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合 王殿振 賀曉龍 王美琪 劉年強 劉月芹

摘 要:本試驗通過對北蟲草前期生長條件的一致調控,研究不同照光時間處理對北蟲草轉色、原基形成及子實體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菌絲體轉色及原基形成期,每天照光16h,轉色及原基形成效果好;子實體生長期,每天照光12h,子實體質量好、產(chǎn)量高。
關鍵詞:照光時間;北蟲草;生殖生長
中圖分類號:S56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15
北蟲草是北冬蟲夏草的簡稱,也叫蛹蟲草或蛹草,屬于子囊菌門,盤菌亞門,糞殼菌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它具有保肺、益腎、止血、化痰等功效,可作為強壯劑、鎮(zhèn)靜劑,用于虛癆病后的虛弱癥、肺結核吐血、老人虛弱的慢性咳喘、盜汗、貧血等癥。北蟲草的人工栽培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培養(yǎng)基配方以及溫度、光照強度等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方面,對照光時間的研究很少,筆者以大米培養(yǎng)基為基質進行了照光時間對北蟲草生殖生長的影響研究,旨在為完善北蟲草生殖生長時光照時間的規(guī)范化調控,為提高人工培養(yǎng)北蟲草的產(chǎn)量與質量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菌株
C-1,由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用菌實驗室提供。
1.1.2 供試材料
葡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酵母膏,維生素B1等藥品均為分析純;大米、蔗糖、玉米粉、土豆等均為市售。
1.1.3 儀器設備
超凈工作臺,高壓鍋,干燥箱,振蕩器,電子天平,培養(yǎng)箱,人工氣候箱等常用儀器及三角瓶、皮筋、牛皮紙、蟲草栽培盒、接種噴槍等耗材。
1.2 試驗方法
1.2.1 活化
將保藏試管母種從冰箱取出,放入2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備用。
1.2.2 搖瓶菌種的制備
培養(yǎng)基配方:去皮土豆200g、葡萄糖20g、酵母膏10g、磷酸二氫鉀0.5g、pH自然、玉米粉6g、硫酸鎂0.3g、水1000mL。
培養(yǎng)基常規(guī)制備,制備好后裝入150mL的三角瓶,每瓶裝入50mL,于121℃、0.12MPa壓力下滅菌30min,冷卻后進行無菌檢驗,備用。
將活化好的母種在無菌條件下接入培養(yǎng)基中,室溫下靜置1d后,于22℃、210r/min的搖床中培養(yǎng)1d作為試驗前培養(yǎng),然后在20℃、180r/min的搖床中繼續(xù)培養(yǎng)5d,待出現(xiàn)細小的菌絲球時停止培養(yǎng),備用。
1.2.3 栽培培養(yǎng)基的制備
每盒按大米50g,水65mL,蔗糖0.5g,維生素B1 0.2g裝好后封口靜置浸泡5h,在121℃、0.12MPa壓力下滅菌120min,冷卻后取出備用。
1.2.4 接種與培養(yǎng)
在無菌條件下將制備的搖瓶菌種用無菌水稀釋5倍,每盒接入5 mL菌液,再將接好種的栽培盒置于23℃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定期檢查發(fā)菌情況,連續(xù)培養(yǎng)至發(fā)滿菌。
1.2.5 生殖生長培養(yǎng)與觀察
將發(fā)滿菌的蟲草栽培盒移至人工氣候箱內,溫度及濕度分別設置為21℃和60%RH,試驗設置每日照光時間12h、14h、16h、18h和20h 5個處理水平,每個水平7個平行試驗觀察對象,以每日不同光照時間的處理觀察記錄菌絲轉色的情況,及原基形成情況。
原基形成后再進行照光處理試驗,先對轉色及原基形成時設置的5個水平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較優(yōu)的轉色及原基形成時的照光處理時間,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其子實體生長特性,設置每日光照時間8h、10h、12h、14h和16h的5個處理水平進行試驗,同樣每個水平7個平行試驗觀察對象,觀察記錄每日不同光照時間的處理對子實體生長狀況的影響,從而分析得出較優(yōu)的生殖生長期每日光照時間組合調控方案。(整個子實體生長階段控制生長溫度在20±1℃、濕度在85%RH-95%RH,每天通風2次,每次通風20~30min)
