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英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告訴我們,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記憶”,“理解”,“應用”三個初級階段和“分析”,“評價”,“創造”三個高級目標我們傳統的教學在課堂上主要解決的是前三個目標,他們一般都有直接的,無歧義的答案,而把不確定的,無明確結果的后三個目標放到了課后讓學生獨立的完成這當然不符合現代的教學理念我們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流程,教師在課前做好導學工作,讓學生做好“力所能及”的準備,閱讀基本的概念,完成基礎練習,總結簡單結論,而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來進行討論,思考,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達到讓學生想學、會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下面筆者就物理課前導學,談一些自己方法,供大家探討
一、閱讀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閱讀和物理學習沒多大關系,物理是一門理科,只要會計算就行,但其實物理學習中的閱讀在對理解物理概念,分辨物理規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物理的學習過程離不開閱讀,課前導學中也應從閱讀開始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首先閱讀教材中的指定內容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基本學習目標;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自我評定,從中體會出重點和難點;明確已學和未知內容,在各自的腦海中形成聯系,以便做到更好的承接和理解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學生同時也學習慣性的概念,在閱讀中可以體會出為什么牛頓第一定律也可以稱為慣性定律,理解他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其次,學生要讀懂課本中的插圖你會發現,現在的物理教材中有各種插圖,有些很有趣味性這些圖片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更多的包含了許多物理原理這些圖你“讀懂”了嗎?以光的折射這節課為例,課本一開始便是一副圖,有人站在岸邊想“看上去水并不深,洗個澡吧!”,最后人在河中喊:“救命!救命!”看完圖,學生引發思考:什么原因導致想象結果與現實的不一致?看到的就是真實的嗎?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尋找答案
最后,課文的最后往往有“生活,物理,社會”,這一部分內容也需學生認真閱讀這里介紹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前沿科學的信息,科學技術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如,紅外線應用于夜視儀,紅外制導,紅外照相等;人工降雨的原理;人類的太空探索;核爆炸的類型等學生閱讀過后可以體會到學習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產生了民族自豪感,提高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視頻材料
物理是一門科學,講究的是“以理服人”這個“理”要說服別人,最直觀的方法是實驗要完成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其中必定有一定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對于難點的攻克,簡單的靠閱讀是很難做到的實驗的方法更直觀,更明確,它是物理學習中一個重要部分現代化的教學,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制作了許多微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一節微課一般都控制在10分鐘以內,重點突出,內容精簡,針對的就是一個重點問題的獨立解決所以安排學生課前做好微課的觀看,對課堂上理解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探究滑動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得到和接觸面的面積有關怎樣推翻這一錯誤的想法呢?學生觀看教師錄制的視頻:當只改變接觸面的面積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沒有發生變化學生通過視頻的[HJ095mm]觀看,不僅糾正了錯誤的猜想,同時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對正確結論的記憶也更加深刻,知識點的學習也更加的鞏固,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練習
學生到底通過閱讀課本,觀看視頻,掌握了基本知識點了嗎?要回答這一問題,適量的練習必不可少練習作為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工具,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依據而作為課前導學的練習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概念的整理填空
物理的學習主要是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運用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抓住本節內容的重點,提醒學生難點所在,以便接下去的學習中注意解決比如說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時,用填空的形式寫出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回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學習力和運動的關系時要求寫出物理做勻速直線運動或者保持靜止的條件(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時);在學習家庭用電安全時,寫出造成熔斷器熔斷的原因(短路或者超負荷運行)等
2物理計算格式的書寫
物理的學習離不開物理量間的計算學生初二剛開始物理的學習,計算的習慣還停留在數字的加減乘除,物理量的計算過程不僅僅是數字的計算,物理量有單位,等式不僅包含數字相等還有單位有相等,當然書寫的格式也有嚴格的標準如進行密度的學習,進行物理質量的計算,其中涉及的是體積,密度,質量這三者的關系我們用公式m=ρV來計算,如果密度的單位是kg/m3,那體積的單位就應該對應m3,得到的質量單位就為kg,如果密度的單位是g/cm3,那乘以的體積單位就應該是cm3,得到的質量單位就是g學生不僅會搞混物理量的概念,甚至寫成40 kg=40 L,等式的左邊是質量,等式的右邊是體積通過學生課前自主的學習完成相關物理計算,教師找出類似問題,糾正學生的錯誤的書寫習慣,為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提供了幫助
3基礎問題的適當提升
由于學生個體的不同,學習能力本身存在著差異性過分注重基礎,對那些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往往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久而久之,學習的興趣會降低所以在課前練習中也應有層次性,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比如判斷球體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問題上,設計多種方法進行判斷(比較質量,比較體積,比較密度),還可以進一步提問哪種方法在判斷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少時更好?
四、筆記
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許多科目的教師都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記錄上課時的要點,知識框架,構建本節課的整體知識框架而物理學本身講究的就是嚴謹的思維過程,記筆記就尤為重要課前導學中的筆記又不同于課堂筆記,教師還沒教授重點,那記什么呢?課前的筆記應該是“劃”和“記”相結合的“劃”關鍵字,關鍵詞教師指導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劃出不同類型的重點比如學習內能概念時,內能是“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便于之后對關鍵字逐一分析,理解當然也要“記”,記錄物理語句的規范書寫,比如說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時,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在書寫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有關時強調前提是當壓力一定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壓力大小有關時,強調前提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
通過課前的書寫,記錄學生基本能記憶基本知識點,理解初步的規律,總結簡單結論,完成基礎練習但這個過程中肯定也會有疑惑學生的思維各異,產生的疑問、困惑也會是千奇百怪的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也應在課前導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問問題的平臺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寫的形式提出疑問,問出閱讀過程中的疑惑,闡述解題時的思維過程,甚至是說說課前學習時的感想,心情通過這種書面的形式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課前的學習情況,為接下來課堂上的教學做好準備,有目標性的解決去大部分學生的困惑,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促進師生間更好的交流,溝通
當然,在課前預習實施的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困難
首先是需要多媒體等教育技術手段的輔助教師在課前要應用各種工具,設備錄制微課,之后要應用各種軟件技術進行編輯和修剪;同時學生要依靠計算機設備和網絡平臺來觀看微課視頻
其次是要花大量的時間教師需要在前期收集資料,了解學生學情,布置閱讀材料;設計,錄制微課;編輯練習題而在學生完成課前導學后,在課堂教學前還要批閱學生完成的練習,檢查學生筆記,閱讀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好課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以便在課堂上為學生解決這些“疑難雜癥”同時學生也要花大量的時間閱讀,觀看視頻,完成練習,以及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