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花
【摘 要】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奠基幸福人生。運用積極心理學,來教育學生悅納自我、培養學生成功的積極人格特質、教育學生懂得感恩,培養學生發現幸福,體驗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使學生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
【關鍵詞】積極心理;悅納;成功;感恩;幸福
2014兩會召開,“幸福中國”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高度關注,"讓人民更幸福"成為中國政府未來工作的主題。幸福已經越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幸福是一種感覺,幸福更是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去認識它來武裝自己,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而軀體無疾病,心理無疾病,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內外公認的"全面健康"三要素。但是經調查,在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學生存在著一系列心理問題:有的同學面對新學校,新環境無所適從,甚至自暴自棄;有的同學面對父母的不理解,委曲求全,甚至反目成仇;有的同學面對升學的壓力,拼命努力甚至失眠、患病卻不見成果;有的同學過早涉入感情的漩渦,無法自拔……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幸福感。如何培養學生發現幸福,體驗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在心理學的領域,研究“幸?!钡膶iT學科稱為“積極心理學”, 是一門讓人擺正心態,感受到更多幸福的課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在以往側重診斷和矯正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對人性堅持積極的評價取向,加強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和潛能的開發,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及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進行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的積極品質。簡而言之,就是從積極方面入手,用積極的內容和積極的方式塑造積極精神,塑造充滿著樂觀希望和煥發春天活力的心靈。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的?!?國外教育專家認為,教育不僅是“知識加速器”,更是“人格、快樂、幸福加速器”。 幸福教育就是要改變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悅納自我等教育現狀,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命為核心,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為使命,讓教育真正觸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成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以求得精神生命的升華與超越,達到善與靈魂永恒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具體做法如下:
一、要以悅納自我為前提
要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必須要以悅納自我為前提。海倫·凱勒,一個耳朵不能聽、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說的女子,卻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業;全世界有太多先天或后天失去雙手、雙腳的人士,卻成為激勵人心的演說家或成為一代典范的政治家。他們的共同點是悅納自我,并讓自己身上僅存的優點變成優勢,并且發揮得淋漓盡致。知道自己有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缺點,于是選擇在優點上全力以赴,直至優點變成優勢,并且幫助更多的人。海倫·凱勒以觸覺聽音,能聆聽別人喉結中的音樂,真令人拍案叫絕。而事實上,當人們把精力和時間用于彌補缺點時,就無暇顧及增強和發揮優勢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悅納自我,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弱勢,揚長避短,幫助學生樹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堅定信念。
二、要培養學生成功的積極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重視主觀幸福感的提升外,強調積極人格的發展,認為要成為成功者就應該擁有積極的人格特質,包括自信、積極樂觀、意志堅強、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洞察力、才能與智慧等。教師要想學生成為成功者,就要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培養他們積極的人格品質。
首先,自信?,F代社會更是一個人才濟濟、充滿競爭的社會,只有自信并敢于行動的人才有成功的機會。在美國哈佛大學約翰·科特關于美國成功的企業家的一項調查中,研究了數百個成功的個案,他發現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有很高的自我評價,認為自己的行為代表正確的方向,同時他們都有很強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
其次,積極樂觀。積極心理學主張有積極的態度就有積極的人生。一份由研究機構所進行的萬人調查也顯示:決定一個人成為成功者的最關鍵要素中,80%屬于個人自我價值取向的“態度”類要素,如積極、努力、信心、決心、意志力等;13%屬于后天自我修煉的“技巧類”因素,如各種知識和能力。7%屬于運氣、機遇等因素。我們的學校和社會傾向于認為一個人成功取決于能力和動機欲望,如果一個人擁有天分并且很努力地投入學習或工作,他就一定會成功。但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天分意愿都很充足時,失敗也可能發生,這僅僅因為這個人是一個悲觀的人。
三、要教育學生懂得感恩
斯普朗格曾說:“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苯逃哪康氖菑纳钐巻拘阉了淖晕乙庾R,將人們的創造力、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幸福是什么?是感恩,是給予。只有心存感恩,不忘他人的滴水之恩,才會收獲最真摯的快樂,才是幸福的人。感恩之心是我們生命活力的衡量,感恩雖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但卻是人性善良的本質體現。
積極心理學很倡導感恩,把它當作24種積極人格特質之一。感恩可以使我們經常感受到幸福,盡量享受生活中的樂趣。感恩還可以使我們釋懷人生的煩惱,從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人生??茖W研究表明,感恩是最強的幸福“促進劑”。因為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也孕育了其它所有的美德。更重要的是,感恩帶來的幸福感會有傳染性。
(1)感恩磨難。就是辯證看待以往遭遇過的挫折、失敗、乃至不公正的待遇。正是由于這些生活經歷,你才變得更加頑強。很多人回首往事,習慣于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因而怨天尤地。而把自己放在“幸存者”的位置時,你會有更多的感悟,因為你會更多看到自身的力量和成就。
(2)感恩親友。健康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親友是壓力化解最最有效的預測因素。當我們在經歷困難時,我們的社會支援系統越發達,我們的問題解決就越快。而不斷地感恩會強化這樣的社會鏈接,令我們的親朋好友會隨時隨刻出現在我們身旁,分享我們的煩惱與喜悅。
(3)感恩社會。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還表明,助人為樂、回報社會能大大增強個人的幸福感。當你更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時,你會感受到世間的更多美好與需求;而當你絕少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時,你會發現世間的更多丑陋與不足。學會回報社會,會令你和他人都活的更加開心。
(4)感恩自己。人生在世,最大的對手莫過于自己。有時候,我們需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以達成某些十分重要的人生目標;有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以無為而有為。無論怎樣進退,我們都需要不斷地接納自我,完善自我。我們需要感恩自己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成熟。
積極心理學認為懂得感恩的人是一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至最佳狀態,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這就印證了“好人有好報”的那句名言。有句話說得好:用加法的方法去愛人,用減法的方法去怨恨,用乘法的方法去感恩。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隨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隨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隨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隨著改變。”我們不能控制機遇,卻可以掌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現在;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但我們可以安排好現在的生活;我們左右不了天氣的變化,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擁有積極心理,才能增強幸福能力,提升幸福層次,積累幸福感指數。
本文為甘肅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重點課題——《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模式探究》研究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