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力

摘 要:在技校機械專業教學中,機械制圖作為基礎性課程,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在設計方面的創新精神。然而,由于課程、學生、教師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機械制圖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分析了技校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創新機械制圖教學模式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技工院校 機械制圖 教學模式 教學質量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機械行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創造了豐厚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為了滿足行業的發展需求,我國機械人才的培養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在高職院校機械專業中,機械制圖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繪圖方面的空間想象力,以及在空間分析方面的能力,以滿足后期的深入學習。但機械制圖課程的專業性非常強,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和原理,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和效果。鑒于此,學校必須不遺余力地推進機械制圖教學改革,在此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
一、技工院校機械制圖教學現狀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我國技工院校的規模不斷擴大,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技能型、實戰型人才,特別是隨著我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在培養專業性人才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但同時,我國機械專業的教學手段還比較陳舊,導致教學效果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新加坡、德國、加拿大等。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例,發達國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采用了更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我國大部分技校在機械制圖教學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再加上教學信息無法進行有效的反饋,降低了教學質量。當前,我國機械制圖專業的教學現狀很令人擔憂。
二、技工院校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問題
機械制圖作為機械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是提高學生機械專業后續應用能力的關鍵,必須引起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高度重視。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技校機械制圖的教學質量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的滯后性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采用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輔以模型、掛圖,給學生灌輸大量的繪圖知識、原理。隨后,教師布置習題,讓學生鞏固知識,加強應用。部分學校在機械制圖教學中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獲得了直觀、形象的感受,從而降低了抽象知識的理解難度。然而,盡管如此,機械制圖教學依然沒有突破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此外,教師僅僅關心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并沒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最終降低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總之,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他們的求知欲望,最終導致教學收效甚微。
2.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機械制圖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在繪圖方面的空間邏輯思維,以及實際運用能力。要實現這些培養目標,除了傳授理論方面的知識外,還要開展多元化的實訓活動,強化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校主要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部分技校甚至將機械制圖理論知識的授課課時設置為總課時的90%。在繪圖技能方面,除了開展少量的裝配圖、零件圖繪制訓練外,很少開展零件測繪訓練。另外,部分學校甚至自作主張,刪除了徒手繪圖練習。因為學校沒有認識到實訓教學的重要性,從而無法滿足學生在實訓方面的需求。這種情況顯然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3.沒有與其他課程緊密結合
機械制圖應與技術測量、極限配合,并與計算機繪圖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三門課程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在教學中共同促進。然而,當前這三門課程采用獨立授課的方式,生硬地割裂了課程之間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復雜的專業知識更加龐雜,甚至出現了大量重復的章節,這樣不僅加大了教學工作量,而且降低了教學效果。另外,很多課程的設置往往與實際運用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創新機械制圖教學模式的方法和途徑
當前,教學模式的滯后已經嚴重降低了機械制圖的教學質量。要解決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問題,必須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筆者在分析以上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創新機械制圖教學模式的方法和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對機械制圖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向學生介紹當前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特點、取得的成果,以及未來就業的優勢,讓學生對機械制圖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在具體介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對機械制圖學習的興趣。另外,由于機械制圖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建議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時,涉及的圖影規律非常抽象,再加上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難以理解相關知識。鑒于此,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建立三維坐標體系,將二維平面轉換為三視圖,并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觀地看到三視圖的形成過程。同時,在反復觀看的過程中,總結出三視圖的投影規律。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降低了知識的難度,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以教學大綱為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
技工院校的機械制圖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空間邏輯方面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從而提高繪圖水平。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認真鉆研教材,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綜合考慮學生的現有水平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及時對課程內容的設置做出調整。例如,將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極限配合等課程中的同類內容進行整合。另外,按照實用、靈活的原則,刪減部分難度比較大、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例如公差、尺寸標注、形狀等。通過以上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抓住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不僅如此,有效地梳理知識的重點與難點,能夠提高教師授課的針對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繪圖動手方面的能力。
3.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教學方式主要表現為知識講授結合作業練習。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僵化,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基于此,筆者嘗試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形式生動、內容豐富,與學生的發展特點相適應。為了有效地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要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同時注意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并將其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習中。與傳統的教學結構相比,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的角色回歸到了指導、幫助的層面上。當前,網絡技術快速發展,教師可以將任務驅動模式與電子學習方式有效結合,隨時隨地滿足學生在機械制圖練習方面的需求,從而徹底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在認真分析、研究問題的基礎上,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機械制圖方面的技能與技巧,并為后期的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加強檢測訓練
前文曾提到,機械制圖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大部分教師在授課結束后,都會給學生布置一定的練習作業。但是,這種訓練方式往往效果并不高,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學生存在抄襲作業的現象;另一方面,在練習的過程中,忽略了時間的限制問題。因此,為了鞏固理論方面的知識,必須加強檢測訓練。一般而言,只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強檢測訓練,就會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機械制圖課程中,有一個章節是裝配圖的拆畫零件圖,該章知識難度較大,教師往往在考試中以壓軸題的形式來考查,然而效果并不好。鑒于此,在具體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多次安排課堂訓練,包括拆畫螺旋壓緊機構、螺紋攻絲扳手、節流閥等。在正常的課時中,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然后,根據繪圖的情況,教師及時給予指導。通過以上方法,學生能夠教較好地掌握本章裝配圖拆畫零件圖的重點、難點,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
5.定期對教師進行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技工院校的教師有著豐富的計算機繪圖以及生產知識,確保了教學的順利開展。然而,大部分教師都是畢業后直接參加教學工作的,所以實踐運用能力還不足。基于此,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在機械知識、技能方面的培訓。同時,積極采取項目合作的方式,為廣大教師提供到工廠學習、鍛煉的機會,提高教師的實戰能力,從而更好地將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還要鼓勵教師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性。
四、小結
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當前我國技工院校機械制圖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培養學生對機械制圖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以教學大綱為標準,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三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四是加強檢測訓練;五是定期對教師進行技能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希望本文對提高技工院校機械制圖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農娣.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機械制圖課上的應用[J].職業,2015(11).
[2]趙莉.淺談機械制圖教學創新探索[J].才智,2015(5).
[3]蔡澤能.關于高職《機械制圖》教學模式創新的一些思考[J].湖南農機,2014(9).
[4]楊光輝,曹彤.《機械設計制圖》新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圖學學報,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