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

[摘要] 目的 回顧性分析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在該院進行分娩的產婦共300例,選取年限均在2014年7月—2015年9月之間,將300例分娩產婦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150例。其中一組分娩產婦進行常規的產程觀察,稱為對照組;另一組分娩產婦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胎心監護對產程進行觀察,稱為觀察組。對兩組產程觀察模式下分娩產婦的剖宮產率、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進行統計對比,評價胎心監護的臨床應用價值。 結果 觀察組分娩產婦的剖宮產率35.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0%;觀察組分娩產婦的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分別為1.33%、2.67%、2.67%,均低于對照組的6.67%、1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胎心監護對分娩產婦的產程進行觀察,雖然會對產婦的剖宮產率進行一定的增加,但能夠有效對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進行降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value of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 the labour course observation. Methods 300 cases of puerperas giving 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5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labour course observ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fetal heart monitor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fetal distress, neonatal slight asphyxia rate and neonatal severe asphyxia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fetal heart monitoring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33% vs 20%), 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fetal distress, neonatal slight asphyxia rate and neonatal severe asphyxia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1.33%,2.67%,2.67% vs 6.67%,10%,8%)(P<0.0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abour course observation by fetal heart monitoring can increase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puerperas to a certain degree, but it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fetal distress, neonatal slight asphyxia rate and neonatal severe asphyxia rate,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Fetal heart monitoring; Labour course observation; Application value
對妊娠產婦進行產程觀察,是對其母嬰生存質量的保證,且隨著婦幼保健意識的不斷增長,胎心監護在臨床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胎心監護在臨床的運用中主要是對妊娠產婦的胎心率基線進行檢測,對其胎心率的加速減速以及一過性變化進行動態觀察,在穩定母嬰生命體征良好的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另外,在妊娠產婦產程中進行有效的胎心監護,還能對產婦宮內胎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明確,并通過可行性的處理手段與措施,對新生兒的預后效果進行改善[2]。該文主要是對2014年7月—2015年9月之間該院的300例妊娠產婦進行產程觀察,并對妊娠產婦的剖宮產率、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進行統計對比,來探究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該院進行分娩的產婦共300例,選取年限均在2014年7月—2015年9月之間,將300例分娩產婦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150例。其中一組分娩產婦進行常規的產程觀察,稱為對照組。對照組150例分娩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34±1.74)歲,平均孕周為(39.64±0.53)周。另一組分娩產婦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胎心監護對產程進行觀察,稱為觀察組。觀察組150例分娩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24±1.83)歲,平均孕周為(39.41±0.76)周。兩組分娩產婦的平均年齡以及平均孕周基線資料,均錄入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觀察方法
對照組對分娩產婦的產程進行常規觀察,即醫護人員在分娩產婦臨產后對其產程進行相應的觀察,通常使用多普勒胎心監護儀(生產廠家:韓國Bistos博特公司,型號:BT-250)在分娩產婦宮縮結束后30 s進行胎心聽診,檢測每15~30 min進行1次,持續時間1 min/次,直至胎兒順利娩出。
觀察組分娩產婦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胎心監護對產程進行觀察,即醫護人員在分娩產婦檢查后宮口超過3 cm處開始持續對胎心進行監護,檢測內容主要有宮縮曲線以及胎心率,胎心監護貫穿于整個的產程觀察,醫護人員需及時對胎心監護圖進行全面的評定與分析,及時對臨床出現的異常狀況進行處理,直至胎兒順利娩出。
1.3 評價指標
通過《婦產科學》相關評分標準對兩組分娩產婦的新生兒窒息情況進行評分,當胎兒娩出后1 min的評分在4~7分之間時,可判定為輕度窒息;當胎兒娩出后一分鐘的評分在0~3分之間時,可判定為重度窒息[2-3]。
對照組多普勒聽診法的胎兒窘迫評價標準為:胎心率低于120次/min或者胎心率超過160次/min,當胎心率低于100次/min或者胎心率超過180次/min時需要尤其注意;分娩產婦羊水污染達到2~3度[4]。
觀察組胎心監護的胎兒窘迫評價標準為:胎心率低于100次/min,且持續時間超過5~10 min,表現為重度心動過緩;不存在胎心率基線變異;連續發生典型的遲發減速,需要關注異常的細變異或者加速消失,如若患者病情較重,需加大對胎兒酸中毒的關注;胎心率有60~70次/min次的下降,且持續時間超過5~10 min,表現為重度變化減速[5]。
對兩組分娩產婦的剖宮產率、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進行統計對比,根據統計結果對兩組產程觀察方式進行評價。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進行表示,組間對比通過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分娩產婦的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分娩產婦的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分娩產婦的各項分娩結果對比數據,見表1。
3 討論
臨床對妊娠產婦的產程進行觀察,主要是對胎兒窘迫以及新生兒窒息情況進行干預,根據觀察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異常狀況進行調節,其中胎心率是一項重要的觀察指標,需要臨床通過有效手段進行捕捉與分析。該文主要是對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回顧性分析。傳統的多普勒胎心聽診在對妊娠產婦產程觀察中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產婦宮縮時無法對胎心音進行捕捉,只能對胎兒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心率進行計算,并不能及時對胎兒缺氧的早期征象以及細小變化進行明確,當探查到明顯的胎心異常時,預后效果相應較差[6]。
胎心監護作為一種簡單、無痛的胎前檢查方式,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對分娩產婦宮內的胎兒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結合胎心電子儀對胎兒的胎心率進行連續的記錄與觀察,從而幫助醫護人員對妊娠產婦宮縮、胎動以及胎心的關系進行了解[7]。胎心監護在操作時并不會被妊娠產婦的宮縮影響,能夠盡早發現產婦體內胎兒的異常,并在嚴重損傷發生之前,通過有效手段對胎兒進行施救。需要注意的是,胎心監護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產婦的剖宮產率。該臨床試驗與王潔[8]的研究結果類似,雖然分娩產婦的剖宮產率有35%,但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卻僅有2.5%、2.5%、0%。
總而言之,雖然胎心監護會在一定程度提高妊娠產婦的剖宮產率,但能有效對剖宮產率、胎兒窘迫漏診率、新生兒輕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兒重度窒息率進行降低,值得用于臨床對母嬰生存質量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 段予.連續硬外麻下無痛分娩產程的觀察和體會[J].健康必讀,2013,12(1):393.
[2] 王金艷.第二產程連續胎心監護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8):1184-1185.
[3] 鄧惠敏,張維平,林惠,等.連續胎心監護在順產產婦各個產程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2013,24(14):2136-2138.
[4] 張麗娟,馮蘭芳.電子胎兒監護儀在產程觀察中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2012,20(12):12-14.
[5] 楊玫,陸敏杰.探討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5,12(2):124-125.
[6] 黃桂卿.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價值[J].山東醫藥,2010, 50(20):62-63.
[7] 郭曉紅,崔保軍.產程不同時期胎心監護對羊水污染患者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1):3399-3402. [8] 王潔.胎心監護在產程觀察中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5):3295-3296.
(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