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重癥胰腺炎采用內科綜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在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80例,隨機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常規治療,研究組則給予內科綜合治療,觀察并分析兩組的術后療效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治愈率為87.5%高于對照組的77.5%,病死率為12.5%低于對照組的22.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的10%。結論:采用內科綜合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效果顯著,相較于傳統常規治療更為有效及穩定,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急性重癥胰腺炎;內科綜合治療;并發癥
急性重癥急性胰腺炎(SAP)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急重癥,有多因素誘發,表現為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情發展快且并發癥多,因此病死率居高不下[1-4]。常用的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效果不明顯,無法有效降低病死率;近年來,隨著對SAP發病原因和臨床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各種輔助治療和新型醫療技術用于治療SAP,效果較手術治療更明顯。本研究對急性重癥胰腺炎采取內科綜合治療方案,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25~74歲,平均年齡35.5±4.3歲。所選病例皆符合我國《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5],臨床表現主要有不同程度上腹壓痛、上腹痛及反跳痛等,同時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嘔吐等癥狀。
1.2 方法
將8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時間及焦慮抑郁評分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傳統常規治療方案,主要為給予禁食水、持續胃腸減壓、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抗休克、抑酸、抗炎、鎮痛,對癥治療。
1.2.2 研究組
研究組采取內科綜合治療方案,具體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密切監護中心靜脈壓、每小時尿量、PaO2、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情況,爭取24h內糾正休克、低血容量、血液濃縮、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堿中毒,丹參20ml+5%葡萄糖500ml中靜點;加用生長抑素善寧0. 1mg/6~8h皮下注射7~12d或0.6mg/d 維持靜脈滴注7~14d;烏斯他汀10萬u/12h靜脈滴注;洛塞克40~80mg/d 靜脈滴注;3代頭孢菌素加甲硝唑或喹諾酮類抗生素靜點;33%硫酸鎂30ml/8h胃管注入,保留60min;輸全血、血漿及白蛋白,同時予以全胃腸外靜脈營養;中藥選用柴芍承氣湯或清胰湯胃管注入,保留60min。
1.3 統計學方法
記錄數據均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發現研究組治愈率為87.5%高于對照組的77.5%,病死率為12.5%低于對照組的22.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低于對照組的10%。研究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重癥胰腺炎(SAP)是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并發癥(如囊腫、壞死、膿腫等)或其他臟器(腎、肺、心等)并發癥[6]。在SAP發病過程中,組織壞死、大量滲出和繼發感染均可使體內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和釋放大量的內源性介質和各種細胞因子,進入血液循環后,將激活體內其他炎性細胞,釋放更多的炎性介質,不僅使胰腺本身進一步壞死和出血,還會導致全身炎癥不斷加劇,形成了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進而產生心血管休克、內環境失衡、免疫抑制、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造成SAP死亡率較高[1]。
在SAP患者中,當酸性食糜進入到十二指腸之后,就會加速胰腺的分泌,便會導致腸管內部壓力升高,從而使得胰腺的病變率升高,因此必須對SAP患者進行禁食處理,這樣能起到胃腸減壓的效果,從而保障胰腺處在一種“休息”狀態。SAP病理中,有一種是以缺血而首要特征的胰腺微循環障礙,針對這種情況就必須加強微循環的改善,主要采取生長抑素,不僅可以減少胰腺內外分泌,也可以將胰管內部壓力降低,同時還能將壞死性毒物清除,從而對胰腺細胞起到保護作用[7]。
目前,SAP的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積極的體液復蘇;禁食和胃腸減壓能減少胃酸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胰液分泌,減輕嘔吐和腹脹;抑制胰腺的分泌:本組應用的烏司他丁能有效防治由此導致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改善微循環、恢復腸動力,保護腸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胃酸分泌;早期給予吸氧,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濃度,對于有的患者要及時使用呼吸機治療;注意多器官功能障礙的防治;腹腔灌洗或腹膜透析;營養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治愈率、病死率等方面都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內科綜合治療相較于常規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更能獲得較優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總之,隨著對SAP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病機制的深入了解,特別是針對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癥反應綜合癥的調控機制的了解,重癥監護持續的進步,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SAP患者將通內科綜合治療獲得治愈。
【參考文獻】
[1]李靜. 急性重癥胰腺炎內科綜合治療的臨床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 2005, 26(3):21-24.
[2]莫文梅.重癥急性胰腺炎48例內科綜合治療經驗[J]. 臨床醫學, 2006, 26(3):77-78.
[3]孟云霞.重癥急性胰腺炎內科綜合治療臨床觀察(附62例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 2010, 29(24):89-90.
[4]張福花.內科綜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21例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1,3(15):228-229.
[5]陳祝勇.急性重癥胰腺炎內科綜合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7(5):72-73.
[6]李建紅.重癥急性胰腺炎內科綜合治療臨床療效觀察[J]. 北方藥學, 2011, 08(11):26-26.
[7]李洪光,劉衛兵,陳超.內科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34例臨床回顧[J].Chinese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2003, 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