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冰



[摘 要] 保留工資是求職者擇業時的心里門檻。在工作搜尋理論模型的基礎之上,結合2016年對大學畢業生的問卷調查數據,使用問卷調查與最優尺度回歸方法,系統考察了影響大學畢業生保留工資的相關因素。實證結果表明,性別、戶籍與保留工資呈反向變動關系,學習成績、工作搜尋強度與保留工資呈正向變動關系。針對性別及戶籍對保留工資的影響顯著,女大學畢業生必須擴大其工作搜尋范圍,并降低保留工資水平,以促進就業,農村戶籍的畢業生需要降低保留工資以擴大工作搜尋范圍,提高就業機會。
[關鍵詞] 保留工資;工作搜尋;大學畢業生;最優尺度回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F272.92[文獻標識碼] B
一、關于保留工資的理論分析
工作搜尋理論是Mc Call(1965)根據信息搜尋理論發展而來,主要研究求職者工作搜尋的問題。本文根據McCall的工作搜尋模型,做如下假設:
第一,勞動力市場是信息不完全的,求職者不知道具體工作崗位的工資水平,但知道工資水平分布率,用F(w)表示。
第二,求職者根據工資水平的高低決定是否接受工作。并且,求職者每一次搜尋,可獲得一次就業機會。如果接受工作,則停止工作搜尋。否則,繼續進行工作搜尋行為。
第三,求職者進行工作搜尋是有成本的,每進行一次工作搜尋,所需成本是相同的。
第四,求職者按順序進行工作搜尋,即每一個用人單位只進行一次搜尋行為。
第五,如果求職者接受一份工資水平為W的工作,則獲得收益為Ve;如果拒絕接受工作,由于求職者處于失業狀態,獲得非勞動收入b,并為此贏得接受下一份工作帶來的收益,用Vu表示。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Ve=w+θW(w) (1)
Vu=b+θmax(Vu,Ve)dF(w) (2)
根據上述假設,保留工資是求職者決定是否停止工作搜尋獲得的關鍵因素。根據公式推導可知,保留工資(wR)具有使得Ve與Vu相等的特點。即:
Ve=w+θW(w)=Vu=b+θmax(Vu,Ve)dF(w) (3)
整理可得:
WR=(1-θ)b+θmax(W,WR)dF(w) (4)
將公式4進一步整理可得:
WR=b+ (5)
根據上述公式可知,保留工資水平決定求職者是否接受工作。如果用人單位給出的工資水平高于保留工資,求職者選擇接受工作,停止工作搜尋。反之,則繼續進行工作搜尋,直至搜尋到滿意的工資水平。由此可見,保留工資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勞動者能否就業。
二、影響保留工資的因素
根據上述理論分析可知,保留工資對其工作搜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影響保留工資的因素。實際上,保留工資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且,這些因素通過影響保留工資進而影響求職者的工作搜尋行為。本文重點分析如下因素:
性別。一般來說,同等情況下,女性的保留工資低于男性。比如,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女生的保留工資水平低于男生,進一步說明了女生在工作搜尋中的弱勢地位。
戶籍。農村戶籍求職的保留工資低于城鎮戶籍的保留工資,而農村大學生因為戶籍因素寧愿降低保留工資水平。
學習成績。一般來說,學習成績較好的求職者會設定較高的保留工資水平。
工作搜尋強度。在工作搜尋過程中,搜尋強度是影響保留工資設定與就業的關鍵因素之一。對于求職者而言,工作搜尋強度越大,其保留工資水平越高,其就業時的實際工資水平也越高。
三、影響保留工資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大學畢業生保留工資情況
由下圖可知,在被調查者中,保留工資水平基本介于1000元/月到3000元/月之間。并且,以1000-2000元所占比例最高,為55.7%。
大學畢業的保留工資水平圖
(二)影響保留工資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實際上,影響保留工資的因素是眾多的。本文只選取性別、戶籍、學習成績、搜尋強度作為代表,考察其對求職者工作搜尋行為的影響。問卷結果見下表(表1),整體而言:
1.被調查者性別比例適當。在被調查者中,男生114人,占48.5%;女生121人,占51.5%。
2.被調查者以城鎮戶籍為主。在被調查者中,有53%的被調查者擁有城鎮戶籍,有47%的被調查者擁有農村戶籍。
3.被調查者學習成績較好。在被調查者中,有59人的學習成績在院系排名中占前25.1%;有65人的學習成績排名在25%-50%,所占比例為27.7%;學習成績排名在后50%的有111人,所占比例為47.2%。
4.工作搜尋強度以1到3個為主。在被調查者中,重點聯系單位的個數在1-3之間的有157人,為66.8%;重點聯系單位個數在4-6之間的有41人,所占比例為17.4%;另外有32人重點聯系單位的個數為0,可能的原因是被調查者畢業后不打算就業,故工作搜尋強度較低。
表1 保留工資的影響因素描述