上述過程均重復3次,每次重復取其平均值作為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光照時間對北蟲草菌絲轉色及原基形成的影響
每日光照時間對北蟲草菌絲轉色及原基形成的影響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每日不同光照時間對北蟲草菌絲轉色及原基形成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其中轉色各自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黃色,每日照光12h時所需的轉色時間最長,達到了5.2d,伴隨日照光時間的增長,轉色時間有縮短的趨勢,在日照光時間達到16h時所需轉色時間最短,之后日照光時間延長使其轉色程度加深,轉色周期也有所延長。
。
2.2 光照時間對北蟲草子實體生長的影響
光照時間對北蟲草子實體生長的影響,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在北蟲草子實體生長時期每日照光12h時出草所需時間最少,產(chǎn)量與質量最高,色澤金黃,每日照光10h時產(chǎn)量較高,但其粗壯程度和整齊程度不如每日照光14h時的效果,每日照光8h和16h時其產(chǎn)量和質量都相對最差,且出草所需時間也較長。
2.3 光照時間對北蟲草生物轉化率的影響
光照時間對北蟲草生物轉化率的影響,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日光照時間12h與其他各個實驗組之間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日光照10h與14h的處理組的生物轉化率差異達顯著水平,日光照14h與16h處理的生物轉化率差異顯著,而日光照14h與8h,8h與16h處理的生物轉化率分別差異不顯著,日光照10h與8h、10h與16h處理的生物轉化率分別差異極顯著;從而結合表2中其他各項統(tǒng)計的性狀情況綜合考慮,可以得出北蟲草子實體生長階段每日光照12h時能使其子實體生長達到產(chǎn)量和質量上有同步明顯提高,且所需要生長時間最短;每日光照10h與14h使其子實體生長的生物轉化率較低,質量與光照12h的處理組有差距,且耗時較長;而每日光照8h與16h處理所得效果相對最差,不適合這一時段北蟲草生長對光照的需求。
3 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北蟲草前期生長條件的一致調控,使其在生殖生長時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然后分階段以相同的光照強度,不同的光照時間進行光照處理,可以看出北蟲草在其生殖生長時對光照的需求隨著其生長程度不同而不同,在菌絲轉色和原基形成時需要較長時間充足的光照,用以菌絲體正常良好的轉色和健壯均勻原基的形成,這樣才有益于接下來子實體均勻良好的生長;而在子實體生長時其對光照的需求有所減少,光照量對其質量及出草時間和產(chǎn)量都有直接的影響,生物轉化率的顯著性分析也證實了北蟲草在子實體生長時每日光照12h可以達到較高的生物轉化率。
在試驗相同的條件下北蟲草在生殖生長階段中,前期的轉色和原基形成時需要每日光照16h,后期的子實體生長時需要每日光照12h,這樣的光照調控組合使得其質量和產(chǎn)量都同步達到最好,生產(chǎn)的效率也相對大為提高。關于光照的影響當中光照強度、光質的對應影響等都有待進一步去探究。
參考文獻
[1] 呂作舟.食用菌栽培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31-341.
[2]王建芳.蛹蟲草優(yōu)良菌株篩選與高產(chǎn)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
[3]劉東穎,謝廣茹.冬蟲夏草抗腫瘤作用的研究進展[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10(4):605-607.
[4] 楊海峰.北冬蟲夏草高效袋栽技術[J].食用菌, 2007(1): 48-49.
[5] 趙占春,姜新良,楊興國,等.北蟲草工廠化高產(chǎn)栽培技術[J].食用菌,2006(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