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韞欣
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本文分為三部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基本內容、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分析、結論與建議。通過分析相關理論,進一步探討“營改增”的優缺點和可行性。通過相關數據的搜集,分析“營改增”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得出結論:營業稅改增值稅是利于企業稅負減輕的。最后,提出對“營改增”的對策和建議。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基本內容
1.營業稅和增值稅的主要區別。①征稅范圍完全相反,征收增值稅必然不會征收營業稅,征收營業稅必然不會征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是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營業稅的應稅勞務主要包括,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文化體育業、金融保險業、娛樂業、服務業等部分第三產業。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是銷售和進口貨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勞務。增值稅主要針對工業和商業零售批發、餐飲住宿等部分服務業。②增值稅是價外稅而營業稅是價內稅。營業稅在所得稅前可以扣除,增值稅在所得稅前不得扣除。③計稅方法不一樣。增值稅中,是以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的差額為應納稅額,而營業稅一般以營業額全額為計稅依據。④抵扣方式不一樣。增值稅可以進行抵扣進項稅額,而營業稅沒有抵扣稅額。
2.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稱境內)提供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以下稱應稅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這句話的解釋就是在中國境內的人企業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應當按照《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繳納增值稅,不再繳納營業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稱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應稅服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代理人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接受方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
3.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增值稅稅率和征收率。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后按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管理。稅率分別為: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為17%;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稅率為11%;提供現代服務業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除外)稅率為6%;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應稅服務稅率為零(如:境內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的國際運輸服務、向境外單位提供研發服務和設計服務)。小規模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增值稅征收率為3%。
二、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分析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時,企業不僅會關心稅負的變化,還關心稅改引起的利潤變化。公司非常關注利潤的表現,在追求價值最大化的同時盡可能的是利潤平穩的增長。
企業利潤計算公式為:凈利潤等于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減去營業稅金及附加減去所得稅額。從表面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該計算公式無任何影響,但是實際上公式中的各項目,即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以及所得稅都發生了改變。這主要是由于營業稅是價內稅而增值稅是價外稅。價外稅的特點是價稅分離,即在銷售貨物時,銷售方收取的價款中不僅包含營業收入,還包括了銷項稅額;同理在購買貨物時,購買方支付的價款中不僅包含營業成本,還包含了進項稅額。在營業稅制下,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就是收取或支付的價款;而在增值稅制下,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要從收取和支付的價款中分離出來。而營業稅金及附加這一項,由于計算依據從營業稅變為增值稅,也會有相應的變化。下面以交通運輸業為例進行分析:
1.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勞務提供方和接受方凈利潤的影響。假設改革前的情況如下:運輸勞務提供方A公司當月因購進燃料承擔的進項稅額20元,當月提供運輸勞務的營業收入是800元,當月繳納的營業稅是12元,其他可稅前扣除的成本、費用是156元。交通運輸勞務接受方B公司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當月支付的運費是800元,抵扣進項稅56元。假如稅制改革后,交通運輸業適用的稅率為11%,含稅的運費仍是800元。
改革前,A\B公司的稅后利潤:
A公司應納稅所得=800-20-24-156=600(元)
