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勇
“文化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影響;文化是一種情懷;文化是一種溫暖。”這句話常常出現在CCTV3 綜藝頻道《文化正午》欄目開播的片頭。可見,文化的烙印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對人的影響深刻而長遠。本文解讀的少先隊中隊文化,正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是中隊的靈魂所在,是中隊生存、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具有鮮明的導向、規范、激勵等功能。近六年來,我校積極探索,不斷實踐,用先進文化充實少先隊員的“精神家園”,奏響了中隊文化建設的“三部曲”,努力為隊員營造了一個和諧、進取、活躍的中隊文化環境。
一、序曲
名字是人和人之間區別的有效憑借之一,中隊也需要用名字來進行差別化傳播,形成自己的特色。隨著品牌時代的到來,中隊命名也越來越重要,一個響亮、個性的中隊名字可以反應出中隊的文化、氣質、個性,為中隊樹立良好的形象提供前提保證。
我們根據各年級隊員的身心特點和實際情況,提出明確的要求。低年級隊員年齡心理有童真的一面,可塑性強,我們建議以動物、植物名稱命名,如小蜜蜂、荷花、雄鷹、小熊貓等,讓學生喜愛它,并學習它的品質。中年級是培養隊員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時期,還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后關鍵時機,我們建議以特定內涵的名稱命名,如啟航、大拇指、飛翔等,讓隊員領悟其實質意義。高年級隊員已具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對英雄或先進人物有一定認識,會產生崇拜心理,建議以人物名稱命名,如姚明、楊利偉、巴金、雷鋒、諸葛亮、陳景潤等,讓隊員學習其優秀品質。
二、主題
1. 進行曲,緊跟時代步伐
(1)中隊角,凸顯特色。學校在各個中隊的外墻走廊上,開辟了“中隊角”展板,長100cm,高100cm,厚8cm,左上角有隊徽。這里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中隊口號、隊員十知道、中隊特色簡介、我們的中隊委、中隊公約、吉祥物內涵、我們這一班、輔導員寄語、活動剪影、中國夢、核心價值觀等。布置設計充滿童趣、夸張,四周角還可加花邊,如花草樹木、各種線條、柵欄等,增強美觀效果。在設計時,我們要求中隊輔導員調動中隊每一位隊員,人人參與討論。總之,布局、內容以凸顯本中隊特色為考慮原則。
(2)雛鷹爭章臺,共同達標。學校在各中隊的教室后面,設置“雛鷹爭章臺”展板,內容有各年級的爭章圖標。每學期,各中隊輔導員根據學校制定的“中隊爭章園地”表格,為本中隊的隊員確定2-3枚章目進行爭章活動,采取自評和隊員評的方式,每周一次,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分。爭章表現優秀的隊員可登上“雛鷹爭章臺”榮譽欄,如星光大道、爭章小能手、優秀小雛鷹等。
(3)圖書站,資源共享。創建“書香校園”是學校每年的工作內容,也是開展中隊文化建設的目標之一。一個書聲瑯瑯的中隊,必定是一個舉止規范、謙和文明的群體;一個以書為友的中隊,必定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和諧溫馨的家園。在中隊委員會的倡議下,隊員們紛紛從家里帶來課外書豐富圖書站。學校還為每個中隊訂閱了《少先隊活動》《廣東第二課堂》《東莞少年》等報刊雜志。在中隊輔導員積極引導下,隊員們制定圖書管理借閱登記冊,輪流當值圖書管理志愿者。隊員們自主管理,自主閱讀,漸漸形成了“人人愛書、人人讀書”的良好風氣。
(4)儲衛間,環保整潔。每個中隊的儲衛間,都放著標記“可分類”和“不可分類”字樣的垃圾桶,讓隊員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其它打掃工具擺放整潔有序。在房間的門面上,有的中隊張貼“快樂勞動,開心服務”的“衛生輪值表”,有的中隊張貼“中隊是你家,愛護靠大家”的“溫馨提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個以“雷鋒”命名的中隊還把雷鋒同志的一句名言也貼了上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中隊文化滲透到了教室的每個角落,真正做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2. 變奏曲,貼近自身需要
(1)與學科相結合。每個中隊的輔導員根據自身所擔任的學科,設計中隊文化內容,如語文老師會用上“每周一詩”,張貼名人古詩;英語老師會用上“每周一句”,讓隊員們熟練掌握口語;“巴金中隊”展示隊員們優秀的小作文等。
(2)與常規相結合。“抓好常規就是奇跡”,學校對隊員們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嚴格,個別中隊在考慮設計時,便與學校文明班常規評比相結合,在講臺旁設計“一周溫馨提示”,如周一提醒大家剪指甲、佩戴好紅領巾、校卡等,下雨天提醒大家小心路滑,不要在走廊上追逐奔跑等。
(3)與隊員相結合。各中隊為了增強凝聚力開展了各項活動。有的中隊根據隊員的生日設計“每月小壽星”活動,定期安排生日主題會,讓隊員們感受集體的溫暖。有的中隊別出心裁,讓每個隊員用手掌沾上印泥,在白紙上印出自己的手掌,并寫出自己的夢想,希望激勵自己不斷努力,達成心愿。
