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輝
【摘 要】優化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切實提高教學效益,是每個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也是每個教師的責任。
【關鍵詞】優化;情景;情感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合作探究教育”,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探索一條“能切實使學生打好基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路子是每個教師的責任,為此,我們就應該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進行教學優化的探討、注重自身教學基本素質、能力的訓練,形成扎實的基本功。應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教師授課的藝術性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好教師首先是一個好演員,語言清晰、流暢;眼神親切、帶有鼓勵性;表情豐富,和學生有一定的親近感,但光作個好演員還遠不夠,更應是個好導演,備好課好比有了好的劇本,在授課時應啟導學生進入角色,調動他們的激情,主動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這就要求老師平時要博覽群書,能講些與課本知識有一定聯系的小故事、小常識、小幽默等吸引學生注意,另外教師上課時的情緒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事實表明:教師上課時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感染,表現出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從而主動地參與教學雙邊活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相反,學生聽起來就會昏昏沉沉,毫無興趣。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樂于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先導,是掌握知識的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對的學習持久興趣,使學習過程最優化。教師應創造情景設法使這種興趣始終維持,盡可能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聯系實際,適時講述一些化學科學家發明創造的小故事,避免枯草乏味的課堂教學,增加學習趣味, 這樣的教學實踐,始終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學內容上,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既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培養同學們樹立追求真理、探索科學的理想,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三、情感是維持良好課堂氣氛的重要條件
師生的情感共鳴是課堂氣氛的重要變量。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動過程。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信息,關鍵在于這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課堂教學中要使師生雙方的意圖、觀點和情感連結起來,使教師傳授的知識、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強烈的內心體驗,教師就必須增加情感投入,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實施情感性教學,以教師自身的情感體驗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氣氛。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產生共鳴作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課堂中出現某種心理氣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用情感和愛心去感染和打動學生,讓他們伴隨著豐富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參與教學過程。諸多優秀教師的經驗說明,教師的積極情感有助于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它還要求教師能夠深入到學生內心,體驗學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傾注到學生身上,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縮短因教師的權威、地位、角色而產生的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增強與學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讓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師愛是調控課堂心理氣氛的長久動力源泉。
四、優化教學方法,啟迪思維,發展智力,提高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推動力。生物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生物知識的特點出發,根據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特點,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實驗探究法”、“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課堂上以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和形成概念,理解理論。
(2)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教學。采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可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
(3)提倡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知識內容的教學。初中教材中有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學生在以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于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采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講解想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后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后學生相互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回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教師再有針對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撥、啟發講解,最后小結。應用這種方法,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之,要提高初中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以生為本,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給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科學、激勵、開放的總結,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樂學、肯學,真正把知識學到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