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孫毅紅 金鶴

[摘要] 研究乳腺癌中超聲的應用現狀及進展。該文對中外相關文獻予以查閱,就乳腺癌超聲檢查的具體方法、診斷及其相關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并綜述。乳腺癌檢查的首選方法之一則為超聲成像,其優勢明顯且帶有一定局限性。乳腺癌超聲檢查的主要方式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及高頻探頭的實際應用。針對乳腺腫瘤良惡性甄別,諸如超聲彈性成像、三維超聲及超聲造影為其提供優質的信息支撐。隨著超聲呈現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其在乳腺癌診查當中作用日益突出。
[Abstract]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gress of ultrasound in the breast cancer. The specific method, diagnosi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f breast cancer are analyzed referring to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Echography is one of the preferred methods of breast cancer examination with obvious advantages and a certain limitation.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igh frequency probe are the main methods of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f breast cancer.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contrast can provide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ultrasound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examination of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Ultrasonic diagnosis; Application status; Progress
乳腺癌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女性疾病,在我國部分地區及一些發達國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當前,還有較好的乳腺癌預防方法,而通過運用早期發現、診斷及治療的方法,是促進患者生存率得以提升的重要舉措。隨著世界領域內醫用影像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及完備,在乳腺癌診斷及早期發現當中,采用超聲檢查作用日益凸顯[1]。
1 超聲檢查技術的現狀及具體進展
1.1 二維灰階超聲
采用灰階超聲,能夠檢測乳腺當中腫塊存在與否,并能夠顯示其大小、形態及內部狀況等,對于定性診斷乳腺腫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近些年來,隨著世界領域內高頻探頭技術的持續發展及廣泛應用,其在對微小鈣化灶及腫塊內部結構等予以顯示的能力也得到較大提高[2]。
1.2 多普勒超聲
針對多普勒超聲,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圖、血流顯像及頻譜超聲,能夠分析診斷乳腺腫瘤血管相應血流特點,此種血流顯示方法,不僅無創,而且不需要實施造影劑注射、采用多普勒頻譜超聲技術,還可對動脈血管阻力指數、舒張末期流速及腫瘤血管的收縮期峰值流速等內容。針對彩色多普勒能量圖及血流顯像來講,其均為在多普勒原理基礎上予以研究,針對CDFI來講,其對血流速度及方向進行反應,主要采用多普勒頻移及其變化來給與實現,然而探測角度和頻移變化對其最終結果造成一定影響;而對于CDE來講,其主要對多普勒信號的能量進行編碼,從中獲取相應信息的一種檢測形式,其不存在角度依賴性及混疊狀況,其在小血管檢測及低速血流方面優勢比較明顯,然而其主要根據信號強度作為最終參考值,其低速血流和多普勒信號組織之間存在難以區分的狀況,因此,不能對血流速度信息給與準確提供,此外,還會造成運動偽影的產生。
徐承澤等[3]對25例乳腺癌相應PDI圖像當中發現,其中有17例患者存在穿入型血管分布的狀況,如果將診斷標準定義為穿入型血流的存在, 那么,其所存在的CDE敏感性可達到67%,在特異性方面得到94%,其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為84%、87%。柯文等[4]針對乳腺腫塊CDFI和CDE是否存在穿入型血管,采用Adler半定量法予以檢查進行對比,其結果表明,其中CDE顯示,在惡性腫瘤當中,存在穿入型血管為91.9% (57/62),在良性腫瘤當中,存在穿入型血管為僅25.8% (16/62)。對于穿入型血管來講,其對于乳癌診斷在敏感性上比較高。