3. 協奏曲,搭建成長平臺
(1)小講解員校內實踐活動。我校是首批廣東省紅領巾示范校,經常會有兄弟學校慕名來校參觀交流,為了讓隊員有更多的空間和機會展示自己的風采,我們準備了“東聯小學中隊文化建設解說詞”,讓各中隊輔導員根據本中隊實際情況,參考解說詞內容,在本中隊選拔優秀隊員擔任小講解員,也可以采用輪流擔任小講解員的方式,為來訪的領導和老師講解中隊文化。這個活動得到了隊員們的積極響應,為此學校還特別開展了“中隊文化小講解員”評比展示活動,提升了隊員們的綜合能力,鍛煉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隊員。
(2)小記者社團校外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孩子們認識生活、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的舞臺,通過主動參與、親身實踐,更容易接受真理,增強體驗,磨煉意志,規范行為,形成信念,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為此,學校組織了“小記者社團”社會實踐活動,在各中隊選拔一部分優秀隊員,在校外輔導員的培訓和帶領下,走進社會大課堂,體驗生活、獲得道德與情感的熏陶與升華。如參觀虎門炮臺、東江縱隊紀念館、東莞市氣象局等。多彩的中隊活動使隊員身心愉快,充分享受中隊大家庭的溫暖,在身心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感悟,產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三、尾聲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信息技術已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新時期的中隊也應與時俱進,與隊員的交流方式也不僅僅是面對面的交流,有了更多的途徑和渠道。我校重視開展新媒體宣傳教育活動,在微博、微信、手機報等平臺,利用博文、漫畫、圖片、視頻等形式,廣泛傳播“中隊文化建設”,將評比活動制成手機報形式,通過微課掌上通、微信等平臺,傳播學校中隊文化和隊員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獲得廣泛的好評。
開展中隊文化建設評比活動六年來,全校師生遵循認知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情感陶冶與促進理性升華相結合等原則,在做中思,在思中做。我們可喜地看到,少先隊中隊文化建設給隊員們提供了自主活動、自主管理、自我展示的平臺;全程參與的指導提升了中隊輔導員隊伍的專業素養;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做大、做實和做強了學校少先隊活動的品牌。小記者社團被評為2014年度“東莞市優秀紅領巾小社團”,503中隊被評為2013年度“東莞市少先隊先進中隊”,學校在2013和2014年連續兩年獲東莞市高埗鎮少先隊中隊角評比團體一等獎。中隊文化建設已經逐漸成為學校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廣州、新興、深圳等市、鎮、區兄弟學校都曾慕名而來,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賞。
“寫給爸爸媽媽的教育故事”叢書即將出版
“用一個家長的教育故事啟迪另一個家長的教育智慧,用一個家長的教育故事促進另一個家長的教育反思,用一個家長的教育故事提升另一個家長的教育素養。”為慶祝2016年“六一”兒童節,推動兒童教育事業發展,根據教育部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簡稱《指南》),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和華南師范大學組織全省知名專家團隊編寫的“寫給爸爸媽媽的教育故事”叢書,將于8月底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4年,為深入貫徹落實《指南》,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面向全省幼兒園及在園幼兒家長開展“科學育兒”家庭教育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共收集到900多個真實教育案例,最終評選出200個家庭教育優秀案例。專家團隊以這些優秀案例為基礎,根據《指南》“科學育兒”的保育和教育理念,結合兒童成長規律,精心挑選典型的家庭教育故事,并以此為素材編寫成“寫給爸爸媽媽的教育故事”叢書,將晦澀的教育理論和概念化的教育方法生活化、趣味化、具體化,降低家長解讀和貫徹《指南》的難度。
本套叢書共分6冊,其中所選取的家庭教育故事生動、具體、形象,真實體現了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經驗、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也展現了家長的育兒方法和感受。這些來自家長的“原汁原味”的素材,是平常生活中家庭教育較為普遍存在的案例,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均更具有借鑒意義,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更好掌握科學育兒方法。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