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勇
摘 要:新寧縣竹類資源豐富,是湖南省楠竹產業大縣。楠竹產業作為新寧縣域經濟的一個重點支柱產業,現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初見成效。然而由于全縣低產低效楠竹林面積大,單位面積立竹少,加工企業規模小,加工技術含量低,精加工、深加工技術有限,缺乏產品優勢和品牌效應,產品附加值不高,效益底下,難以抵御市場競爭風險。為了加快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的步伐,本文在介紹新寧縣楠竹產業現狀的基礎上,初步規劃了新寧縣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間楠竹產業發展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制定了7項楠竹產業發展規劃措施,建立了3種健全的楠竹產業發展激勵機制,開拓了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的新出路。并作出了可預見性的效益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現狀;措施;機制;規劃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1063
楠竹是所有用材林和經濟林中生長最迅速、成材最早、見效最快、用途最廣、經濟效益最高的王牌樹種,而且一次開發便可永續利用,可形象地稱之為“綠色銀行”。中國林科院江澤慧院長曾經預測:“楠竹產業必將成為未來我國林業跨越式發展最具潛力的產業”。近年來從中央到省、市都重視楠竹產業的發展,各級政府部門密集召開了竹產業發展的相關會議,出臺了指導楠竹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可以說楠竹產業的發展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機遇。
1 新寧縣楠竹產業現狀
新寧縣地處邵陽市南部,是湖南省楠竹產業大縣,竹類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麻林、黃金、崀山、一渡水、金石鎮、靖位、水廟、黃龍、舜皇林場等鄉(鎮)、林場。到2013年底全縣竹林面積3.02萬hm2,其中楠竹林面積2.9萬hm2,其他中小徑竹0.12萬hm2;全縣楠竹立竹7468.9萬株,呈現低產低效林面積大、單位面積立竹少的特點。目前,全縣楠竹中小型加工企業24家,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以初加工居多,缺乏精加工、深加工技術,沒有產品優勢和品牌效應,產品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差。
2 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目標規劃
新寧縣楠竹發展規劃近期目標:到2016年底,楠竹林面積達到3.03萬hm2,立竹總數達到8600萬株,竹林道建設500km,建成麻林、黃金、金石、黃龍、靖位4個竹產業集群,在每個竹產業集群建成2~3個規模企業,在新寧縣至少建成1個以竹產業為主的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竹產業總值爭取突破5個億,變楠竹資源優勢成產業優勢,促進楠竹產業真正發展成全縣的重點支柱產業。遠期目標,到2020年底,楠竹林面積增加到3.3萬hm2,立竹總數達到9200萬株,竹林道建設達到1000km,培養出2~3個國家級楠竹產品品牌,楠竹產業總值力爭突破15個億,建成楠竹產業強縣。
3 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規劃措施
3.1 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楠竹資源
自2012~2020年期間,結合營造林重點項目,在楠竹主產鄉鎮,至少建成面積在6.7hm2以上的竹林示范基地2個。在麻林鄉、黃金鄉、靖位鄉3個楠竹重點產區中每個鄉建立竹林示范基地6.7hm2以上的5個, 20hm2以上的2個。到2020年底,新寧縣建成50個的竹林示范基地,總面積超0.07萬hm2;培植優質筍用竹林0.33萬hm2,筍材兩用竹林1萬hm2,特種工業用竹0.2萬hm2,工藝原料竹0.2萬hm2。全縣總計新造楠竹面積增加0.19萬hm2,擴鞭0.07萬hm2,楠竹低改面積1.3萬hm2,平均每公頃立竹達到0.28萬株,平均立竹眉徑達到9cm。
3.2 成立一批農戶、承包大戶、竹林專業化合作組織,建設楠竹產品的專業市場,擴大楠竹產業經營規模
以不影響林農利益為前提,引導楠竹林適度流轉,組織有集約經營思路、經濟實力牢靠、技術科技含量高、開發能力強、生產技術先進且經營規模大的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楠竹林的經營開發,集約成片,集中流轉,形成規模效益。規劃到2020年底,楠竹主產鄉鎮培養20~50戶竹林經營大戶,采取楠竹林集約經營模式,形成規模經營,提高楠竹經營的經濟效益,以示范帶動竹農加速發展楠竹產業。每個鄉鎮建立2~5家竹林專業合作組織,讓專業合作組織帶動林農以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來經營竹林,形成規模發展楠竹產業,建立專業市場。
3.3 楠竹產業發展方向走產品精深加工的路子
在2012~2020年,大力發展楠竹精深加工產品,培養楠竹產品品牌。著重開發冬筍、筍干、玉蘭片、竹液等楠竹食品、飲料;適當發展竹籃、竹框等竹編產品,對傳統的工藝加以改進,生產更多、更好、更實用的竹制日用品;擴大竹雕、竹炭雕等竹工藝品的開發市場;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改進工藝,擴大竹模板、竹車船板的生產和竹炭等工業用竹產品的開發生產。縣域內至少建成1家楠竹加工的省級龍頭企業,重點扶植楠竹精深加工企業和產品出口企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在3000萬以上,年產品銷售額在5000萬以上,有產品開發能力和自主品牌的楠竹精深加工企業。