關于表1的說明:以被調查者家庭所在地描述其戶籍情況,將來自城鎮家庭的大學畢業生視為擁有城鎮戶籍,來自農村家庭的大學畢業生視為擁有農村戶籍;由于工作搜尋強度具有難以量化特性,本文以重點聯系單位的個數衡量工作搜尋的強度。
(三)影響保留工資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將問卷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2。這種結果說明性別、戶籍與保留工資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具體來說,性別和戶籍對保留工資有反向影響,學習成績和搜尋強度對保留工資有正向影響。具體而言,該結果反映女性的保留工資低于男性;擁有農村戶籍的求職者,其保留工資低于擁有城鎮戶籍的求職者。另外,學習成績越好、工資搜尋強度越大,則保留工資水平越高。
表2 保留工資影響因素相關性矩陣
(四)最優尺度回歸分析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性別、戶籍、學習成績與工作搜尋強度等因素,與保留工資之間具有顯著相關關系。下文關注的重點是,這四個因素對保留工資影響里的大小問題。結合問卷調查數據,本文采用最優尺度回歸分析。
設θ1…θn為相應因素的回歸系數,θ0是常數項,可得:
WR = θ0+θ1X1+θ2X2……θnXn (6)
使用SPSS17.0對問卷數據進行最優尺度回歸分析,得到表3和表4相關數據。
表3 模型匯總ab
a.因變量:保留工資
b.預測變量:(常量)性別戶籍學歷層次搜尋強度社會關系成績
表4 系數矩陣a
1.因變量:保留工資
根據上述分析,可得如下結論:
1.保留工資回歸方程為:
WR = 3.115-0.254×性別-0.418×戶籍+0.073×學習成績+0.158×搜尋強度 (7)
2.由式子11可知,性別、戶籍、學習成績與工作搜尋強度等因素對保留工資的影響力大小不等。具體而言,男生的保留工資比女生的保留工資高25.4%;城鎮戶籍畢業生的保留工資比農村戶籍畢業生的保留工資高41.8%;學習成績每提高一個檔次,其保留工資提高7.3%;重點聯系單位的個數對保留工資的影響力不大,在小范圍內,每增加一個重點聯系的單位,其保留工資增加15.8%。當重點聯系單位超過7個以上時,對保留工資的影響力下降。
3.根據回歸結果,我們認為對保留工資起著顯著影響的因素是性別、戶籍。學習成績與工作搜尋強度對保留工資起著正向的影響,但效果不顯著。
四、結論及啟示
(一)性別對保留工資的影響顯著
由回歸結果可知,女性的保留工資顯著低于男性。造成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勞動力市場上普遍存在的雇主性別歧視,對女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造成不利影響。女大學畢業生必須擴大其工作搜尋范圍,并降低保留工資水平,以促進就業。
(二)戶籍是影響保留工資的顯著因素
由回歸結果可知,戶籍因素顯著影響保留工資水平,擁有農村戶籍的畢業生,其保留工資顯著低于擁有城鎮戶籍的畢業生。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一是來自農村家庭的大學畢業生一旦畢業,就需要一份工作以維持在城鎮的生活。因此,農村戶籍的畢業生需要降低保留工資以擴大工作搜尋范圍,提高就業機會;二是農村戶籍的畢業生為了在城鎮就業,在很多企業設置“本地戶籍”門檻的條件下,不惜降低保留工資。
[參 考 文 獻]
[1]孫中偉.教育、保留工資與不同戶籍外來工的工資差異——基于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問卷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1(12):70-78
[2]譚遠發,徐林,陳蕾.大學畢業生保留工資落差與失業持續時間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5(5):117-149
[3]雷佑新,王俊文,孫晉然.高校畢業生保留工資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問題,2016(3):1-12
[4]McCall J.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Optimal Stopping Rul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1965,38(3):300-317
[5]虞慧怡,許志華,曾賢剛,盧熠蕾.社會資本對環境政策的影響研究進展[J].軟科學,2016(1):22-25
[6]董占奎,黃登仕.社會網絡環境下工作搜尋行為實驗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3(7):1-12
[7]李鋒亮,陳鑫磊,何光喜.工作尋找的強度、保留工資與起薪——來自碩士畢業生的證據[J].青年研究,2011(2):8-15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