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歲兵 程紅英
摘要:產業結構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陜西省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二者必須結合起來,產業結構的調整應充分考慮到環境的可承受能力,不能只重視經濟而再次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時也不能單純重視保護環境而忽視經濟,使經濟停滯不前,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適當調整陜西省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使其適應環境的要求,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大省的建設。
關鍵詞:陜西省;產業結構;環境;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不僅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雙重影響,正確的生產關系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錯誤的生產關系會對經濟發展起到制約作用。所以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合理有序的產業結構使之適應環境的可承受能力,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文中,筆者就陜西省當前的產業結構發展現狀以及環境資源現狀進行了分析,就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介紹,同時針對陜西省產業結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對策進行了研究。
一、陜西省產業結構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949~1969 )建國初期,這一階段國家各方面都處于探索階段,陜西省在這一階段的產業結構較為傳統,是以第一次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少,但是隨著“一五計劃”的實施,陜西省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一線城市的許多高飽和度企業內遷,進入陜西省的也很多,這促使陜西省的第二、三產業比重明顯提高,第一產業比重有所下降;第二階段(1970~1978),這一階段陜西省的產業結構還處于不斷調整時期,第二產業比重大幅提高,超過了第一、三產業所占比重之和;第三階段(1979~2000),改革開放政策得到落實并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確立,陜西省的產業結構也發生重大調整,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穩步提高,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增幅明顯,但第二產業依舊占主導地位;現階段依據陜西省環境資源分布特點,北部主要以能源化工業為主,南部以綠色產業基地為主,中部則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同時新興物流業也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產業之一,文化產業、旅游業、高科技產業等也都是近些年來陜西省正在積極發展的重要產業。
二、陜西省產業結構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策略研究
(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產業結構的調整要與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陜西省發展農業也應該切實考察并結合當地環境資源狀況以促進農業與環境協調健康發展。陜北多山地,所以不適宜發展種植業,結合當地實際應該考慮發現畜牧業,而陜西省的中部地區地形較平坦,適宜發展種植業,所以應發揮其優勢,將中部地區打造成大型糧食供應基地?,F代農業的發展不同于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現代農業應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結合高科技等新興工具,形成高效科學的發展模式,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的集約化水平,保證現代農業步伐的穩步推進。
(二)發展優勢重點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完善第二產業
陜西省是機械設備制造業的老工業基地,調查發現,當前陜西省的機械設備制造業產業結構與科技結構不適應,產出不足,環境污染程度嚴重,所以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應注重陜西省機械設備的整合重組,整合老工業基地資源,形成高效聯動的機械設備發展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面臨的壓力。另外,輕紡工業也是陜西省發展的優勢產業,輕紡工業消耗能源少,對環境的破壞度較低,市場需求廣闊,所以陜西省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應重視輕紡工業的發展,發揮現代科技的力量,及時了解最新的發展動態,建立長效發展機制,利用科學管理手段,使輕紡工業發展適應當前環境狀況;其次,需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陜西省應利用當地大量高校資源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降低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完善第二產業。
(三)加大第三產業比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大省
陜西省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應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第三產業比重提高有利于促進第一、二產業的合理有序發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陜西省是文化大省,隋唐文化、紅色抗戰文化都很豐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在轉型過程中應積極挖掘這些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除此之外,陜西省還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秦始皇兵馬俑、大唐芙蓉園等等,依托這些資源陜西省應打造更多別具一格的旅游文化用來發展旅游產業,在此過程中也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打造生態旅游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與環境的協調。
(四)安排好環境保護治理工作
陜西省要采取適當的環保措施,開發新型環保技術,出臺相關政策控制重工業以及建筑業的排放量,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加強對汽車尾氣以及城市建筑污水污物的治理,提高城市綠化率,協調好環境與產業結構的關系,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三、小結
產業結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近幾年來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問題,調整產業結構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要求有利于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本文筆者針對陜西省產業結構的發展狀況提出了幾點意見,希望能對陜西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起到作用,由于筆者閱歷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廣大專家指證。
參考文獻:
[1]倫蕊.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本內涵與水平測試[J].特區經濟,2005(06):54-56.
[2]王麗珂.我國發達地區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16):37-40.
(作者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