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育玲

[摘 要] 從廣東省近年來外貿總額來看,廣東省的外貿增長乏力,甚至出現負增長,但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則呈倍數增長。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全球網絡經濟市場形成,創造額外的外貿需求,加上近年來政府的政策支持,廣東省的外貿發展迎來新契機,但與此同時,廣東省的對外貿易在平臺、物流、誠信以及監管等方面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缇畴娚瘫尘跋?,廣東省應建立完善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加大投入,支持跨境物流企業的發展;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此促進廣東省外貿實現真正的跨國傳遞和共享,從而給外貿帶來新的增長和發展機遇。
[關鍵詞] 廣東省;跨境電商;對外貿易;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 F620[文獻標識碼] 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oreign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XIE Yuling
Abstract: The recent-year foreign trade gros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dicates that the foreign trade increase is sluggish, in some cases, negative growth even appears. Fortunately, the import and export gro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grows in multiple times. With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past few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eets a new foreign trade growth opportunity as the global online economic market comes into be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hich creates extra foreign trade demand. In this connection, Guangdong should build a sound and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for foreign trade, invest more in the developing cross-border logistics, raise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ways that facilitate the cross-border transfer and share of foreign trad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bring about new growth opportunity.
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cross-border e-commerce, foreign trade, opportunity, challenge
一、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受到嚴重沖擊,廣東省的對外貿易發展也不容樂觀,增長態勢逐年放緩。但與外貿增長乏力相對應的卻是,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商卻異軍突起,發展速度驚人。據商務部測算,2016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增長至6.5萬億元,2017年預計增長至8萬億元,年均增速接近30%。這說明跨境電商給外貿發展帶來新的前景。早在2004年,Freund和Weinhold(2004)就已經指出,隨著全球各地互聯網發展水平的提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電子商務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效率,為企業新添了商業機會,進而促進對外貿易的增長。溫郡(2015)則基于2009年至2012年的面板數據,利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論證了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
通過對廣東省對外貿易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發現近年來廣東省外貿總額增速明顯放緩,甚至從2014年開始出現負增長。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2015年廣東省外貿總額負增長,但是其中以跨境電商方式的進出口總額則呈倍數增長,這說明跨境電商給廣東省的外貿發展帶來不容忽視的契機。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龐大的全球網絡經濟市場逐步成型和完善,跨境電商能夠提高外貿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新型服務貿易的可行性,從而創造出額外的外貿需求,加上近年來政府的政策傾斜,跨境電商無疑給廣東省中小企乃至整個廣東省外貿發展帶來契機。但由于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缺乏、跨境物流跟不上步伐、誠信機制矛盾涌現、政府監管問題重重,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廣東省也面臨著各種挑戰。因此,廣東省有必要建立綜合服務平臺,實現關稅、檢驗檢疫、結匯等環節的監管;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逐漸完善信用機制,重視知識產權;并加大對跨境物流的支持與鼓勵。
二、跨境電商背景下廣東省對外貿易發展現狀
從廣東省對外貿易總額增長率來看(見圖1),從2000年至2007年的七年間,幾乎每年增速均不低于20%,此期間廣東省對外貿易發展迅速。但從2008年開始,外貿交易總額增速明顯放緩,甚至在2009年出現了10.79%的負增長。雖然在2010年增速高達28.44%,但2012年僅為7.72%,2013年為10.93%,2014年又出現1.36%的負增長。根據海關總署2016年1月18日通報,2015年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為6.3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其中,廣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總額為2.68萬億元,增長4.9%,占總值的42.1%,比重提升3.5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74萬億元,下降14.4%,比重下滑4.4個百分點;以旅游購物方式進出口1464.6億元,增長1.2倍;以跨境電子商務方式進出口總額為167.3億元,增長3.6倍。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廣東省對外貿易增速逐年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但跨境電商方式的進出口總額則呈倍數增長,這說明跨境電商給廣東省的外貿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圖1 1998-2014年廣東省進出口貿易總額(億美元)
三、跨境電商背景下廣東省對外貿易的機遇
(一)創造額外的外貿需求
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外貿的成本大大降低。一方面,跨境電商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聯結了生產廠商和國外消費者,縮短了傳統貿易方式下“生產廠商一國內出口商一國外進口商一國外批發商一國外零售商一國外消費者”的貿易鏈,因為減少中間環節,不僅提高了外貿的效率,也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外貿的交易成本和交易價格;另一方面,買賣雙方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前期外貿磋商和各種資料信息的傳輸,這種無紙化的操作很大程度上降低外貿企業成本,包括市場調研成本、促銷成本、信息傳輸成本、代理成本、售后服務成本等等。外貿成本和價格的降低能夠提升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加國際市場需求。另外“跨境電商也會帶來一系列外貿創新,即讓傳統貿易模式下成本過高或操作困難的交易成為現實,比如教育服務、法律服務、醫療咨詢和服務、數據更新與交換等等,這無疑也是創造了新的外貿需求。因此,跨境電商因為其突破時空限制的特性,使得全球的信息和資源實現真正的跨國傳遞和共享,從而能夠給外貿帶來新的增長和發展機遇。
(二)開辟新的全球網絡經濟市場
