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衛
【關鍵詞】 班級管理;科學;愛心;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34—01
在班級管理教育中,我們力求以愛心貫穿教育的始終,教師以身作則,科學管理,科學育人,堅持體驗式學習方式,以立德為先,幫助學生樹立做人的信念信心,闖過考試的關口,以端正的品行、優良的學業成績進入社會,在各行各業發揮自己的正能量。
一、引進心理學理念,科學管理,科學育人
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堅持充電學習班級管理知識;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科學看待需要教育、提升的學生,科學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成長規律,正確引導、培育學生,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教化的功能,是教育的本質,如何使教育走上正軌,通過良好的教育使每一個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這是每一個教育者,應該深思熟慮的。在面對學生行為的不妥、過錯時,尤其應該從源頭上找解決的辦法。家庭環境、班級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需要從深處探究,積極從改善學生生存環境入手,推動學生思想的改變。
二、強化班主任自身素質,堅持率先垂范
現代社會,交通、通訊發達,信息量大,足以影響人身心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良多。盡管如此,依然應該堅持師道之尊嚴,長幼之有序。尤其是教師,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更應該意志堅定,自覺抵御社會的負面影響,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養性,涵養書香,為下一代在生活和學習方面做出表率。在班級生活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習生活方面,力求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光明磊落、心胸闊廣、仁愛自律、平等待人、品位高雅,這樣才能以活生生的榜樣,成為學生的楷模。
三、以愛心為班級管理的主旋律
1. 滿懷愛心,表揚帶動批評。對學生多一份贊賞,學生就會多一份認同;多一份親近,就多一份理解。每一個學生都有他的優點、長處,作為班級管理者,就要細心去發現、挖掘這些優點,甚至在特定情形下,要放大這些優點,才能慢慢將德育的目標逐漸滲透到學生的靈魂深處。教師應該明確,表揚了一部分學生,那另一部分學生必然會心生羨慕,心生動力,這表彰無形中就是對的警鐘。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自尊心極容易受挫,教師更應該從心理健康的角度揚善,從而達到隱性懲惡的目的。管理從愛出發,學生會還給你一份敬愛。
2. 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的視角,看待人事。無論學習成績優秀還是較差,無論家庭出身富裕還是貧困,無論城市學生還是邊遠地區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平等看待。平等待人還包括蹲下來和學生說話,因為每一個學生對社會、人生的看法,是以他個人目前的學識水準為基礎的,要在處理問題時,盡量從學生的水準出發,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認同,多一份愛心,在此基礎上,循循善誘,諄諄教誨,誨人不倦,這比一味地說教更能讓學生信服,更能使思想教育生效,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3. 換一種方式跟學生交流,換掉居高臨下的說教者面孔。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作一定要比學生更善于掌控自己的情緒,處變不驚,細心、耐心、充滿愛心地處理每個孩子成長中的事件,以一顆仁愛之心,哺育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即學校這個群體的關愛,健康成長。班主任任何情緒化的一個舉動,都有可能在學生的生命里烙下痛疼的陰影。教師的職業,要求掌控自我情緒的職業,教師的溫暖,在于用愛點燃蒙昧的生命。一名成熟的合格的教師,是能將關愛公正、公平地施與每一個學生的師長,他能夠客觀地看待每一位學生,發現他的優點長處,幫助學生揚長避短,改正錯誤;他能夠積極主動地和每一位需要他幫助的學生近距離、有效地溝通,出色地完成育人的任務。這就需要教師自身,積極探索育人良策,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和個性迥異的學生,近距離交流,并使學生快速從內心深處接納,是值得探究的育人新課題。
四、堅持體驗式學習理念,高效推進德育教育
1. 活動中育人。利用班會、第二課堂、社會實踐、語文課程、歷史課程等等契機,強化德育內容,強化德育認識。精心設計德育實踐活動,如實施感恩教育,就將感恩的行動付諸于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教師、父母工作的艱辛,學會體諒他人,學會尊重他人勞動,學會愛,學會誠信和感恩,學會負責,學會擔當。促使學生在愛和被愛中成長,培植青少年做人的信念、信仰,使之學習有動力,心靈有所依,成為未來社會健康的中堅力量。
2. 環境育人。借助于學校校園文化,圖書館書籍組織讀書活動,培養書香班級,使學生在傳統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能夠做到誠實、孝敬、仁愛、助人,在班級生活中,發揮出個人的正能量,以自己微笑的面孔,照亮別人,以自己微小的變化,帶動集體的提升。
在班級張揚善行美德,褒貶分明。建議學生收看“感動中國人物”電視片,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記錄、學習、表揚、倡導,使類似的行為變為自己的常態,使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美,絕不是名牌、豪華的服飾等外在的東西,真正的美,往往來自于靈魂深處——而每個人的品德、行為,才是靈魂之美的核心,才是人格魅力的所在。
在班級營造競爭氛圍,培養正常健康的學習生活心態。不能唯成績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與同學相處的心理,互相團結,共同進步。在育人中,倡導先學做人,再充盈豐富學識,再提高成績應對大考。教師以正常的心態,看待班級、同學學習成績的高下、進退,使同學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愉快輕松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創造力,激發競爭意識。
(本文為甘肅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合作學習的班級管理實驗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487)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