中滿足漢語雙音節化趨勢,節奏感強,相對于其他變式來說,出現頻率更高。
四、“V也白V”構式的產生機制
1、產生動因
“V了也白V”構式由來已久,在清代小說中已有廣泛使用,主要表現形式為“V也是白V”、“V也白V”兩種,例如:
30)蔣老五你還算有點情面,不然,你將我殺了也是白殺。(《三俠劍第三回》)
31)朋友,你問也是白問,我是知府的大管家,人稱長毛狗,姓王行三。(《彭公案第七十五回》)
32)你喊也白喊,我們這廟,上不靠村,下不靠店(《三俠劍第四回》)
33)是團城子余黨,死了白死。(《續小五義第九十六回》)
一般來說,“V了也白V”構式及其變式都可以還原為假設復句“即使V了,也是白V了。”之所以涌現出多種同義的變體構式,是因為語言遵循經濟性原則。語言經濟性要求在表意清晰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語言符號表示盡可能多的信息,越簡潔清晰的信息越容易被記憶與傳播,話語交際效率越高,所以“V了也白V”構式應運而生。
2、產生機制
“V了也白V”構式的產生機制是緊縮、壓縮和脫落,它最完整表達形式是“N即使V了,也是白V了”。首先緊縮關聯詞語“即使…也…”變成“NV了,也是白V了”;其次,主語N和V的受事賓語脫落,盡可能將V壓縮為一個單音節詞;最后,表強調肯定的動詞“是”和表實現的動態助詞“了”脫落。“V了也白V”構式在產生過程中,受以下幾個原則影響:
(1)距離象似原則:“V了也白V”構式隨著關聯詞語、主語、助詞等的緊縮、壓縮和脫落,線性距離縮小,語義聯系變得緊密。
(2)典型范疇原則:V的主要類型是動作動詞、據上文可知,“說也白說”是特征最突出的成員,是人們在想到“V了也白V”構式范疇時第一個映入腦海的成員,即“V了也白V”構式的原型成員。
(3)語法隱喻原則:“V了也白V”構式打破了語法和語義一致性,具有多個同義變體構式,但“也”和“了”還沒有徹底脫落,固化度還不夠高,其語法隱喻還不夠徹底。
(4)時間順序原則:在“V了也白V”構式中,嚴格遵循時間順序原則,兩個分句的前后順序不能替換,如果替換則語義發生改變。例如“干也白干”≠“白干也干”,根據上文的“也”的語義指向可知,前者的語義指向是“白干”,而后者是“干”。二者的預設前提分別是“白干了”和“干了”。
(5)焦點凸顯原則:焦點除了可以通過語調重音標示出來,還可以用句法形式等表現出來。Erteschik-shir以二分結構將句子分為“話題—焦點”,趙清永,孫剛認為,句尾新信息焦點形式是新信息焦點的句法表現的一種。述題部分含有新信息,常常成為句子焦點。“也”標記焦點,可在焦點前,也可在其后。
實際上,在沒有標記詞的書面句子中,不存在絕對的自然焦點的說法,在“V了也白V”構式中,要借助判定話題述題和“也”的標記焦點的指向,才能確定含有新信息的述題“白V”為該構式的凸顯焦點。
【參考文獻】
[1] 張誼生. 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兼論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分類與范圍[J]. 中國語文, 2000.
[2] 呂 峰. “不V白不V”構式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2.
[3] 王艷婷. “V也白V”構式分析[J].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6.
[4] 黃伯榮, 廖旭東. 現代漢語(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9.
[5] 張誼生. “白”類副詞的表義特點及其潛在內涵[J]. 徐州師范學院學報, 1994(3).
[6] 邵敬敏. “不要白不要,要了白要”是悖論嗎?[J]. 漢語學習, 1986:14-15.
【作者簡介】
孫佳瑩(1994—),女,漢族,鄭州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