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炎娥
一、介入途徑
1.介入范圍上以企業為基礎。社會工作的服務范圍很廣,但是企業社工只是社工介入企業為其管理者、經營者、員工進行服務。一方面,企業社會工作者要培養職工中的“領袖人物”,并使其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得到企業管理層的支持和配合在中國尤為重要,這就需要企業社會工作者主動與企業管理者溝通,使其了解在企業社工,給予我們幫助,實務活動就能順利開展,從而達到理想的服務效果。
2.組織形式上以工會為依托。為了協調企業和員工的矛盾而設定的工會并沒有社會工作機構的專業性,它們各司其職、各有所長,但企業社會工作與工會工作緊密配合,企業社會工作需主動取得工會的支持,而工會需要尤其要注重借鑒社會工作理念、方法與技術在工會工作的運用,如企業社會工作根據職工的需要和興趣愛好,在工廠開展各類興趣小組活動。
3.資源上以NGO、NPO為輔助。目前我國企業社工行業面臨專業工作者供不應求,行業認同度不高等困難。因此,企業社會工作的開展與推進存在不少阻力。除了宣傳企業社會工作讓管理者重視,推動非政府組織(NGO)及非營利組織(NPO)介入企業,支持社會工作的開展,才能開創企業社會工作的新局面。
4.服務上以職工為本?!爸俗灾焙汀耙匀藶楸尽笔巧鐣ぷ鲗I的基本理念,企業社會工作當然也要遵循這樣以職工為本的理念,以為職工解決各種困難為目的。
5.人才上以社會工作教育為源泉。社會工作教育是企業社會工作發展的前提,它對個人施以專業的教育訓練,使之在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倫理以及實踐經驗等方面符合企業社會工作專業實踐要求 。它為企業社會工作專業準備合格的專業人員,更新企業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社會工作實務模式。
二、介入方法
1.個案工作的應用。 個案工作是企業社會工作者遵循的基本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員工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與服務,幫助員工減低壓力、解決問題、挖掘生命的潛能,不斷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福利水平。在個案工作中,企業社會工作者在與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諧關系中,運用個案工作技巧心的觀察案主的動態,充分發現案主本身的潛能,調動案主的積極性,共同探討、研究案主的問題、家庭系統及生態系統,運用各種資源,提升案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幫助案主成長的目的。例如案例一中的王某,通過個案介入,使王某用積極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困境,通過輸入希望,幫助其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壓力,制定職業規劃,激發員工主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其成就感和滿意度。
案例一:①基本資料。王某,男,1989年12月出生,大專肄業,未婚。姐姐離婚,在家務農。母親在2008年離家出走(原因不明)至今未歸。之后姐弟倆靠父親養大,現在父親多病,需花費大量藥費,姐姐在家照顧父親。②背景資料。案主從小品學兼優,父母也一直相處融洽。由于2008年母親突然攜家里的存款離家出走,家里沒錢支付學費,案主喪失了奮發向上的動力,沒有繼續進行大專學習而導致肄業。大專肄業之后,他就到富士康工作,現在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經常因父親的事情與姐姐爭吵。在工作中,他經常打瞌睡,偶爾翹班,組長對其懲罰后依舊不改,后交由社工介入。③主要問題。案主主要存在兩個題:一是,家庭不完整,被母親拋棄,使案主對人性失去了信任;二是,工作不順,得不到晉升,有自卑情緒;三是,家庭中的壓力較大,案主需要承擔昂貴的醫藥費和家庭的生活費。④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運用。問題診斷:從案主需要看,問題癥結在于思想。要徹底解決案主的問題實現“助人自助”。社工應該通過對案主提供情緒支持,使他清楚意識到所面臨的問題所在,并有下決心改變自己這種心理狀態的勇氣和自覺。案主受到一連串打擊,其“心理防御機制”自動進行了應激反應:退縮、壓抑、違背、轉移。
治療:案主在工作上的壓力比較大,由于學歷太低、理論知識的不足,以及家庭經濟壓力都給其帶來困擾。社工運用個案工作中的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首先尊重案主、接納案主。然后,幫助案主對特定情境進行反思,最終達到對自我的認知與修正。接著,為案主輸入希望,正常的工作才能帶給案主穩定的生活。再次,增強當事人的自我實現和滿足感:社工努力尋找案主自身的“閃光點”,對于學歷太低和理論知識不足建議案主利用工作之余上夜校。最后,社工針對案主情況,協助案主對未來的生活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以促進其成長。
