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進步,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截止到目前階段,我國的校園中采用的是中高職銜接的模式,這種模式比較偏重于學習制度的銜接。在這種情況下,中職班主任對于學生的管理需要按照最新的模式進行改進和發展。因此本文針對中高職銜接的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能力的發展情況展開研究,以期能夠在了解中高職銜接模式的具體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有效提升中職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促進我國中職班主任的管理,為我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模式;中職班主任;管理能力
一、前言
近年來,通過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國的中高職院校中已經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發展模式,也就是中高職銜接模式。因為我國歷史的發展以及文化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國民逐漸開始重視學歷教育,這一點在中高職銜接模式中也具有一定的體現。但是在這種模式下中職院校的班主任管理能力則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只有班主任給予學生良好的教育,才能夠保證學生在中高職銜接的過程中很快的變換自己的身份,以及改變學習模式,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出現顯著的提高。
二、一貫銜接模式
在我國校園中中高職銜接模式的主要代表還是五年一貫制的模式,也就是招收初中畢業的學生,進行五年的教育,這種模式主要就是實施三、二分段的教學模式。第一個階段就是前三年,這三年期間校園注重的是學生的能力培養,并且以公共課程為主,學生日常都在學習文化基礎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一般能力。第二個階段就是后兩年,也就是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一般都是以專業課程為主。因此這種五年一貫銜接的模式主要是兩個階段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兼顧以及補充。
三、分段銜接的模式
學生在完成三年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習之后,還需要通過比較特殊的3+X政策的考試,這樣才能夠到專業的高職專業技術學校進行學習。這種特殊的考試中,其中3指的就是數學、語文、英語三個學科。X指的就是專業知識的綜合考試。這種銜接模式能夠有效的保證學生招收到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同時也能夠比較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培養出高技術的人才[1]。
四、中高職銜接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
1.對學生了如指掌
想要保證中職院校的班級能夠在中高職銜接的模式下具有良好的管理模式,首先班主任需要做到的就是對班級的各種情況了如指掌,也就是班主任需要了解到班級的人數、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同時還需要了解到學生的特長,這些內容班主任應該清晰的了解之后,才能夠針對學生進行分析,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解決。
2.精選班級內部的學生干部
同時在中高職銜接的過程中,想要合理的管理好一個班級,僅僅依靠班主任是不行,還需要在班級中選取優秀的班級干部,這樣老師才能更加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內心想法。同時選擇班級干部的時候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以及特長。同時班級干部在管理班級的時候需要具有明確的分工,這樣才能夠有助于班主任對于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學生的管理[2]。
3.確保與學生溝通無障礙
老師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還需要關心學生的內心情況,使自己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這也是班主任需要認真解決和對待的問題。在特定的時期內使用不同的形式召開班級的會議,老師鼓勵學生能夠在會議中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老師也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開導[3]。
4.循循善誘引導學生
在中高職銜接的模式下,老師需要針對現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等內心特點,進行疏導和教育,以便于能夠循循善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改變學生內心的想法。同時老師不能夠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這樣能夠更加良好的捕捉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出現的不良風氣。同時班主任需要學會欣賞學生的優點,重點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夠曲解學生的意思,把教育方式落實到實處,這樣學生也能夠自覺的糾正自身出現的錯誤情況。
五、結論
根據以上內容能夠看出,中職院校中的班主任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以便于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夠,并且采取有效的輔助教學管理方式,這樣才能夠把中職院校中的管理工作做得非常順利。同時在中高職銜接的模式下,應該注重其銜接的形式,其次才是銜接的內涵。在這種發展模式下,還需要中職院校的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習模式和其他方面的管理。在了解學生、選取班級干部、和學生溝通、引導學生學習、構建和諧班級、調整學生心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此才能夠在中高職銜接模式下提升中職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楚瓊湘,單武雄,朱巺,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農業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基于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實證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21:126-128.
[2]饒雪梅.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3+2”課程體系的一體化設計[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43-46.
[3]鄭小艷.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探索與思考——以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會計與審計專業為例[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4,04:38-43.
作者簡介:
張鴻,(1985.8~),女,江蘇海安人,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12級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