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廣慶
“人本”這一概念適用于所有領域。表現在數學課堂上,則是關注和順應人的天性的教育方式。一切教學活動均以學生為中心而展開,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況及熱點問題,即生本教育。
一、生本教育的特點及作用
首先是開放性,不僅包括課堂開放,也包括課外的開放。其次是自主性:學生是在已有的知識體系、學習材料和同伴影響下,對新知識的結構內容進行整合,并非跟著教師一步一步地死學。然后是獨立與合作性:既強調學生主動查找資料,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也強調小組學習,通過討論,使每個學生都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生本課堂的實施策略
1.利用導學案,先行學習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不少新的組織形式,其中“導學案”法無疑在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皩W案”重在“導”,應突出以下方面:
(1)導興趣:抓住學生個性發展的方向和特征,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使學生在自覺主動地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去體會過程的樂趣,逐步培養興趣。
(2)導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重要的是學會方法,引導學生掌握規律。
(3)導思維:鼓勵、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性,改變思維習慣,調動學生潛在的能力,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
2.組織課堂討論,突破學習
(1)有效利用“錯誤”資源,進行實用的課堂討論。錯誤中往往孕育著比正確更豐富的發現和創造因素。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錯誤“將錯就錯”,拓寬學生的思維。如一位教師以同一道題的三種錯誤解法為研究對象,展開了一堂融知識、技能、情感于一體的數學課。他首先出示了學生反饋的三道錯題,然后問:“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錯誤?”學生各抒己見,并從書寫習慣、數的感知及知識點的掌握等方面得出原因,找到對策。
(2)關注課堂中的非預設性生成,引導學生做有趣的討論。在教學中許多問題是無法預設到的,因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他們的思維不盡相同,因此學習活動中會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非預設生成”。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定理,古老是因為它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年輕是因為它在現代數學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數形結合的代表,是用數學方法來解決幾何問題的基礎橋梁。還沒等我說完,就聽見一學生(小聲地說)我知道,是勾股定理。接著另一生:它是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學生:這個定理是相傳是古代一個叫商高的學者發現的?!瓕W生的小聲議論,使原先精心設計的各個精妙的教學環節與預先設計好了的精心提問一下子全泡湯了。此時,如果繼續按原來的教學預設組織教學,雖然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教學否定了事實,是對學生生成的壓抑。教師隨機應變,及時改變預設的程序,創造性地組織教學。這樣的教學真正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反映了課堂教學的真實自然。
3.重視課后遷移,延續學習
(1)靈活運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引發后續學習。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初中數學課本每一章都安排了相應的閱讀材料用于補充。這些材料涉及數學史、數學文化、信息技術等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是教學的有益補充。如《概率與中獎》表現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奇妙的分形圖形》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培養學生數學繼續學習的意識和潛能;《幾何畫板》等工具中制表、旋轉、平移、放縮和鏡面反射等功能繪制動態的美麗圖案,探索研究圖形的性質等。通過這些材料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思維方法,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學習的過程內化成自己的一種能力。
(2)利用情感因素推動學習?!稊祵W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發展學生“情感與態度”的目標。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不但可以為我們的數學課堂增添色彩,并且能夠延續課堂教學實效。首先是教師的情感因素:數學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追求清晰的層次,嚴密的邏輯,靈活的思維,還要追求輕松、愉悅的課堂生態環境。情感因素的有效利用,可以優化課堂生態環境,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師生專業成長,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主動、健康發展。再次是知識本身的情感因素:數學知識本身是邏輯性很強,對于學生來說有一些枯燥、乏味。但是教師若能把把教材中的一些能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內容發掘出來,并積極創設情景,把數學還原成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以滿足他們興趣,積極學習,提高教學實效。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我真誠地希望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積極、歡樂、自主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啟忠.《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2.
[2]于春波.《數學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