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潔云 陳良華
摘 要:提高水稻的產量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推動云陽縣水稻栽培有效途徑。采用適宜有效的施肥技術,可以獲得最佳效果,最終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將2個品種的水稻分別用平衡施肥栽培法和高產栽培法2種不同的栽培方式去栽培,觀察稻株的產量和氮肥利用率存在的不同。通過觀察可知,相同的植株,高產栽培氮肥的利用率比平衡施肥法要低,并且稻株的產量也高于平衡施肥法。運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栽培技術,以便提高稻株的產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并結合有效的管理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關鍵詞:水稻;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45
前言
水稻是云陽縣的主要農作物,在云陽縣種植面積較大,常年水稻種植在2萬hm2左右,成為當地農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氮肥的投入量與水稻的產量存在著重要的關系,應該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氮肥的投入。但是在當前的水稻種植過程中,氮肥的投入與使用率出現了一定的矛盾,導致水稻生產過程出現一些問題。因此,提高水稻的產量和氮肥的利用率是當前農業發展中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本文通過實驗的方式,對水稻的產量和氮肥利用率進行系統的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本文主要針對云陽縣雙土鎮的水稻種植情況進行分析,將水稻種植基地作為實驗區,將選取2種水稻項目進行實驗,其中水稻品種1號是生物學院最新研制出來的優質水稻雜交品種,該產品具有產量高和適口性好的特點。而水稻品種2號具有高產性強和抗倒伏、抗病蟲害強的特點,在云陽縣其它鄉鎮被廣泛種植。
將A、B、C、D作為水稻試驗區,利用拖拉機進行耕地,將4個種植點的基本情況保持一致。將A、B地種植1號水稻品種,分別用平衡施肥技術和高產栽培法。將C、D地種植2號水稻品種,也分別用平衡施肥技術和高產栽培法。并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在稻田內施加適量的氮肥,并按照合理的標準去進行灌溉。
在栽培水稻1周之后,對水稻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并做好記錄工作。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水稻長勢情況的觀察可知,相同的水稻品種采用平衡施肥技術和高產栽培法,水稻的產量出現一定的差異,而1號水稻品種和2號水稻品種相比,水稻的產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可知,不同品種的水稻吸收氮的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平衡施肥技術收獲指數相較于高產栽培法要更高,而相同品種的水稻,高產氮肥的吸收率相較于平衡施肥法較強。
通過對稻株的生理性狀進行分析可知,水稻在栽培過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稻株的莖蘗數會在種植1周后增加,在達到頂峰期后,又會呈現下降的趨勢,可知,高產栽培法速率相對于平衡施肥法較低。運用不同栽培法的根系處理,影響著根系的干重,根系干重率的高產栽培法相較于平衡施肥法相對較低,由于變化的規律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待抽穗期達到最大程度時,抽穗期會呈現下降的趨勢。運用不同處理方式的植株在抽穗期或者成熟期會積累較多的干物質,由于兩種品種在運用過程中,干物質量高產栽培方式高于平衡施肥栽培方式。
3 討論
3.1 氮肥利用率的評價指標
氮肥的利用效率與吸收利用率和農學利用率存在著一定的聯系,通過對施用過氮肥的水稻進行觀察可知,對氮素和氮肥的利用情況進行不同的描述。氮肥的吸收率作為評價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指標,在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可知,對氮肥的利用率的研究情況可以明確,高產栽培法的氮肥利用率要比平衡施肥法高,但是在農學利用率方面卻相對較低??梢姡m然對氮的吸收效果好,但是卻不一定能促進水稻的產量,吸收的大部分氮物質,大多數都是滯留在稻草上,不能得到充分的吸收。因此,不能利用氮肥的吸收率來作為提高水稻產量的依據,而氮肥的農學率能夠有效的促進水稻產量的提高[2]。
3.2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灌溉與養分管理是水稻高產栽培中的關鍵性技術,只有施以有效的技術手段,才能為水稻高產奠定基礎條件。在水稻灌溉作業中,應明確生育期水稻對水勢指標的需求,通過對土壤水分狀況的了解,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通過對土壤成分供給、水稻目標產量等條件的分析,確定水稻生長所需的養分,進而施以合理量的氮肥,確保為水稻提供充足的養分,有助于實現水稻高產的目標。
4 結論
對于水稻種植雙土鎮而言,水稻增產是持續農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路陽鎮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要實現水稻的高效高產,為水稻生長提供必要的水分、養分尤為重要。目前,路陽鎮水稻種植面積有2091.2hm2,全鎮在水稻種植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為依托,導致水稻高效高產的目標難以實現,對水稻種植業發展有不良影響。氮肥是水稻生長期間所必備的養料,只有施以合理比例的氮肥,提高氮肥料利用率,才能為水稻高產創造良好條件。對此,對水稻高產與氮肥高效利用技術問題的探討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耗,薛亞光,楊建昌.水稻高產與養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與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3(04):5-7.
[2] 李鴻偉,趙步洪,楊建昌.水稻高產與氮肥高效利用技術及其生物學基礎[J].安徽農業科學,2010(32):18157-1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