3.4 爭國家優惠政策上項目
作為楠竹主產縣,需向上級政府部門爭取楠竹產業發展的資金扶植、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在產業發展項目和扶貧項目安排上向楠竹產業傾斜。每年向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用于竹農、專業合作社的引導啟動資金以及楠竹低改、新造、擴鞭的補助和獎勵基金,并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3.5 尋找竹產業發展的新出路,發掘楠竹與傳統文化、生態旅游開發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
新寧縣擁有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和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2塊金字旅游招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楠竹產業和旅游產業相結合大有潛力可挖。崀山景區的瓦子灘,是著名夷江漂流旅游線路的必經之地。在此處建立夷江漂流線路的中途短暫停留休憩站,游客可上岸小憩,觀竹景、品竹酒、嘗竹筍、跳竹竿舞、買竹工藝品,盡享漂流賞竹樂事。
新寧縣麻林鄉、黃金鄉是2個瑤族鄉,其瑤族傳統文化十分豐富,瑤族的慶古堂、唱山歌、演儺戲頗具民族特色。麻林水庫面積有幾千公頃,是典型的高峽平湖獨特景觀。2個瑤族鄉的竹海綿延10多萬hm2。開發楠竹生態旅游產業,讓游客深入瑤族鄉村暢游竹海,觀高峽平湖美景,賞瑤族傳統文化,開拓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文化鑒賞、生態觀光旅游和楠竹產業開發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
3.6 加大楠竹產業發展資金和開發科技含量的投入
政府出臺減免、降低楠竹企業有關稅賦的長期性、延續性和可操作性政策;整合各部門的管理職能,簡化楠竹稅費征收手續,提高楠竹產業資金投入的收益;取得金融部門對楠竹產業加大低息、無息貸款額度,簡化放貸手續,廣泛籌集社會資金的投入,帶動更多游散資金對楠竹產業和楠竹林科技開發加大投入。
3.7 開發楠竹產業副產品加工潛力
楠竹產業副產品資源豐富,經濟價值高。新寧縣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向上海、江浙等地區銷售竹筍,每年有大量的上海、江浙客商涌入新寧縣域購買竹筍,甚至廣西、貴州、城步、綏寧等多邊省、縣的竹筍都流向新寧縣,已然形成了竹筍收購貨運集散地。因此,在現有竹筍批發市場的基礎上,增加建設2~3個楠竹產業副產品專業市場,并且配備專門的管理機構與經營場地,建設規模突破年經營總額超5000萬元。
4 建立健全的楠竹產業發展激勵機制
4.1 制定楠竹產業發展獎勵政策
建立專門的年度財政獎勵基金,對楠竹產業發展速度快,規模大的鄉、鎮、場、村等行政單位及管理部門給予獎勵,每年評選產業發展先進單位和個人,并給予重獎。
4.2 推進基地規模化與標準化建設
創新楠竹產業發展機制,規范楠竹林合理流轉,推進規模化楠竹林基地和標準化產業基地建設。
4.3 各級政府部門加強協調,優化發展環境,制定楠竹產業發展責任制
縣、鄉(鎮)、村三級政府組織和支持各級政府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各時期楠竹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狀況,采取應對措施,優化楠竹產業發展環境,制定相應、可行的楠竹發展目標責任制。
5 結論
針對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現狀,規劃了楠竹產業發展目標;制定實施諸多行之有效的產業發展措施,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出臺優惠政策,上項目,確定了楠竹產業發展與傳統文化、生態旅游開發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建設一大批科技先進、產品優良、品牌上檔、規模強大的標準化加工產業基地,開發產品出口創稅、實現企業產能節資增收、增加林農經營獲利、建設林區優良生態體系;進而實現楠竹林基地規模化、產業基地標準化,提升楠竹產業在縣域多種經營經濟建設領域的主導地位;促進縣域經濟快速持續增長。
預計到2020年底,新寧縣楠竹林面積將增長到3.3萬hm2,凈增長10%,平均每公頃面積立竹度達到0.28萬株;建成面積20hm2以上楠竹林示范基地30個,示范基地總面積超0.07萬hm2以上;培植優質筍用竹林0.33萬hm2,筍材兩用竹林1萬hm2,特種工業用竹0.2萬hm2,工藝原料竹0.2萬hm2。創建楠竹加工的省級林業龍頭企業2家,引進投資規模達3000萬以上且年產品銷售額在5000萬以上的楠竹精深加工企業,開發自主的品牌,提高楠竹產品的精加工、深加工技術含量,提升產品優勢和品牌效應;開設楠竹產業副產品專業市場3個,全面實現縣域內楠竹產業總值突破15個億,助推新寧縣楠竹產業發展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江澤慧.世界竹藤[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 江澤慧.中國林產品發展的現狀與前景[J].木材工業,2006 (3).
[3] 李智勇,林德榮.中國竹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農村經濟,2004(4).
[4] 祁承經,湯庚國.樹木學[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