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濤
【摘 要】微課的興起,給教育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課這樣一場自下而上的變革在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特別是對于兒科護理學教師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從視頻播放的微課教學、模擬演示的微課教學和案例查房的微課教學三方面闡述了微課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 兒科護理學 應用
教是為了學,教學是為現實生活和工作服務的。為了讓學生更詳細、更直觀地了解所學知識,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對兒科護理學的教學進行合理改革。在改革時,首先應該保證學生可以掌握兒科護理的專業知識;其次,教學要做到直觀深入,要讓學生能夠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筆者認為,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是行之有效的。
一、視頻播放的微課教學
兒科護理學知識非常系統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將某些知識記憶混淆,甚至出現錯誤,再加上全部都是理論性的知識,學生學習時索然無味。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改變授課模式,不能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重要的知識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展示的微課,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了解。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例如,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是兒科護理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兒科護理學中相對重要的知識。如果讓學生單純對小兒支氣管肺炎護理知識強行記憶,或者教師只是進行理論的講解,學生很難記憶準確。這時教師就可以把以下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做成微課,讓學生結合微課進行理解和記憶。護理要點:第一,空氣要求新鮮,室內應該經常通風換氣,這里教師可以在微課中概括為“空氣要求”;第二,休息與躺位的要求,休息有什么要求,什么樣的患兒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躺位在微課中都進行重點表現;第三,皮膚和口腔的清潔及注意體溫變化;第四,高熱患兒應該注意的問題;第五,其他注意事項。這樣,經過教師理論的講解和微課的演示后,學生就可以掌握這些基本知識,而且記憶非常深刻。
二、模擬演示的微課教學
兒科護理教學的宗旨是為了讓學生更加適應日后的工作崗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我們還應該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制作成微課,在微課中注重模擬演示。比如在講授小兒結核病護理方法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資料,有條件的話可以自己錄制,并制作成微課,在網上進行模擬演示教學。在微課演示中,要注意把每個細節演示好,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第一,在演示中要讓患兒多休息;第二,病房要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第三,在出現咳嗽加重時,應適當給予止咳祛痰藥物口服;第四,護理患兒應該做到飲食合理,在演示中可以把高蛋白、高熱量及新鮮水果和蔬菜的種類都顯示出來;第五,提醒學生注意隔離與預防。如果小兒有咳嗽、咯血等癥狀,經兩周休息仍不見好轉者,應及時送醫院檢查,通過痰液的結核菌檢查、X線胸透或胸片,即可發現和診斷肺結核。
三、案例查房的微課教學
兒科護理查房是常見的問題,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會多次強調注意事項,但是學生的學習總是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教師可以把一次查房的情況做成微課,讓學生邊學邊理解。在微課中要體現查房的基本流程和事項。比如:查房時間、查房地點、參加人員等都要有顯示,還可以把具體的查房情況放在微課里。在微課中可以播放類似于以下的視頻:查房者(護士長)用手撫摸孩子的頭,說:“現在患兒神志清楚,但因為喘息、煩躁不安,為了保持患兒安靜,現在正處于藥物鎮靜睡眠中,我們的查房盡量不影響患兒的休息。”
微課的興起,讓我們看到移動學習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而微課這樣一場自下而上的變革,在推動教育信息化進一步普及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將微課教學法應用在兒童護理教學中既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容易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在教育領域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近年來,為了適應越來越高的教學需求,微課應運而生,尤其是在基礎護理教學中備受推崇。通過微課教學,可以將抽象客觀的基礎護理知識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基礎護理教學質量。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是教師和學生都樂于接受的教學模式。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大力提倡這種教學模式。當然,因為微課教學是新生事物,在運用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多總結,及時發現微課教學中的不足并進行糾正。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02):5-13.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4):36-42.
[3]蘇洪蓮.基礎護理學教學芻議[J].中外醫療,2013(04):151,153.
[4]石國鳳,高國群,劉瓊,等.反思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9(20):1878-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