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
摘 要: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水稻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人們的生活質量有著直接聯系。因此,根據水稻的實際種植情況,注重水稻種植技術的不斷創新,才能更好的提高水稻的產量,在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上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就膜下滴灌進行概述,提出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升水稻種植技術水平。
關鍵詞: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43
根據當前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情況可知,其主要在新疆地區得到了推廣,在解決新疆部分地區缺水種植水稻的問題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并結合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設置合適的農業裝備,對于推動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更廣泛的應用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1 膜下滴灌的概述
對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的整體運營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其有著節肥、節水、增產和降能等多種特點,通過在膜下鋪設滴灌的方式,可以使水稻苗之間的水分盡量少蒸發,并且,水滴在進入土壤以后也能向著四周快速的擴散,從而提高水稻苗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通過充分利用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肥料可以隨著水滴快速溶解到土壤中,以保證植株能夠獲取充足的水分,對于減少雜草叢生幾率、降低勞動量和促進水稻種植技術的自動化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 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的基本要求
2.1 泵站方面
在實際進行泵站的建設時,需要根據水稻種植面積建設一個合適的蓄水池,以對水中的雜質進行初步過濾,從而提高膜下滴灌的有效性。一般情況下,膜下滴灌在進行灌溉時,采用的控制設施都比較簡單,只有大系統首部水泵需要使用電器自動控制,而田間的閥門通常是通過手動閥來操作。在實際采用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時,使用的過濾器一般是砂石,比較常見的是2~4mm之間的石英砂,對于降低過濾器制作成本有著重要影響。目前,砂石過濾器在正式使用前,通常要在沉砂池沉淀以后才能真正進入首部過濾系統,如果過濾器后的壓力表不能正常滿足壓力要求,則必須通過手動的方式調節閥門,以保證過濾器可以得到有效清洗。
2.2 土壤方面
在我國很多地區,水稻種植采用的技術都是水作模式,在種植土壤方面的要求不高。與其相比,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在土壤平整度方面有著更高要求,因此,在正式種植水稻之前,相關人員必須先將土壤深翻,然后將其平整,才能避免土壤出現高低不平的情況,對于保證播種深度、覆蓋層的一致性和提高播種質量等有著極大作用,是減少不破膜、露仔等現象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在實際進行水稻種植時,有效提高土壤的平整度,是促進播種質量不斷提高的有效方式。與此同時,在進行土地整理前,需要施上一定量的基肥,如667m2的土塊需要的鉀肥是5kg左右、磷肥是5kg和7kg左右、氮肥是9kg和10kg左右,以在合理搭配無機肥和有機肥的基礎上,確保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真正發揮效用。另外,除草劑需要使用機動彌霧機來噴灑,再將土壤封閉一段時間后,才能在土壤含水量滿足機械播種要求的基礎上,合理進行膜下灌溉操作。
2.3 播種日期方面
根據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可知,覆膜具有增高溫度的效果,因此,在保證水稻種子生長所需溫度的基礎上,可以提高5~10d的時間進行播種。在實際采用播種機進行播種時,滴灌帶的鋪設、打孔、覆膜、覆土、穴播等操作必須一次性依次完成,每1行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27cm左右,穴與穴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cm,每667m2范圍內的穴數應該是2.5萬個,并且,每個穴的播種數量需按照5~8顆來進行,才能在播種深度為2~3cm之間時,確保膜上覆土可以達到1cm左右,對于保障膜邊能夠嚴密封土有著極大作用。由此可見,高度重視水稻種植時的播種質量,保證播種行距的一致性,并及時進行缺苗的移栽,對于提高水稻種植的整體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2.4 滴灌水分方面
在完成播種操作以后,如果出現土壤底墑不足的情況,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滴水,以滿足水稻苗生長所需的水分。通常情況下,滴灌使用的水量需要在衡量土壤的含水量以后確定,一般三葉期之前土壤的含水量應該在60%~70%之間,三葉期后的含水量是80%左右,而拔節到開花灌漿期間的含水量應該在90%左右。另外,在7~8月份之間,如果出現溫度較高的情況,則膜下的溫度會不斷增高,從而影響水稻根系的生長速度。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滴水用量,才能真正提高水稻的種植質量。
2.5 施肥方面
根據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的應用情況來看,通常追肥使用的化肥量是:每667m2范圍需要氮肥12kg左右、鉀肥5kg左右。由于水稻每個生長階段的情況不一樣,因此,各個時期所需的施肥量也不相同,需要將肥料完全溶解在水中后,才能真正進行滴灌施肥。與此同時,在進行滴灌前,需要將土壤潤濕,以在完成滴灌施肥操作后繼續進行滴水。另外,在土壤濕潤度較高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進行滴灌施肥,然后在進行滴水,對于保障肥料完全融入土壤有著極大作用。
2.6 養護和管理方面
在采用膜下滴灌技術進行水稻種植時,需要高度重視水稻生長期間的養護和管理,才能真正減少雜草、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等。一般情況下,水稻種植期間出現的病蟲害現象有苗期稻像甲、灰飛虱、稻薊馬、立枯病等;中后期的稻飛虱、紋枯病、道宗卷葉、螟蟲等;后期的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水稻種植的產量。目前,地下害蟲造成的影響最大,應在播種前使用濃度為3%的辛硫磷顆粒來進行施撒,并在耕地時將其耕入土中,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帶來的損壞,從而提高水稻種植的總產量。
3 結束語
在我國很多地區使用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后,水稻的產量得到大大提高,對于解決缺水地區的水稻種植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是我國水稻種植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體現,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著極大影響。
參考文獻
[1]楊志忠.水稻直播膜下滴灌種植技術在昌吉市的應用[J].當代農機,2014(05):53-54.
[2]顧洪生,顧圣林.膜下滴灌水稻不同密度試驗小結[J].中國農業信息,2014(09):53.
[3]陳林,陳伊鋒,銀永安,程蓮.膜下滴灌水稻綠色環保栽培技術探索與實踐[J].石河子科技,2014(06):3-5.
[4]王培武,李治遠.膜下滴灌水稻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概述[J].北方水稻,2015(04):70-73.
[5]陳學庚,康建明.水稻膜下滴灌種植與播種機的研究開發(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12):2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