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梅
面對課堂上40多雙清純的眼眸,我經常捫心自問:我拿什么奉獻給你們——我的孩子們!孩子們喜歡怎樣的語文課堂?我的語文課堂又應該給予學生些什么?或許,一千個語文教師會有一千種觀點;或許,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們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問題不可能有一個終極答案,但每位語文教師又必須面對,必須思考,并且必須最終作出自己的應答。
一、首先語文課堂的精神面貌:手握鋼槍上戰場——起立示威口號響,猶如正跨鴨綠江,敵人膽敢來侵犯,手握鋼槍上戰場
在中國,相信無論是老人或者小孩,無論是不是足球迷,只要年齡在10歲以上,估計都會聽說過神奇教練米盧(10歲以下的可能估計在父輩們口口相傳也可能會得知),在歷任中國隊請教當中,博拉·米盧蒂諾維奇一定是公認的最成功的主帥。他在備戰十強賽時,讓隊員觀看影碟《熱血男兒》;臨陣前又讓隊員反復欣賞精彩的射門鏡頭;還要求隊員手拉手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入場……“享受足球”的理念讓隊員們精神奮發、斗志昂揚、勇往直前,從而一舉沖進了世界杯決賽圈。可見,精神面貌是多么重要!師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擻還是吊兒郎當,是全神貫注還是心不在焉,是勤學好問還是冷漠懶散,是字正腔圓還是含糊其聲,是群情激昂還是七凌八亂……這從上課的起立動作中,從問好口號的呼喊中,從回答上臺展演的爭搶中,從積極發言的爭辯中,都能看出來。好的精神面貌應該是和諧、活躍、民主、高效、務實的,由此營造的課堂氣氛能讓每個參與者都有見賢思齊的上進心、分秒必爭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表現欲,身處其中都感到振奮、激昂、歡快、充實。
這樣的課堂,學生可以思接千載、浮想聯翩。平等、自由、寬松、和諧譜寫了一支快樂的“課堂進行曲”。
二、我追求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詩意的
語文本身就是一首詩。它縱橫千古,綿延萬里,廣袤美麗,多姿多彩。《聽聽,秋的聲音》就是一篇很美的現代詩,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課中我讓孩子們朗讀課文找出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根據自己想象的內容填空,然后表演。全班配樂朗讀,孩子們流連其間,養審美情趣,啟迪人生智慧,豐富文化底蘊。
作為語文學習的主體——兒童,則更是一首靈動的小詩!純真無邪的臉龐,靈氣閃爍的眼睛,側耳凝神的表情,神奇絢麗的思想,以及那如雨后春筍般舉起的手臂……即構成了那一首首或雋永、或詼諧、或深刻、或幼稚、或含蓄的小詩。
這樣的兒童、這樣的語文,構成的課堂自然應該是詩意盎然的。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是天生的詩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兒童的世界,即充滿兒童的感動、兒童的詮釋、兒童的情懷、兒童的夢想。讓我們愜意地聆聽一年級小朋友的造句吧!想——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活潑——小溪里的水很活潑。悄悄——我們聽不懂小魚的悄悄話。瞧,多么富有才情詩意的語言,兒童的真、情、趣一覽無余。這樣的語文課堂,讓我們群情激奮,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童年,想起了“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三、我的語文課堂是幽默的
幽默教學在語文課中更是顯得重要。因為學生厭學語文是一種普遍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語文課枯燥無味,而幽默教學就是矯正這一現象的有力措施。為了踐行這一思想,我試圖在我的每一節課上,給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會知識。
記得我們在學習生字詞夏天的“夏”的時候,我提問:“‘夏字里面有幾橫?”同學們都回答是兩橫,可寫在本子上的時候有好幾個孩子只寫了一橫。于是我跟大家說,夏天到了,即將迎來了可以放兩個月的暑假,如果只寫了一橫的孩子只能放假一個月。話音剛落,孩子們都哈哈大笑。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孩子們十分輕松地記住了生字詞夏天的“夏”里面有兩橫。還有一次,我給孩子們說:“在現代漢語中不能省略量詞,比如:‘我給你一支槍,你挺樂意的,如換成‘我給你一槍,你玩完了。”通過這個例子,讓孩子們對量詞的記憶更深刻,更讓大家開懷大笑。
笑聲不斷的課堂未必是好課堂,但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讓學生投入到思考之中,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也為我們枯燥的語文教學增添一點樂趣,我也將樂此不疲。
四、期待上學怕下課,余音繞梁賽憩歇
“你的每堂語文課我都很期待,課堂上真的希望時間停滯,特別害怕聽到下課鈴聲。”這是學生恭維老師的一段話,我卻覺得道出了最佳課堂的真諦,那就是余味悠長、影響深遠。期待著上課,意味著視學習為享受;害怕鈴聲,則說明這樣的課堂趣味橫生。上周我們寫了《禮物》這篇作文,44個孩子圍繞著“禮物”這個話題寫了44個故事。我細細品讀了每篇文章,如同收到了44份禮物,所以我也寫了一首詩送給全班孩子們:一個孩子,一份記憶;一件禮物,一個故事。44支筆畫出了44份禮物,件件禮物令我贊嘆不已,引得我更想知道,在它們之中凝聚著怎樣的情誼。小詩是老師給孩子們的禮物,掌聲是孩子們回贈給老師的禮物。孩子們筆下的禮物就是這樣的各不相同,不僅選材豐富,而且禮物的樣子也寫得生動形象。當孩子們聆聽了這次寫得最高分的同學讀完以后,我發問——他為什么能當冠軍呢?秘密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各抒己見,得出了小結: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選擇詞句,讓字字句句都能傳遞自己的情感。如果大家能這樣,從這些角度去寫,讓點點滴滴的生活再現,讓字字句句的語言傳情,我們就都能把文章寫好、改好。我巧妙地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樂于訓練,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和表現的舞臺,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課堂上,我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常鼓勵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合作,常對讀不好的孩子說:別人的點評就是對你的最大幫助。讀不好沒關系,老師和同學會幫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來。聽老師這么一說,一部分原來膽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學生讀完后,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評讀,如“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能像他那樣讀嗎?”“哪里讀得還不夠,你能讀得比他更好嗎?”“誰也想來展示一下?”……實踐下來發現,評讀能使大部分學生得到了發展。課堂上學生用聲情并茂的朗讀來傾注自己的體會,雖然讀法有別,各具特色,但都進入了境界。這正如第斯多惠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孩子們期待著上課,意味著視學習為享受,我期待每一節語文課都是這樣。
哲學家說,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東西活著;教育家說,一個熱愛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愛的教育活著。我想說:鐘愛教育、鐘愛學生,我追求的語文課堂就會降臨于我們的身邊。讓我們揣著教育的理想,向著理想的教育不斷追尋和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