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鳳
【關鍵詞】 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問題;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7—0032—01
高校學生公寓不僅是學生生活、休息的重要場所,更是學校育人的重要場地。但是,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所帶來的學校管理模式的變化,也使學生公寓的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學生公寓管理面臨的問題
1. 基礎設施投入仍顯不足。基礎設施是公寓服務的硬件和保障,其好壞直接影響服務層次的高低。許多高校學生公寓由于是舊建筑,存在房間面積不一、上下水管網老化、水房滲漏等問題。近些年,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住宿人數急劇增長,住宿標準部分超標,盡管各校都在不間斷投入,但存在的問題也使投入仍顯不足。
2. 公寓的職能急需轉變。作為校內服務部門,本身就缺乏競爭和緊迫感,加之工作人員普遍年齡偏大,觀念落后,缺乏專業和系統的現代管理知識,所以權威式的粗放管理仍占主導地位。但住宿大學生們有著強烈的自主意識,他們更多的需求是 “被服務”。所以二者間的矛盾已經開始制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發展。
3.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困難。隨著后勤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網絡影響及學生的消費心理也越來越強,由于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寓度過,所以對學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需做相應改變。多數高校學生公寓住宿主要以性別、年級為分配原則。一些學校的多校區辦學使得學院對學生在公寓內的行為規范和約束相對弱化,在違紀違規現象發生時,公寓中心受權限限制,而學生管理部門和各學院又難以在第一時間處理,有時會錯過及時教育與管理的良機,直接增加公寓管理的難度。
二、 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學生公寓管理的新途徑
1. 積極構建新型的大學生公寓管理模式。后勤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但又不能單純為追求利益而忽視對學生的教育和服務,所以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有償與規范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加強同部門的溝通,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做好各項服務。
2. 健全各項制度,提高公寓管理水平。要使工作做到規范有序同時又起到管理和服務育人的目的,就必須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許多高校都在不斷完善值班、保潔、門禁等制度,涵蓋服務、管理等眾多環節,囊括員工教育和內部獎懲、考核等內容,推動制度化管理和量化考核。
3. 更新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和管理理念。由于大學生都有各自獨立的個性,迫切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及各種需要的滿足,而現實生活難免會有不盡人意之處,所以公寓有時就成了不滿的發泄點。這無形增加了管理的難度,為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以學生為出發點和主體,積極推進人性化服務。
4. 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 建立強有力的學生自管隊伍。在很多時候學生既是公寓“臟、亂、差”的制造者,又是受害人。所以充分發揮學生自管作用,不但能使公寓管理貼近學生,又能取得最佳服務育人效果。多數高校很早就成立了公寓協管小組,組織涉及宿舍文明督查、公寓文化建設等內容的各類活動。實踐證明,學生自律組織是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聯系學生、交流情感、增進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是做好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
5.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公寓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公寓管理聘用大量外聘人員,這些人員文化素質不高且流動性非常大,承擔保潔、值班等和學生直接打交道的崗位,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是很大的,因而如何提高這些人員的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高校在隊伍建設、員工培訓、強化服務意識等方面下大力氣,修訂完善并印發各類崗位職責及考核細則,定期組織培訓。既做學生的“貼心人”,也當好學生的“守護神”,在攸關學生切實利益的問題上,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管理,同時也努力為員工創造好的工作條件,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 加強同各部門協調,齊抓共管達到管理服務育人目的。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只能是改革學生公寓的管理機制,而公寓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是最易出現和發現問題的地方。針對學生住宿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都需要學校和相關部門共同來管理。為了滿足公寓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服務,相關部門還需在政策上適當向學生公寓進行傾斜,為更好服務和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