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盈裕
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基于我國中小企業的基礎狀況和主要特點,其財務核算與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看似微小卻會影響企業長期經營效果的問題,例如財務人員素質偏低、建賬不規范、內部控制缺陷及缺乏有效監督機制等。本文正是針對中小企業財務核算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以完善中小企業的管理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 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及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各種利好政策使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如虎添翼。據權威機構數據表明,截止2014年末,我國中小企業的注冊數量已經超過4200萬家,比例超過了全國企業數量的90%。我國第十二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于2015年10月在廣州舉行,在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6666萬,2015年以來中國每天新增企業數量接近10000家。在我國,60%的國內生產總值、50%的國家稅收收入、70%的發明專利、80%的就業崗位,都來自于中小企業的貢獻。從數量和規模上看,99%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的范疇,中小企業的發展占據了中國經濟的半邊天。因此,為了增進國家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發展完善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核算制度具有長期性和迫切性,規范中小企業的財務核算勢在必行。
二、 我國中小企業財務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廣大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安定,但是中小企業在財務核算方面存在著很多薄弱環節。
1.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普遍偏低。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相比大型公司經濟業務內容相對簡單,聘用高層次人才會加大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我國中低層次會計人員并不匱乏,直接聘用親屬甚至并不具備專業資格的人員進入本企業從事財務工作能同時減少人力成本和監督成本,因此很多企業主認為并不需要引進高精尖的技術人才。而正因此企業失去了高層次財務會計人員本身具備的管理和預算功能,因為沒有先進的知識與技術,趕不上時代發展變化的潮流,大多企業依照老一套會計制度、核算方法按部就班,其實是過于注重局部利益,因高層次財務人員的流失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變相增加了長期管理成本,因小失大。另一方面由于高層次人才往往看不到在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前景,向往更大的發展平臺,也有不愿留任的情況。以上兩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了企業財務部門與高層次會計人才脫節的現象,這就給企業的財務核算規范化造成很大不利。
2.建賬不規范,財務核算質量弱化。 首先,有些企業為了少繳稅設置兩套賬,一套對內使用,一套用來應付稅務及審計部門的檢查,又或少列收入多計成本費用,操縱利潤。其次,有些企業對原始憑證的使用不符合會計準則規定,日期、姓名或業務內容填寫不全,購銷憑證沒有經手人簽字。再其次,一些中小企業發展轉型較慢,跟不上會計制度改革和發展的節奏,近兩年才開始操作使用電算化,對財務軟件的使用不夠規范,給企業的財務工作帶來不便。
3.內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很多企業沒有一套自上而下有效的管理規章制度,內部牽制、財產清查、稽核等方面制度殘缺不全,內部控制更無從談起。有些小微企業財務部門職位不全,有時出現錢賬兼管、總賬登記人員同時管理明細賬的登記等,沒有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有些企業因疏于管理,導致內部職位分工不清,工作任務互相推諉,致使工作效率下降。公司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可能造成重要財務信息或商業機密外流,形成企業信息的安全隱患,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有些企業為了降低管理成本不專設會計檔案管理部門和存貨管理部門,致使會計資料丟失或毀損,存貨積壓毀損嚴重浪費,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4.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在人們的認識中,大多認為中小企業管理比較嚴格,其實這種嚴格只是針對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節奏緊張程度方面而言。大多小型企業規模較小,財務人員的設置只能滿足日常核算和繳稅的需要,基本不會單獨設置監督機構。而大一點的中型企業雖有內部審計監督部門,但若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那么內部監督功能也就無據可依,致使內部監督部門形同虛設。在中小型企業中,往往企業主對財務核算工作干涉較多,監督人員畏懼領導,欠缺工作的獨立性,因而無法有效地對企業的財務核算情況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及核算強化提出的對策與建議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規模特點,存在著一些財務核算和管理方面的缺陷,這些方面亟需從宏觀和微觀方面雙重予以重視與解決,以下便對中小企業的核算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
