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摘要:如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在當今這個全新的歷史時期中,目前對于會計信息化的標準體系還沒有一個全面、合理、科學、有效的構建。如果想要對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水平進行提高,會計信息化責任重大。會計信息化是我國信息化建設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把會計信息化與現如今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結合起來,才能將會計信息化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的位置有所提高。在新的社會要求下,如果想要對會計信息化體系的發展進行推動就一定要以時代發展的特點為基礎對其進行構建,在構建會計信息化體系的時候要對如今會計信息化發展的程度與其中的問題有所考慮。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我國物流業整體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其服務質量及經濟效益還不夠理想,會計核算是會計信息的基礎,其準確規范與否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本文就將對現如今我國會計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不足的問題進行思考以及提出建議。
關鍵詞:會計;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
很早以前,我國就對于標準化體系建設有所要求,在要求提出之后所有的標準化體系建設都有條不紊的開展了起來。對于會計管理工作方面來說,把會計信息化的標準體系構建好是會計發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課題。現在,我們在經過認真的分析和研究之后已經針對會計信息化的標準體系建設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之后的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在其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對其進行研究和探索,需要我們將其解決,讓整個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如果想要會計信息化建設得以實現,一定要從各個方面入手,不僅要對企業內部信息化的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還要對價值鏈信息化環境中信息化的標準有所掌握,并把它融合到正在構建的會計信息化體系中。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構建。
一、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概念框架
把客觀的事物通過抽象映射的方式讓主觀有所認知而產生出來的可以簡單理解的理論體系就是概念框架。其是對會計信息化標準化的概念進行界定,并對概念的定義進行考慮建立起概念框架,對其內容和結構進行規范和解析,是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構建理論方面的支撐。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對會計信息化標準化的基本概念與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概念框架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在對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概念框架進行構建的時候,應該將其分為四個主要層次,即前導、規范、結果以及解析層,并將這些層次之間的內容進行聯系。
其中,前導層為概念框架中的首個層次,主要內容為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定位和其構建的目標,這些都是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的基礎;規范層為整個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在構建當中索要遵循的原則和基本要素,這是概念框架中的第二個層次,其與前導層共同成為整個標準體系和誑街結構模型的根本;結果層就是概念框架中的第三個層次,其是框架在經過一二層規范之后的結果;第四個層次就是解析層了,其主要工作是對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當中的各個對象之間的關系進行解析,是對結果曾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概念框架的理論體系非常的復雜,其有非常嚴格的系統性和前后一致性,其是會計信息化標準依稀框架結構模型構建理論方面的指導[2]。
二、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模型
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模型主要是以標準體系框架結構圖的方式存在的,與此同時對于結構圖應該有詳細標準的明細表存在。
(一)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板塊
標準體系有一個固定的內在結構,將這種結構通過形象表示就是標準體系框架結構圖,這是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模型的結構板塊當中有著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的五個板塊,分別為基礎標準、會計信息系統生命更迭板塊、會計信息在信息化環境下的運動板塊、綜合支持與控制板塊和會計信息化評價板塊.這些板塊就是映射在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模型當中的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五個要素。
(二)體系框架結構模型各個內容板塊相互的關系
所有標準制定的根本就是基礎標準;在信息化環境之內,給會計信息的運動提供條件的是會計信息系統的生命更迭;為會計信息在信息化環境之內的運動和會計信息系統的生命更迭提供保障的是安全控制;為各個環節提供人才的是人才培養;最后,會計信息化評價對整個系統的運轉進行監督和評價。
(三)會計信息化標準明細表
在標準體系當中對標準有所包含的明細列表就是標準明細表,其實也是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模型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當中的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主體、客體、受體就是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在構建的過程當中所涉及到的三個主要對象。在這些對象之前是有聯系的,一下我們主要著重分析客體和受體間的關系,對標準制定期間需要的參與方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一)主體、客體和受體
主體就是和客體相對應的參與方。在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當中,其工作的組織者、協調者、研究者和制定者就是客體。
而與主體相對應的參與方就是客體,在會計信息化的標準體系當中,其信息化標準就是客體。
受體就是和客體有一系列的使用關系的組織或者個人。如果在這段關系當中受體不存在,那么主體和客體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換而言之,整個體系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4]。
(二)客體和受體之間的關系
在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當中,參照與遵循是受體對客體比較普遍的兩種作用方式,比如會計信息系統在通過審計的時候,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師會對會計信息系統審計標準與其安全控制標準以及其系統內部控制標準進行遵循。
四、物流企業中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分析
近些年當中,不管是理論方面或者時間方面,研究者都對物流建設非常重視,因為物流企業本身存在的諸多特性,它的會計信息系統和其他傳統企業肯定會有所區別。當前,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是有非常多的局限性的,下面我們就以某物流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例進行分析。
(一)物流企業業務流程重組
此前,該物流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當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其明細賬目繁多瑣碎且核算非常麻煩、其成本費用分攤的辦法不明確、其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方式落后等等。為此,對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對其中各個流程進行適當的取消、簡化、整合和變革變得尤其重要。
在會計業務流程經過重組以后,這個物流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就變成了一個面向信息用戶,面向決策,并對自身內部有有效控制的有機、開放的系統。新的會計業務流程可以將數據的采集實時化、將企業內部各部門進行整合與開放、將發票單據等介質電子化、提高數據傳遞速度和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將數據倉庫建立起來達到數據集成化等等。
(二)物流企業業務重組后組織的運行
在企業業務流程重組之后,組織的運行是圍繞著業務流程的,在物流企業會計部門組織結構完成重組之后,在各個會計業務流程小組歸屬于會計服務中心的同時,會計組織也在以業務流程為主干,對物流企業的戰略決策層管理進行服從,以對業務流程經濟關系處理的全面控制要求進行滿足。
五、結語
本文主要對我國的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的一些方法學基礎和理論進行了探討,其中包含標準化理論、一般系統論、耗散結構論等等,也對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概念框架有所規劃,其中包含各個層次的構建原則、標準體系等等,同時也對我國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框架結構模型進行了構建,其中包含框架結構圖以及標準明細表,對其中各個對象間的關系也進行了整理和分析,與此同時,本文也對物流企業中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應用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討。本文所展示的概念框架與結構模型一定有所不足,但也希望可以為我國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理論研究與構建和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信息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錫珍.探析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的構建過程[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3 (07):180-180.
[2]吳紅.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研究分析[J].財經界,2012(02):208-208.
[3]劉哲.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新財經(理論版),2013(12):273-274.
[4]陳渠.試論會計信息化標準體系構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20):195-195.
(作者單位:兗礦東華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