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
馬克思唯物辯證法包括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和創新思維四個方面,下面從這四個方面來分別看到網絡對當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一事物都與他事物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也是普遍聯系的,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聯系觀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誰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與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脫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經常通過微信來聊天,買東西也可以通過紅包來支付,朋友圈越來越大,信息傳播的方式,途徑也越來越廣,無論是遠在天邊還是近在咫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聯系在一起,人肉搜索及時,迅速,波及面之廣,是以往任何形式都無法達到的,遠程教育把平未毫不相識的人結合在一起,通過網上聊天,58同城,趕集網等等把他們聯系在了一起,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青少年朋友容易受新生事物的影響,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較強,可以達到運用自如,網絡給他們提供便捷的服務,通過網絡使青少年打開了感知外界的窗戶,成為拓展新知識的紐帶,也為他們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整體聯系著,青少年在通過網絡平臺,為自己朋友搭建了一個新式的交往方式,加強了讓與人的溝通,方便了他們之間的聯系。
事物不是一成不變,整個世界是永恒發展的,E時代的到來,使得青少年這些新生代欣喜若狂,告別了消息閉塞信息不通的時代,如果說第三次革命是電子時代的到來,那么今天就是E時代的到來,準確來講就是E+時代,青少年通過網絡積累了人脈,積累了知識,建構了能力,E+商業,馬云就是杰出代表,如果沒有E時代的到來,這種新式的商業方式也不會產生,青少年正值這個時期,有的坐在家里學習著北京四中網校的遠程教育,通過互聯網交話費,通過微信做微商,不僅取得了經濟效益,而且使人力資源越來越雄厚,更新了以往青少年的觀念,陳舊、迂腐,可以說足不出門就可以感知天下事,最終為青少年選擇職業,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奠定了基礎,就拿手機來講,更新的時間每年都在縮短,新一代研發的時間由原來的18個月縮短為半年或者三個月,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也為青少年學習,娛樂提供了新的方式,青少年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易于分享和利用,并且能盡快轉化為現實的動力,學以致用。
事物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而矛盾則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對待網絡和對待青少年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全面的來把握。網絡對于青少年來講并不陌生,家喻戶曉,并在大街上隨處可以搜尋到網絡信號,作為網絡時代的新生代,如何對待網絡是眾多家長和孩子思考的問題,就網絡本身而言,既有利也有弊,我們應該正確的一分為二的來對待,有點家長只看到了網絡對于青少年的負面影響,而沒有看到積極影響,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全面的,網絡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并且它是現代信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用于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青少年也可能由于自制力差而對網絡的依賴度較高,作為新生事物,我們不能拒絕它,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正確應用這一現代化的產物,使之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助推器。
對于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我們也應該反思,清醒認識到利害關系,要有創新意識,不能一概而論,網絡既有利又有弊,但總的來說,利大于弊,青少年沉溺于網吧,經常上網,聊天,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和父母溝通較少,課外活動貧乏,造成心理上的空虛,乃至犯罪,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些不法的網站為了追求商業利潤,散步一些黃賭毒,傳播給了年輕一代,不僅毀壞的是一個家庭,也許是一代人,鑒于以上情況,首先應該從源頭抓起,走近青少年的心里,正確引導,積極健康的來接受這個新生事物,不能過于打擊,要從家庭,社會,學校,形成三股力量,齊頭并進。
總而言之,網絡對于當今社會利大于弊,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叛逆期和轉折點,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些淡薄,沒有堅定的立場。為此,我認為應該反思青少年如何正確對待網絡這個新生事物:①全社會應該建立健全網絡監督的機制,靠民主和法制來約束和監督,各職能部門以身作則,責無旁貸,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嚴厲打擊不法網站,關停。②從網吧抓起,青少年為了尋求刺激,減少父母的約束,區網吧打游戲,結識一些社會閑人,沾染一些惡習,抽煙、酗酒,所以應該大力整治網吧,嚴格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③從父母抓起,父母多創造條件,盡量多帶孩子出去旅游,長見識,培養孩子愛好。④學習搞好網絡宣傳工作,正確引導,多組織有關網絡知識方面的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網絡帶給他們的利與弊。
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還青少年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還社會一片凈土。我相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會做到,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