1.3 超聲造影
其主要將超聲造影劑實施靜脈注射,促進散射子流的形成,以此達到對周圍組織間的對比予以增強的目的,通過多普勒超聲或者灰階超聲將其給與敏感顯示。所謂超聲造影劑,其實質上就是在微泡血管內實現造影,微泡發展為相應的微米級,并最終灌注成像,然后經過一定方式發展成為具有極強穿透力的納米級聚集顯像,從非親和性微泡向靶向微泡進行發展。作為第一代造影劑的Levovist,其將高機械指數所具有的間歇性予以運用,實現觸發成像,實現乳腺血管在顯示方面敏感性的提升,達到增強小血管的顯示能力的目的,然而其并非灌注造影的外在內容;隨著第二代造影劑SonoVue的產生,其運用脈沖反向諧波及低機械指數等技術,以此達到延緩微泡爆破的效果,突出微氣泡相應諧波回聲,對微泡在腫瘤循環當中的分布狀況進行實時觀察,針對腫瘤微血管的灌注,采用強度-時間曲線對其進行分析,其不需要相應多普勒技術,超聲造影顯示血管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及特異性,能夠實現對乳腺癌復發和腫瘤良惡性相應的判斷及轉移的提升[5]。
1.4 超聲彈性成像
采用超聲探頭進行相應的超聲波發射,對壓縮前及壓縮后回波信號所存在的延時進行分析,對組織內給點的位移狀況給與準確計算,還可對組織彈性系數及應變值進行準確計算,然后利用偽彩色或者灰階實施呈現操作。當組織的彈性系數較大時,其所造成的應變值則會較小。其與相應的良性腫瘤相比,乳腺癌在組織結構方面,其更為堅硬、且結構細密,所以,采用超聲彈性成像,對于上述二者的診斷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1.5 三維超聲
利用三維容積探頭,對感興趣區體積參數,進行相應獲取及存儲,利用計算機圖像給與構建,立體顯示所感興趣的解剖特征及空間關系。如若運用的模式為多平面重建成像等,其觀察指標為界面回聲、匯聚征及腫塊的邊緣特點。利用三維超聲技術,能夠清晰顯示乳腺癌病灶及其周圍的結構之間的關系,對腫瘤體積的計算具有重要輔助作用,能夠實現評估指導手術和生長方式等,并為此提供信息支撐。采用三維血管能量圖像,還能夠較好的克服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當中,所導致的受血流角度限制所造成的缺陷,能夠將腫塊血管分布狀況、形態及數量等進行更為充分、直觀的顯示。
1.6 超聲光散射成像
其將超聲成像和集成光散射成像等技術融為一體,將光子成像技術及超聲波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給與融合,然后將最大血紅蛋白濃度值等在相應的腫瘤形態特征及血氧參數為其診斷標準,對組織內血管分布和氧合莊康進行反應,為更好的甄別乳腺良惡性提供更多信息支撐。
2 超聲顯像診斷技術進展
2.1 乳腺計算機輔助診斷
基于乳腺X線CAD系統,此種系統為針對乳腺進行輔助超聲診斷的重要系統,相關醫師利用自身經驗,對乳腺超聲圖像進行相應B-CAD分析后,對所標記的可疑部位實施相應判斷,并最終得出準確性判斷。B-CAD對乳腺癌的檢出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特別是針對<1 cm的乳腺癌來講,其診斷率存在明顯性提升的狀況,對于乳腺體檢以及醫師經驗相對不足的狀況更為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乳腺癌漏診的狀況。閆晨曦[9]對高度懷疑惡性乳腺腫塊225例進行研究,經過FNA診斷,結果判定為惡性有213例,其所具有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5%、92%。對于其中的12例假陰性當中,葉狀肉瘤4例,浸潤性癌8例。細胞學檢查當中較為常見的漏診病理類型為小葉癌,由于小葉癌在運用超聲操作上,其腫塊影像上表現為后方伴聲影的邊界不清晰,因此,超聲對此不能進行準確定位,還容易造成漏穿及硬癌等狀況,在實施穿刺操作時,還較難抽吸,會在標本量不足或取材不準的狀況下,造成漏診的狀況。
2.2 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術
在超聲的作用下,針對乳腺小病灶,對其實施穿皮活檢,此種方法不僅安全簡便,而且還存在低漏診率及高確診率等優點,病灶位置不能對其予以限制,還能夠實現定位穿刺腋窩及鎖骨上淋巴。據相關報道可知,采用基于超聲引導下實施微創活檢術,較之空心針穿刺活組織檢查,其應用價值更加凸顯。從王佳佳等[7]研究結果,其選取乳腺腫塊患者64例,對最初FNA結果及后來的CNB進行比較,結果表明,CNB假陰性率為3.6%,而與FNA的20%相比,顯著低于后者。特別是對于穿刺活檢來講,其所具有的診斷準確性和采取手術活檢效果幾乎相同。見表1。
3 超聲檢查的應用價值
