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發展旅游經濟,強力推動我縣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我縣的旅游業呈現了朝氣蓬勃的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我縣2014年6月被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之后,旅游經濟已成為施秉縣域經濟中的新亮點。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縣旅游業的發展前景,我們展開了對施秉縣旅游業發展的調查研究,并從施秉縣旅游基本情況、施秉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發展解決矛盾的幾點意見和建議三個方面來分析施秉的旅游現狀。
關鍵詞:施秉旅游 發展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111-01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倡導發展旅游經濟,強力推動我縣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我縣旅游業呈現了朝氣蓬勃的良好發展態勢。特別是舞陽河、杉木河、云臺山景區被列入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并正式掛牌和2014年“施秉喀斯特”躋身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后,旅游經濟已成為施秉縣域經濟中的新亮點。
一、施秉縣旅游基本情況
施秉縣位于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舞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中心腹地。全縣國土總面積1543.8平方公里,轄4鄉4鎮、64個行政村10個社區,總人口16.8萬人,居住著漢、苗、侗、布依等19個民族,屬新階段國家扶貧重點縣。施秉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發展優勢,經過十余年的開發,旅游業已成為施秉最有特色、最具開發潛力的產業。現已開發出舞陽河、杉木河、云臺山、黑沖四大景區,其中:舞陽河既有長江三峽的雄奇險峻,又有桂林漓江的秀麗柔媚;杉木河水美山奇,空氣清新,漂流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和中外游客的向往地,有“天下第一漂”之美譽,施秉因此被譽為“中國漂流城”;云臺山因其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于2014年6月被列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此外,施秉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還有黑沖奇山云海、風情濃郁的清水江民族風情游文化瀏覽線等。一縣之域擁有如此多的旅游景點,給施秉縣旅游經濟帶來了機遇。
施秉旅游業的發展,以其無可爭議的顯著成效,當之無愧地成為施秉經濟社會發展支柱產業的稱號,正是旅游業的強大帶動力,才有力拉動了縣域經濟增長。施秉旅游從起步到如今,其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幾年,我縣的接待游客都在100萬人次以上,年均旅游總收入6億元以上,還帶動了服務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的發展,產生效益上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農家樂”每年可經營收入達10余萬元,純收入至少在5萬元以上,施秉縣目前已有1000余人通過發展旅游而脫貧致富,旅游業已成為施秉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施秉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旅游商品開發不夠
我縣的生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嚴格的說目前這些初步開發的資源還只是“半成品”,特別是云臺山、舞陽洞景區,缺乏總體規劃、科學布局,有效開發,目前只有一條旅游步道和幾條簡陋的游船;特色的民族風情旅游資源也還很薄弱,例如雙井鎮龍塘村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都沒有得到開發。所以我縣的旅游商品,總的來說還顯得單一.就目前已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杉木河漂流這個商品而言,也仍存在兩大危機:一是水流量逐年縮小;二是水資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不能解決杉木河的水源問題,不能借助杉木河品牌的影響著力開發舞陽河、云臺山、黑沖為代表的生態旅游資源,我們的旅游業發展也是令人擔擾的。
2.宣傳力度明顯不足
施秉旅游業發展近二十年來,在推出杉木河為主的旅游商品上,以縣委、縣政府為主導,貴州鐵旅、杉木河漂流公司、云臺山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等經營單位配合的宣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作為發展初期的宣傳來說,是一種較為成功的宣傳方式,但隨著形勢發展,原先那種“游擊式”、“內熱式”的宣傳顯然已經不適應旅游發展的需要。一是“豆腐塊”式散兵游勇的宣傳已經沒有了威力,二是“內熱式”的宣傳空間太小,難以起到開拓新市場的作用。
3.旅游客源市場單一
我縣現在的旅游市場結構為“貴陽一重慶一周邊—其它”,客源比為貴陽52%,重慶19%,周邊l7%,“其它”l2%。這樣我們的旅游客源將分散到開陽南江大峽谷漂流、臺江翁密河漂流,黃平野洞河漂流,而旅行社為了爭奪客源,最粗放、直接的辦法就是大打價格戰,因而導致目前主要客源市場價格打折嚴重,弄得外聯社和地接社兩敗俱傷,無利可圖,無心推線。
三、促進旅游發展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1.抓住“施秉喀斯特”這一名片做文章
施秉喀斯特項目的申遺成功,又給施秉的旅游發展添加一塊旅游金字招牌,表明施秉喀斯特遺產價值的獨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對于提升施秉對外形象、知名度、美譽度將發揮積極作用。因此要精心編制規劃,積極將施秉旅游融入“鎮遠歷史文化舞陽河山水風光旅游經濟圈”,形成旅游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品位較高的大旅游網絡,以世界自然遺產真實性、完整性、獨特性為要求,積極開展環境整治,逐項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環境監測,保護原生動植物多樣性,打造中國最美最完整白云巖喀斯特地貌品牌。
2.加大資金投入
通過成立旅游發展基金,每年在財政預算中撥出專項資金用于旅游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等。建立旅游開發投入的長效穩定增長機制。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發展旅游業的扶持資金,進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采取各種鼓勵和優惠政策,鼓勵個人、集體、社會投資,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省內外投資者來施秉興辦旅游業,鼓勵各種經濟成份參與旅游業的開發和經營。要按照全縣旅游總體規劃和景點、景區分布,謀劃建設與之相配套的高標準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保障旅游景點、景區道路通暢、水電齊全、通訊完善。特別是加快完善云臺山景區的基礎設施,提升縣城至云臺山旅游服務區城市道路等級,認真做好景區及旅游村寨垃圾、污水處理等項目申報工作。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發展以自然生態、民族風情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積極鼓勵開發民族特色產品,不斷增加旅游產品的附加值。
3.加強環境治理
扎實抓好全國文明縣城創建工作,著重搞好景區環境、賓館飯店、旅游服務行業的整治,使景區和公共場所等區域環境衛生和旅游經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通過發展旅游業來提升城市品味,凸現城市特色,傾力打造“中國漂城”,構建“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環境。大力整頓和規范旅游秩序,規范旅游經營秩序,加強旅游人才的培養,重點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旅游行政管理隊伍,抓好旅游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服務意識、職業道德規范的培訓教育,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不斷培養旅游實用型人才。加大景區資源保護力度,實現景區開發與資源保護的良性互動發展,切實抓好云臺山、杉木河、舞陽河景區周邊村寨的建設。以旅游業為龍頭,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拓寬服務業發展空間,加快發展金融、保險、信息、文化等服務業,更好地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
總之,施秉的旅游資源是豐富的,申遺的成功給我們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挑戰,我們要清醒地認識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合理開發利用,使施秉的旅游業能持續、快速地發展,進而帶動施秉的經濟騰飛。
參考文獻
[1]劉明慧.淺析施秉縣旅游業的現狀與發展思路.
[2]參照施秉縣政府工作報告;
[3]施秉縣人民政府網、施秉縣百度百科、中國漂城施秉等網站。
作者簡介:黃慶國(1978.03-),男,苗族,中共施秉縣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黨史、縣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