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山
摘 要:當前學生作業存在盲目、繁雜、死板、重復的現象,學生缺乏興趣。因此,急需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作業”之路,旨在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加強作業設計與批改,提升作業設計與批改的質量,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關鍵詞:作業;實效性;問題;措施
一、存在問題
新課程下的學生作業應是開放、多元和充滿個性的。加強對學生作業設計的研究,增強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就現狀來看,有以下一些突出的問題:①盲目:全班做同樣的作業“一刀切”,過難或過易,缺乏層次性;作業目的不明確,針對性不強。②繁雜:作業設計仍然是老師為主體,缺乏靈活性,各科都布置許多作業,每科教師都覺得自己留得不多,但集中到學生身上作業量大,學生負擔重。③死板:許多作業就是背誦、抄寫、默寫,枯燥無味,學生既不動腦,又不動手。④重復:重復多遍,學生缺乏興趣。
二、具體措施
(1)建章立制,提高認識。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班子成員為組員的作業教學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作業教學工作制度。制訂了《店子鎮中心小學作業教學管理制度》《店子鎮中心小學作業教學檢查考核制度》《關于學生探究性、實踐性作業的幾點要求》《店子鎮中心小學作業規范要求》等制度措施。開展活動,加強作業設計的指導,在作業設計方面做到三點:作業量符合“控量”要求;內容體現層次性和趣味性;作業指向學生及其學習需求。
(2)施行分層作業。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設計作業時注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將作業分為“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讓“優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都在原來基礎上有所提高,讓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鍛煉和發展。
(3)堅持將作業設計納入教師教學設計之中。作業設計要緊扣“三點”:學生特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確保“三不”:不隨意布置作業、不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不布置時間和難度超負荷作業;做到“三明”:設計意圖明確、訓練目標明確、訓練效果明顯,使家庭作業與課堂教學目標統一、要求一致,提高課后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建立家庭作業留樣制度。每次布置作業,任課教師必須首先預做,并填寫《作業布置記錄》。這樣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在作業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批閱與講評時能夠有的放矢,而且能掌握學生做作業的時間長度。
(5)加強對學生探究性、實踐性作業的研究。結合學校立項的省重點課題“學生作業設計研究”,開展學生探究性、實踐性作業研討會,交流經驗。每位教師結合自己所教學科撰寫關于本學科探究性、實踐性作業的論文或心得。充分利用好假期和周末,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
(6)認真執行作業批改 “三有”“三及時”“一重視”,落實有發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的基本要求。根據學生作業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矯正性教學;杜絕不批改先講評的現象;舉行學生作業展評活動,表彰優秀作業學生。
(7)注重學生作業習慣的培養。制訂《各學科作業規范要求》,學校對各學科作業定期進行檢查和學生問卷。加強對學生作業習慣的指導,使其養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三、成績與經驗
(1)制訂作業布置與批改的相關制度措施以及評價措施。通過開展活動,加強了作業布置與批改的指導。作業批改做到“三有”:有批閱符號、有雙等級評價和教師激勵性評語、有批改日期,重視第二次批改。個別問題當面講、共同問題集中講。學生作業本設置、作業用筆、書寫格式、整潔度等都較以前有提高。
(2)個性化作業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多元發展。在作業設計方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把學生的個性化作業作為作業教學的一個突破點,探討了個性化作業的五種類型,即實踐性作業、專題性作業、趣味性作業、開放性作業和自主性作業,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新穎有趣的內容和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不僅激發了興趣,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豐富了情感和生活體驗,更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實踐、觀察、讀寫、動手操作等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還使學生養成了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良好習慣,有效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個性化作業的研究進一步更新了教師的觀念,引導教師樹立了大教學觀。教師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終身發展的需求,準確把握課改精神,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長不斷創新作業設計的形式和內容,加強業務學習,深入研究教學改革,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時進一步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實施個性化作業,構建了學校、生活、社會多渠道、立體式的教學網絡,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滿意度。
(作者單位:山東省博興縣店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