2.小組工作的應用。企業社會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標組織的,通過小組過程和動力去影響小組成員的態度和行為,使其獲得行為的改變、社會功能的恢復和發展、問題的解決的實務過程就是小組工作。
小組工作的開展,豐富了員工學習生活和業余文化生活。但我們在開展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應考慮到,小組工作開展時間較短,不利于員工成長的長期發展。由于小組活動舉辦的頻次少,且涉及人員較多,活動中容易出現突發情況,導致小組活動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缺乏長期目標。企業社會工作者應創造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培訓和學習活動,豐富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最終組員們像兄弟姐妹一樣團結互助,提高自我救助、自我保護與自我管理的能力。富士康員工普遍存在職業發展問題,筆者認為以小組工作的方法介入以解決此問題。如“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幫助員工認識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發掘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樹立職業目標,克服各種困難,從而促進職業發展。
案例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小組活動。筆者通過分析,發現隨著富士康的發展壯大,員工隊伍也越來壯大,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但由于不少員工存在缺乏工作動力,缺乏有規劃性的明確的人生目標,缺乏自信心等現象,導致自己不能脫穎而出等問題。因而開展了“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小組活動,在員工認識自我的方面和職業規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小組共招募20名成員,開展了五次活動。第一次活動“有緣千里來相會”使成員間初步建立了互動關系。第二次活動“我就是我”協助成員發現自身優點,提高成員的自信心。第三次活動“職業生存、價值探索”探討了工作對個人的影響,澄清成員的價值觀。第四次活動“精彩世界、生涯規劃” 幫助成員合理管理和運用時間,從生涯規劃上掌握主動,協助成員確定職業目標、規劃工作和業余生活。最后環節“我的未來我做主”引導成員正視就業壓力,學會利用現有資源為未來鋪路。
3.良好環境的營造。員工們除了對薪酬、職位等硬件因素外,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工作氛圍。營造良好的環境,不僅能提高員工們的工作和生活滿意度,減少員工流失,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對于成都富士康來說,筆者有權利和義務去為企業提供服務,對其所在的社區即高新區來說,高新區社區工作人員有權利和義務為本區的人員服務,而成都富士康屬于該區,該區以“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為宗旨,筆者和社區工作人員位置雖然不在一個序列,但在價值上同屬一個體系。企業社會工作者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社區尋找資源,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社區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以社區為平臺提供服務,通過社會工作宣傳以及理念的傳遞,提升員工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和意識,培養員工的歸屬感,營造和諧、團結互助的良好環境,實現社會公正。又如開展“快樂工作·健康生活”夏季疾病預防知識普及活動,使“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價值理念深入員工心中。
案例三:“快樂工作·健康生活”夏季疾病預防知識普及活動。夏季天氣炎熱,容易誘發各種疾病,為了提高員工的疾病預防意識,增加員工的夏季健康知識,特舉辦“快樂工作·健康生活”夏季疾病預防知識普及活動。此次活動以現場咨詢、知識競賽及互動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其中有40人加入“知識競賽”環節,志愿者發放80多份“夏季疾病預防”宣傳單。該活動的順利舉行,不僅提高了員工對防暑知識的了解,同時也體現了富士康對員工的關心。企業社工機構會繼續根據員工的現狀需求,向富士康員工宣傳更多的健康知識,使其健康進一步得到保障。
三、結語
企業社工對于企業員工與企業的和諧發展,對于企業效益的提升,對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性,已日益為政府與社會認識與重視。企業社會工作的春天已經到來,富有中國本土特色的企業社會工作的理論也將在這一春天中綻放,而且必然將為整個社會工作專業的本土化做出自身所特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