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生
“做一所品格教育最好的學校”是本校的辦學宗旨。那么,語文教學便責無旁貸的應承擔德育任務。德育承擔著塑造青少年人格的歷史使命。高中語文教學對于培養高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具體、靈活、有效地完成德育任務,我認為:
一、深刻認識高中語文教學承擔德育任務的意義
高中生正處在第二次“斷乳期”,高中時期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理判斷能力還較弱,這就需要每一位老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利用課堂教學工作,創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于漪老師說:“學語文不只是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與結晶,教學生學語文,伴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須進行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即語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具體到高中語文教學,有意識的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對正處于生理和心理高速發育期的高中生而言,是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舉措。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名篇,如《勸學》、《師說》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的真摯情感,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語文學科有著較其他學科而言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學與承擔德育任務的關系
語文教學的德育任務:一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三是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養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高中語文教材的記敘文、議論文以及說明文都具有極強的思想性,都能在承擔德育任務方面發揮作用。課文涉及到思想情感的一切領域,負載著一定的社會理想、政治信念、階級觀點、人生哲學和道德情操等等,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自然而然的包含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的教育。
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文學作品,作者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宣揚自己的政治觀點,表現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學生通過閱讀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必將在各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接受教育。
三、掌握高中語文教學中承擔德育任務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完成德育任務的主要陣地。教學依據教材,而教材中有極為豐富的德育內容。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離開語文訓練去進行德育,也不能讓語文訓練從屬于品德教育。講讀課文一類文章要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講析中,使學生獲得真實深刻的體驗。例如在講解《<吶喊>自序》一文時,有些學生對“日本人懲戒為俄國做事的中國偵探”這一場面無動于衷,認為不值一提,就要向學生講解當時的背景,讓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當時看客們的麻木,借此教育學生: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由他的人民素質和經濟基礎決定的。進而教育學生要想使我們的祖國富強,在國際上有較高的地位,必須現在就努力學習,將來好為祖國的強大做貢獻。
課外閱讀是完成德育任務的主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有利于堅強學生意志,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引導學生。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教育學生在閱讀文藝作品時不能片面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它的社會意義,從中有益的東西。
在高中教材里,不論詩詞、散文還是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的。對于這些閃爍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例如學習《離騷》,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掌握楚辭的文體特點,同時也要讓他們銘記“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襟,并在此基礎上記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理解屈原為解決人民疾苦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學習《我有一個夢想》時,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恰當使用語言的魅力,而且也要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懂得珍惜生命。因為作品中的名言名句有著言簡意賅的特點,學生易記、易背,應把它作為重點來講解。
高中語文教材精選了歷代文學作品中的優秀篇章,向學生們展現了一個豐富的人物長廊。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過揣摩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時代背景,進而得到思想的啟迪和教育。比如,學習曹禺的《雷雨》,可以讓學生課下分組準備,節選課文內容,組織排練,上課時表演。表演時學生基本都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并能通過分析時代背景來理解人物特殊性格產生的原因,如魯大海對資本主義的仇恨而表現出來的粗魯、莽撞和周樸園的階級本性所決定的陰險、冷酷、狡詐。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階級矛盾的本質,認清資本主義的殘酷無情,獲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認識。像魯迅的《祝福》、契科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等作品,都可以通過情景設置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道,勇敢地承擔起德育任務,就一定能實現“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奠基,為每一位學生必將成才導航”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