A公司稅后利潤=600*(1-25%)=450(元)
改革后,A公司的稅后利潤:
A公司應納增值稅= 800/(1+11%)*11%-20=59.28(元)
A公司應納稅所得=800/(1+11%)-156=564.72(元)
A公司少交增值稅=(20+24)*25%=11(元)
A公司稅后利潤=564.72*(1-25%)=423.54(元)
A公司的凈利潤變化=450-423.54=26.46(元)
B公司的稅后利潤:
B公司應納稅所得=800-56=744(元)
B公司稅后利潤=744*(1-25%)=558(元)
B公司進項稅=800/(1+11%)*11%=79.28(元)
B公司少交增值稅=79.28-56=23.28(元)
B公司稅后利潤=(744+23.28)*(1-25%)=575.46(元)
B公司的凈利潤變化=558-575.46=17.46(元)
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因為進項稅額計入成本,營業稅在所得稅前抵扣,故可以少交所得稅11萬元[(20+24)*25%],承擔的流轉稅及因流轉稅影響的所得稅的總額為33元,(20+24-11),稅負率為8.26%(33/800*100%)。稅負的變化情況時,進項稅額20元不能計入成本,多交所得稅6元(24*25%),因營業收入減少79.28元(800-744+23.28),少繳所得稅19.82元(79.28*25%)??偠愵~為50.46元(59.28+5+6-19.82),稅負率為12.62%(50.46/800*100%)。總稅額增加17.46元(50.46-33),稅負率增加4.36個百分點,稅后利潤下降26.46元。
2.營改增對其他行業凈利潤的影響。假定改革前情況如下:勞務提供方A公司當月勞務費收入是2000元,相應的進項稅額是10元,當月繳納的營業稅是100元,其他可以稅前扣除的成本、費用是290元。勞務接受方B公司勞務費支出是2000元,可以全部在所得稅前扣除。改征增值稅后,A公司適用的稅率假定是6%。
稅改之前,A公司的凈利潤是這樣的:
A公司應納稅所得=2000-10-100-290=1600(元)
A公司稅后利潤=1600*(1-25%)=1200(元)
稅改之后:
A公司應納稅所得=[2000/(1+6%)-290]=1596.8(元)
A公司稅后利潤=1596.8*(1-25%)=1197.6(元)
A公司利潤下降為=1200-1197.6=2.4(元)
因為進項稅額和營業稅在稅前可以扣除,可以少繳所得稅27.5元,總稅額為82.5元,稅負率為8.2%。所以要想維持稅后利潤不變,必須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漲價這個策略。勞務提供方可以基于接受方接受勞務漲價的程度確定漲幅度,以分享稅改給勞務接收方帶來的好處。這些例子也有不當之處,在交流過程中望請指正,如果適用稅率是6%,勞務提供方和勞務接受方的負擔都可能下降,稅后利潤都可能增加。
三、結論及建議
1.結論。綜上所述,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在利潤方面,勞務的接收方和提供方的利潤變化各有差異,提供方的利潤為下降,而接受方的利潤為上升,對于提供方來說,需要適當的漲價才能是利潤保持不變,對于接收方來說營業稅改增值稅是非常有利的。稅制的改革,不僅要有助于企業的發展,更要適應于現代服務業的整體發展。國家出臺的政策,盡管還有缺點和不足,但它完善了我國稅收體制的基本框架,為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增值稅稅制接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建議。增值稅相對于營業稅而言在核算上比較復雜,但是它形成的抵扣鏈讓成本不斷下降,進一步使企業的成本降低,利潤升高,給企業有了良好的生存空間。企業要積極做好稅負籌劃,這樣才能充分利用政策來實現稅收的最小化和合理化。為使“營改增”對企業的稅負及利潤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為了讓企業在改革中達到減輕稅負的效果,并且具有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全面掌握所有相關規定內容。 營業稅改增值稅在實行之后必然會給很多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加重他們的賦稅,影響他們的正常運作。為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條件在相關規定出臺以后對規定的內容進行全面研究,特別是針對本行業和一些相關行業的研究,并且根據要求計算出稅制改革對企業稅負的影響數據,還要重點計算稅制改革對企業經濟效益的損害程度,提前制定出有效對策和方法。②樹立成本意識,提高成本控制力度。企業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比例與企業的稅負有著直接的聯系,一些企業,為了能在稅改中保障好自己的經濟效益和利益,讓經濟持續穩步的發展,要求企業控制好成本的同時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成本控制階段還要樹立這種意識,因為不控制好成本,利潤將很難實現,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很難生存,所以企業要采取得當的應對措施才是發展的根本。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由于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會計核算方法是不同的,那么稅制改革后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必然發生改變,相比于營業稅來說,增值稅的核算方法更為簡單容易,為什么我們不選擇簡單的反而要去選擇難的呢?例如有些企業是混合銷售的,該企業必須具備較高的會計核算管理能力,實現不同稅率經營業務的獨立核算。為了能更好的適應“營改增”,企業應該調整會計核算管理制度。跟營業稅地稅發票相比較而言,稅務部門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和稽查更加嚴格。同時為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企業必須根據增值稅發票的開立、領用、使用及核銷及時制定發票管理辦法。同時企業的財務報表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為了能更加及時、準確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和持續生產發展能力展開分析,在財務管理人員素質要求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就要求企業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