1.應全面完善立法并鼓勵創新。一方面應建立健全財政法規,明確管理層對企業發展的責任,單位負責人應對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負責,管理層不得凌駕于會計制度之上,對嚴重的財務造假、經濟犯罪行為,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另一方面,在財務會計制度角度,應完善中小企業管理核算方面創新的立法,引導中小企業創新組織結構,促進企業從傳統型向創新型轉變,鼓勵具有一定素質和規模的私營企業向股份制企業轉變,加強企業規范管理和與外界溝通合作的能力;支持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中型企業走向國際化軌道,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進一步規范會計工作。
2.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制度。第一,企業日常經營核算應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內部牽制要求每項經濟業務都需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員或部門的處理,錢賬分管,總賬與明細賬分管,核算與稽核檢查分離,明確崗位責任制,實現崗位與崗位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制約,從而減少可能發生的錯誤及舞弊行為。第二,企業應重視存貨與流動資金管理,使企業在不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下,同時使運營成本、存貨管理成本等降到最低,做到存貨不積壓、不浪費,解決近年來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流動資金欠缺的窘境。第三,應強化企業對會計資料、往來款項等的管理,重視授權審批制度,加強對會計賬簿、會計資料、報表的保管與監督,未經授權不得接觸重要會計資料及資產,對票據印章等的管理要做到購入時及時登記,詳細記錄用途,妥善保管,以免遺失或盜用空白票據。對往來款項的管理方面要用合適的壞賬計算方法,完善對對方企業償債能力的考察,建立健全企業的催款制度,以免造成大范圍的壞賬死賬,避免企業的額外支出。
3.應有意識提高企業工作人員職業素質,提高核算質量。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根本”。企業的最高級是領導,因此企業領導應有及時更新自身經營理念的認識,積極主動學習財經法規、企業管理,讓自己成為真正懂得經營管理的現代領導人。其次,要從根本上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會計具備多方面的功能:核算、監督、預算、控制成本,新形勢下要求會計在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財務信息的同時能夠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更重視會計的管理和預算職能。要有效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可以從三個環節來實現,第一,招聘環節提高招聘要求和標準,將求職者的招聘標準一視同仁,不聘用資格低和無資格者,不任人唯親。另外,崗前培訓有利于財務人員了解企業基本情況,明確自身職責,提高上崗工作效率,因此應重視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完善招聘流程。第二,應加強會計人員的在職培訓及繼續教育工作。定期培訓有利于提高會計核算質量,節約運營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信息時代制度革新快,企業應重視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使財務人員能及時從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到會計和稅法制度的改革。財務軟件是21世紀會計人員必備的技能,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手工記賬方法最終會被電算化全面取代,因此企業應加強會計電算化方面的培訓,會計人員應加強對財務軟件的主動學習。第三,應該完善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做到獎懲并施,對拖企業后腿,違法亂紀的現象堅決嚴懲,同時對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做出優秀業績的員工予以表彰及實質性獎勵,相信定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4.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外部監督。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情況看,靠企業自身的約束來規范會計工作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必須強化外部對于企業財務工作的監督。中小企業財務核算工作不夠規范從性質上來看一是因財務人員自身專業知識、能力欠缺,另一方面是財務人員蓄意進行財務造假。由于會計工作比較專業,財務部門以外的人員無法發現會計核算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外界的監督力量。政府和民間審計應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核算監督,對于財務工作能力欠缺的,審計部門對其予以糾正,強化企業會計部門的核算質量,對于財務作假的,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懲不貸。
四、結語
據調查情況看,許多中小企業不夠重視財務核算及經營管理規范的原因,其一、在于一些企業主目光短淺,滿足于現況,缺乏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意愿,怠于進行企業管理。其二、在于經營理念不善,忽略了繼續學習,對財務管理及核算不夠重視,缺乏學習科學企業經營理念的意識及渠道。然而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面臨比以前更嚴峻的考驗,新企業注冊產生如何經營持久,舊企業如何在激烈競爭中不被社會淘汰,應成為每個中小企業鄭重思考的問題。企業應剖析自身弱點,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及內部控制制度,重視人員培訓,不斷提高企業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及適合自己的針對性發展管理辦法。希望本文能對中小企業財務核算的健全和規范提供一定的幫助。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