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受到老師們的關注。部分小學生在語文寫作當中出現不會將自我情感進行合理的表達,甚至出現不會寫作文的現象。本文主要結合小學生中段寫作中所設立的“活動作文”進行特點和應用策略的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中段;習作起步教學;“活動作文”
長期以來,在中國傳統教學的模式下,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注重將自己的寫作思路以灌輸性的方式傳授出去,并沒有考慮學生真實感受。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們在實踐教學中摸索出適合中段作文練習的方法——“活動作文”教學法,教師通過這一教學模式來改善學生實際作文水平,提升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一、“活動作文”的概念
活動作文的教學形式不同于以往傳統式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授課的形式,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感受,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只是被動式的接受。而在活動教學中,教師在講課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作文授課的形式主要以教師營造出的活動氛圍下展開教學。在活動式作文教學中,教師多以積極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多參與、多動腦、多實踐,讓學生在作文的課堂上能夠有效的提升實際的寫作水平、增強寫作樂趣,在教師營造出的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下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1]。同時,活動作文與以往作文形式的不同之處還在于,教師不光要重視學生語言詞匯的積累,更要看重學生是否親近生活、熱愛生活,學生只有用心的去感受生活中所傳遞出的美好,才會累積出更多的寫作素材,在實際作文寫作中才能夠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所以說,活動作文教學能夠有利于學生擺脫不會寫作文、不愿寫作文的困境。
二、在小學中段習作起步中的“活動作文”的應用策略
1.增強活動作文的趣味性
回顧以往小學生在中段寫作中出現的寫作現象,大多數學生都存在機械性的重復某一句話、作文內容平淡無味、語句不連貫、作文數量不夠等嚴重問題。因而在活動作文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在設置活動環節中,要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感受,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小學四年級教材寫作訓練中,有一篇看圖作文《放風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要光講理論知識,可以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實踐。教師可以在學校活動課上組織學生集體放風箏,學生們在參與放風箏的活動中能夠真實感受放風箏的樂趣,切身體會風箏通過自己的手放出去多遠,在嘗試幾次后才把風箏放出去等感受。教師可以在活動結束后引導學生將活動感受變成寫作素材,將自己真實情感寫到作文中去。教師將作文課堂變成活動的課堂,能夠增強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趣味性的活動中激發出寫作的熱情,學生寫作表達欲望得到了增強[2]。
2.強調活動作文的細節性
小學生升入三年級階段后就要進行常規的寫作訓練,因此教師在采用活動作文進行教學時,要為學生在寫作前營造出良好的寫作情景,讓學生可以在創設的情境下多觀察、多體驗。例如:在對《夾彈珠》進行作文內容講解時,教師要讓學生找出哪些是人物的動作描寫、哪些是人物心理描寫、哪些是人物神態描寫,學生在尋找的同時也對這些刻畫人物細節的描寫印象深刻,在找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照進行仿寫,以此來增強學生對人物細節描寫的能力。
3.追求活動作文的個別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運作能力發育的養成階段。因此,教師在采用活動作文的形式進行作文教學時,在設計活動內容上面要充分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利用活動環境中的觸覺、色彩、氣味等來刺激小學生的感官細胞,學生在感官功能的刺激影響下能夠快速捕捉到事物的細節和特點,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快速發展[3]。例如:教師在對活動作文《護蛋》進行教學時,可以在教學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雞蛋,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每人根據自己喜好給自己手里的雞蛋取名字和用彩筆為雞蛋化妝。學生在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種方式保護雞蛋,可以是手拿著、放衣兜里,裝口袋里拎著等,總之要求學生要讓雞蛋時刻待在身邊,守護雞蛋一天。在第二天的作文課中,教師讓學生現場討論守護雞蛋時的感受、雞蛋名字的由來、如何化妝等。最后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寫到作文中去,挑選優秀的作文在班級朗讀。學生在參與討論中,能夠表達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切實感受,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獨特的感受,促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拓展,增強了學生個性化意識,使活動作文更加具有個別化。
三、結論
要想提高小學中段寫作的能力,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的努力配合共同來完成。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授課方式,在采用活動作文教學方式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有一個飛躍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科所主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約翰·杜威著.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B·A·蘇霍姆林斯基著.唐其慈等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