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瀅
所有發動機的拆卸均應遵守一定程序,所不同的, 只是根據它們的制造過程、型號差異和將要采取的修理類別而略有變化。一般地講, 需要查明發動機的技術狀況, 第一步應卸掉頂部。如果是活塞環問題, 就得進一步從活塞、連桿總成下手, 而對發動機的底部進行拆卸; 如果缸孔要重鏜或曲軸損壞, 那么就應將發動機從底盤上卸下, 以便于進行有關的修理工作。發動機拆卸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發動機的維修質量和維修時間,所以在拆卸時,應充分考慮到拆卸后的維修和裝配。從發動機拆卸工藝來看,并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也不需要復雜的設備和精密的工具,因此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粗心大意,拆卸時常常造成零件的損傷,有的損傷零件甚至達到無法修復的程度,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
一、發動機的拆卸方法
發動機從車架上拆下后,經噴洗后放置在發動機臺架上進行分解。
1.拆下進、排氣支管、氣缸蓋及襯墊,拆時可用手錘木柄在氣缸蓋四周輕輕敲擊,使其松動(缸蓋螺栓和螺母應從兩端交叉均勻地拆卸,不允許用旋具撬缸蓋,以防損壞氣缸蓋襯墊),并用拆卸氣缸蓋工具旋入噴油器座孔中,平穩地將氣缸蓋拆下。
2. 將發動機在臺架上放倒(有氣門的一邊向上),檢查離合器蓋與飛輪上有無記號,如無記號應做記號,然后對稱均勻地拆下離合器固定螺栓,取下離合器總成。
3. 拆下油底殼、襯墊,以及機油濾清器和油管,同時拆下機油泵。
4. 拆下活塞連桿組。(1)將所要拆下的連桿轉到下止點,并檢查活塞頂、連桿大端處有無記號,如無記號應按次序在活塞頂、連桿大頭做記號(記號應做在噴油孔的一邊)。(2)拆下連桿螺母,取下連桿端蓋、襯墊和軸承,并按順序分開放好,以免混亂。(3)用手將連桿向上推動,使連桿與軸頸分離。用手捶木柄推出活塞連桿組(如缸口磨成了臺階,應先刮平,以免損壞活塞環)。(4)取出活塞連桿后,應將連桿蓋、襯墊、螺栓和螺母按原樣裝回,不可錯亂。
5. 拆下氣門組。(1)拆下氣門室邊蓋與襯墊,檢查氣門頂有無記號,如無記號應按次序在氣門頂部用鋼字號碼或尖沖做上記號(做記號必須在氣門關閉時進行,不允許在氣門頂邊緣或氣門桿上用銼刀做記號)。(2)在氣門關閉時,用氣門彈簧鉗將氣門彈簧壓縮。用旋具撥下鎖片或用尖嘴鉗取下鎖銷(禁止用手),然后放松氣門彈簧鉗,取出氣門,氣門彈簧及彈簧座。
6. 拆下起動爪和曲軸皮帶輪,然后用拉出器拉出曲軸皮帶輪,不允許用手錘敲擊皮帶輪的邊緣,以免皮帶輪翹曲或碎裂。
7. 拆下正時齒輪蓋及襯墊。
8. 檢查正時齒輪上有無記號,如無記號,應在兩個齒輪上做出相應的記號(當第一缸在上止點位置時)。再拆去凸輪軸止推軸緣固定螺栓,平穩地抽出凸輪軸;取出氣門挺桿,并拆下噴油管及齒輪底板,再抽出凸輪軸,并可拆下氣門挺桿架。
9. 將發動機在臺架上倒放,拆下曲軸。首先撬開曲軸軸承座固定螺栓上的鎖片或拆下鎖絲(檢查軸承蓋上有無記號,如無記號應按順序做上記號)。拆下固定螺栓,取下軸承蓋及襯墊,并按順序放好,抬下曲軸,再將軸承蓋及襯墊裝回原位,并將固定螺栓擰緊少許。
10. 旋出飛輪固定螺栓,從曲軸凸緣上拆下飛輪。
11. 拆下曲軸后端油封及飛輪殼。
12. 分解活塞桿組。(1)用活塞環裝卸鉗拆下活塞環。如無活塞環裝卸鉗時可用兩手的拇指將環口扳開少許,兩手的中指護著活塞環的外圍,將環拆下,但要注意切勿將環口扳開過大,以免折斷。(2)拆下活塞銷。首先在活塞頂部檢查記號,再將鎖環拆下,用活塞銷銃子將活塞銃出,按順序放好(鋁制活塞,應將活塞放在水中加熱到75-85℃,然后再沖出活塞銷)。
二、拆卸發動機注意事項
1.拆卸發動機前,應清洗外部。放出冷卻水和所有部分的潤滑油(油底殼、變速器殼、主減速器殼等)。拆卸時,工作人員應合理組織分工,既不能互相影響,又能互相協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拆卸發動機時,應遵守操作規 程和順序,并保持作業場地的清潔整齊。
2.拆卸發動機時,應按照先外后內,先附件后主體的順序進行。對有公差配合要求和不能互換的機件(氣門、活塞、連桿與軸承蓋、正時齒輪、離合器等),在拆卸時應檢查有無記號,如無記號應做記號。
3.應正確使用工具。不能用鉗子、扳手和旋具代替手錘和銃子使用。各種扳手使用時,應注意受力方向;拆卸靜配合的銷、軸、襯套時,應用專用沖頭或銅沖,不可直接敲打;拆卸齒輪、皮帶輪時,應用壓床或拉器,如無此設備,可用軟金屬銃子對稱地沖擊非工作面。
4.如遇機件銹蝕不易拆卸時,可用汽油、機油侵潤或加熱后,再進行拆卸。
5.拆下的螺母、螺栓,若是還能使用,在不影響修理加工時,可裝回原位,勿使錯亂散失;或者分別放置,以利裝復。為了零件的清洗方便,應將用不同清洗方法的零件(如鋼鐵件、橡膠件、鋁制件、皮質件等)分別放置。
6.發動機拆卸工作完成后,拆卸下來的零件必須加以清洗后才能進行檢驗、分類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