采用超聲檢查,不僅具有簡便和經濟的優點,而且患者所痛苦小,此外,還不存在放射損害的狀況,其對于尚處于妊娠婦女、年輕女性及哺乳期特別適用,其在腫瘤良惡性鑒別、血供方面的正確判斷及乳腺腫瘤囊實性鑒別等方面價值更為突出,是乳腺癌檢查的首選方法,其與乳腺攝影相融合,針對乳腺癌檢查效果更為突出[8-10]。超聲圖像作為一種不存在重復干擾及實時性的二維圖像,在患者鎖骨上淋巴結、腋窩及致密腺體內病變等方面顯示更為清晰。隨著近些年來彩色多普勒及高頻探頭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乳腺癌診斷中作用更為明顯。從相關研究可知,在實施超聲造影術前,對浸潤型導管癌及病理結果進行評估,二者之間存在比較好的相關性[11-12]。從相關報道結果可知,早超生輔助檢查的引導下,將5-FU與造影劑進行結合使用,能夠實現對乳腺癌細胞的殺傷的強化效果,而對于那些微小結節,其在敏感性比較差,且操作對其影響較大[13-14]。
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超聲成像是一種效果十分突出的乳腺癌診斷方法,其所采用的彩色多普勒超聲,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必然成為乳腺癌診斷的重要方式。隨著超聲呈現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其在乳腺癌診查當中作用日益突出。
[參考文獻]
[1] 姜娓娓, 鄭永平. 三維超聲成像在乳腺癌診斷中的現狀與發展[J]. 中國醫療設備, 2012(3):6-13.
[2] 曹秋月, 黃敏. 乳腺癌超聲診斷的現狀和進展[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2(3):183-186.
[3] Svjetlana Mujagi,Mensura Burina,Hanifa Fejzi,et al.Th e infl uence of breast density on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 city of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y in breast cancer diagnosis[J].Acta Medica Academica,2013,40(2):53.
[4]徐承澤. B超檢查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現狀與進展[J]. 醫藥前沿, 2015(23):9-10.
[5] 柯文, 耿峰. 乳腺癌超聲診斷技術的研究進展[J]. 海軍醫學雜志, 2013(6):429-431.
[6] 葛妍, 馬富成. 實時三維超聲在乳腺癌診斷中的研究與進展[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4(2):113-115.
[7] 王佳佳, 羅福成, 童清平.超聲檢查乳腺癌腋窩淋巴結的應用現狀與進展[J].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12(10):692-694.
[8] Sheng Li , Pei-Hong Wu.Magnetic resonance image-guided versus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3,32(8):76.
[9] 閆晨曦. 乳腺癌的超聲診斷現狀及新技術應用進展[J]. 醫學綜述, 2012(12):1919-1921.
[10] Wojcinski Sebastian,Dupont Jennifer,Schmidt Werner等.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180 axillary lymph nodes: elasticity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lymph nodes and prediction of breast cancer metastases[J].BMC Medical Imaging,2013,12(1):35.
[11] 杜睿, 薛玉. 超聲造影及彈性成像技術在乳腺腫瘤診斷的現狀與進展[J].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3(26):435-437.
[12] 余麗惠, 羅葆明. 超聲診斷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研究進展[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5,5(5):124-126.
[13] 程玉玲, 周軍. 二維、三維超聲及超聲造影在乳腺癌診療中的應用進展[J]. 海南醫學,2015(13):1949-1951.
[14] 李朝喜, 劉楊, 劉俊峰,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評價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7):3325-3328.
(收稿日期: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