跨境電商的出現,使對外貿易的市場突破傳統的地域限制,以全球信息網絡為紐帶,開辟出一個開放、多維、立體的、嶄新的全球統一市場空間。而信息的無障礙流動,加速了資本、商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一個龐大、多元的全球網絡經濟。而在這種新型市場環境下,對外貿易作為世界經濟運行的主要紐帶,可以實現跨國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各國之間的貿易聯系和合作也必然大大加強,而廣東省作為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主力軍,更應該敏銳地捕捉到全球網絡經濟的先機。
(三)完善宏微觀政策環境
為了促進外貿的轉型升級,扶持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與通知。例如2013年8月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2014年1月的《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2014年5月的《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及2015年6月20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無疑都在說明國內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環境逐漸完善。與此同時,廣東省的跨境電商政策也是利好不斷。2013年,廣州跨境電商服務城市試點工作啟動。2014年7月廣東省商務廳發布《關于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的任務。2015年初,廣東商務廳已組織專家研究和試點《電子商務園區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工程。2015年7月,廣東省商務廳發布《廣東省跨境電子商務園區規劃建設的意見》。逐漸成熟的宏微觀環境為廣東省的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有利機會。當前,廣東省應搶抓跨境電商發展初期的有利機遇,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大膽創新,推動跨境電商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給廣東省的中小企業帶來契機
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給廣東省的中小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缇畴娚炭s短了傳統的貿易鏈,使對外貿易主體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小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都較為靈活,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從而滿足全球范圍內各種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另外,由于國際市場的變化,小且分散的“碎片化”訂單取代了傳統的貿易大單,因此,中小企業在外貿訂單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而廣東省的中小企業占廣東省企業總數的99%,在跨境電商的背景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也有機會加入國際貿易的行列,改變過去由于沒有開拓市場的實力只能小規模經營的局面,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網上營銷戰略,加強與世界上同行業的企業的交流,直接參與國際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力量,使對外貿易的經營主體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這對廣東省的對外貿易發展無疑是一個新的契機。
四、跨境電商背景下廣東省對外貿易的挑戰
(一)網絡交易平臺有待進一步完善
網絡交易平臺是對外貿易買賣雙方交易過程中的橋梁,承擔著信息、訂單、支付、物流等一系列業務的全方位服務。廣東省已有許多外貿企業通過網絡交易平臺例如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等進行產品的推廣和營銷,而且隨著近兩年跨境電商的飛速發展,跨境電商交易平臺也大批涌現,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首先,各種外貿交易平臺同質化嚴重,形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更有甚者,形成惡性競爭最終損害企業利益;其次,對外貿易的結算、物流、通關、檢疫等環節的電子商務平臺仍未建立,而傳統的結算、物流、通關、檢疫等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經濟下的外貿需求,缺乏系統的第三方互聯網交易平臺。
(二)監管能力及水平有待進一步加強
隨著網絡貿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在通關、商檢、結匯、退繳稅、跨境交易糾紛處理上尤為明顯。這些問題的處理需要政府等相關部門的監管,但是由于當前對外貿易的復雜性,傳統的監管模式顯然無法滿足需要。監管存在大量漏洞和模糊邊界,且政府部門在監管上很難尋求到平衡點,監管過松不利于海關控制,會給國家造成稅收等損失;監管過嚴,則不利于其發展,與國家政策背道而馳。
(三)誠信機制尚不完備
由于跨地域、跨文化、跨法律等諸多原因,對外貿易的風險性較高。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對外貿易對信用機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廣東省乃至全國的信用保障體系尚不夠完備,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內部電子商務信用管理體系不健全,導致對交易客戶資信狀況的不夠了解,錯誤選擇交易對象;網絡監管體系不健全,大量虛假信息的存在影響國際貿易中的信用;金融等機構對個人和企業信用檔案的建立不完善,導致缺乏足夠的信用信息等。由于誠信問題的出現,還會使得客戶對產品的認識不夠全面或存在誤差,將導致國際貿易糾紛大大增加。
(四)物流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互聯網+”外貿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就是外貿物流體系尚不完善,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廣東省物流行業的整體管理機制尚不完善,有關部門又存在管理體系分割現象,所以在這一產業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所涉及到的產業政策、基礎設施、設備技術、稅收、海關、運輸和服務標準等這些問題都有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來管理,相互之間難以協調統一,制約了物流機制的轉型;另外,物流行業服務的總體水平和效率較差、運輸成本高、運輸速度慢,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最后,目前廣東省內物流企業數量眾多但企業規模均不大,相應的配套設施也不夠齊全,不利于形成企業間良性競爭和共贏發展。
五、跨境電商背景下廣東省對外貿易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政府可建立官方的外貿全價值鏈綜合服務平臺,為外貿企業提供包括磋商、結算、物流、通關、檢疫、物流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與此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實現政府、聯檢單位、碼頭、船公司、報關、企業等多方的電子數據交換共享。政府可以利用綜合服務平臺實施外貿監管,監管和促進并行,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強電子檢驗檢疫和海關稅收的管理;另一方面簡化報關流程、便利外貿支付。另外,政府可嘗試將網絡綜合平臺與信用機制建立結合起來,例如跟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合作,推出在線融資業務,利用平臺的大數據,不僅解決外貿企業融資問題,也能規制企業信用。
(二)加大投入,支持跨境物流企業的發展
廣東省政府要在資金、稅收等方面為跨境物流企業提供便利,鼓勵物流企業提供統一采購、倉儲和配送等服務,逐步形成與跨境電商相適應的物流服務體系,建立起集商流、信息流、物流于一體的配送系統;支持物流企業在自貿區、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區域內建設跨境快件物流中心,并加強粵港澳服務合作與交流;鼓勵物流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合作,探索建立“海外倉”;推進企業物流信息與跨境電商綜合平臺的信息對接共享,為外貿企業提供物流信息一體化服務。
(三)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廣東省應積極利用技術創新改造傳統行業,提升產業產品國際競爭力;建立國際認可的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加強對出口產品質量監管。另外還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國內外市場注冊專利、品牌,打造品牌效應,提升產品口碑,嚴厲打擊出口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