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變得越來越困惑:學生的學習興趣減退,兩極分化在加劇。因此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文章對教師、學生、學校方面的困惑進行了研究,以期引起廣大同仁注意。
關鍵詞:英語教學;困惑;對策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英語教學的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教法在變,學生的學法在變,學校的考評機制也在變?!比欢ㄟ^三輪的教學實踐,不但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逐年大幅下滑,而且老師們普遍感到英語越來越難教了。為此我對農村學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和老師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調研,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困惑分析如下:
一、教師教學方面
(1)初中英語新課程與小學英語課本不能接軌。這讓初中英語教學無所適從,老師不知道學生學了什么,還沒有學什么,這就導致了初中英語教學上斷層現象的出現。
(2)絕大多數初中老師不研究小學英語教材和英語教學法。他們在初中教學時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定勢組織教學,結果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系統,部分學生由于難以接受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使得新知識跟不上,最終淪落為英語“學困生”。
(3)新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從聽說讀寫等多方位去學英語。不但要在課堂上學,而且要在課外學;不但要求跟著老師學,而且還要跟著多種媒體學、跟著社會學、跟著家長學,但農村地區都不能滿足這些條件。
(4)初中英語老師對學生的學情研究不夠,特別是對農村地區學生的心理研究不夠。農村地區學生普遍比較自卑、害羞,學英語張不開嘴,怕人笑話,而英語的學習需要學生大膽,敢說、敢討論。所以老師需要了解農村學生的心理,解開束縛學生的思想包袱。
二、學生學習方面
(1)小學英語基礎太薄弱。農村寄宿制學校大部分學生不重視英語課,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認為英語就是副課,對英語學習的思想認識從一開始就掉隊了。大多數學生在初中的英語學習中還沿襲過去的方法和認識態度,所以導致英語學習越來越困難。
(2)農村學生缺少必要的英語學習環境。農村地區的孩子只有在課堂上能聽到英語,課外聽到的語言都是當地的方言,農村學生在村上說普通話都遭人嘲笑,可以想象說英語的結果。再加上農村學生學英語存在先天的不足,他們大部分不敢張嘴說英語,不會去主動模仿老師,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
(3)農村多數家庭收入相對較低,生活比較困難,多數家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重視不夠。部分學生雖重視對英語的學習,但方法不當,感覺越學越差,最終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有部分學生曾參加過英語補習班,因此基礎相對較好,所以大部分未參加過補習班的學生感覺自己比不上人家,于是就成了英語學習的“弱勢”群體,上課時成了“看客”,成了英語學習的旁觀者。農村初中部分學生經常不能完成英語作業,課后復習時,自我管理能力與學習習慣較差,而多數農村家長意識不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平時又很少配合教師監督子女的學習,甚至認為子女學習成績的好壞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與父母無關,從而使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無法發揮出來。
三、學校管理方面
(1)學校領導對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不夠重視。農村學校對英語老師的培訓不夠到位,學校英語教學評價機制滯后,不能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評價,學校不能創造有利于新課程下英語教學的環境,英語教學設施設備嚴重不足。
(2)學校英語教研活動成效不高。教師之間交流偏少,且英語學習渠道不暢通,學校的英語課外活動又嚴重不足。農村學校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后進生人數多,教學時間及課外輔導時間不足,教師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農村學校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及研究活動偏少,教師課后與學生溝通的時間少,情感聯系脆弱,使少數學生的心理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他們甚至不敢與老師打招呼,上課不能積極回答問題,導致農村學校英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課堂互動不夠,課堂教學效率偏低。
總之,三個方面的原因,讓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在新課改的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出現了與新課程目標不匹配的尷尬局面,新課改沒有使學生英語學習更積極、更主動,反而使教師教學更困難,學生學習更被動,特別是導致了學生英語成績大幅度下滑。我們要認真分析總結原因,認真研究教師、學生、學校的現狀,認真研究新課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甘肅省卓尼縣藏巴哇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