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的水平也必然要隨之提高。而我國企業現在的管理并未遵循這一規律,由此產生的企業各方面的不平衡現象。這些主要表現在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不完善以及與此相關的會計責權的劃分等問題,此外在管理中并未重視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方面將會產生的重要作用。這些都是企業在走向科學化管理的道路上的最為突出的阻礙,同時也是企業在管理中所必須要采取措施克服的難題。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
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與會計信息的質量高低是密不可分的兩項管理活動。國內外對于不同的產權結構、治理結構下的定量分析都表明,只有內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才能保障企業的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兩者的這一關系,注重對于內部控制和會計信息的雙向提高以形成一個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良性循環。我國企業出現的由于內部控制的失效導致的會計信息欺詐現象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對此如何從雙向入手在平衡兩者關系的基礎上共同提高兩者的水平是企業必須列入議程的問題。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存在的不協調因素
(一)企業治理結構的混亂引起的內部控制環境的喪失
企業的治理結構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基石,同時企業治理能力的高低也關系到其內部控制的有效與否。然而我國企業現行的治理結構是制約企業內部控制順利實施的最大的障礙。
企業的治理結構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企業的組織構架、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和決策權的歸屬以及企業在材料的購入和產品的銷售等方面。在我國的眾多民營企業存在的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家族式的經營,這種經營方式有著很大的優勢比如企業的管理層大部分同屬于一個家族因此有著較為相同的利益訴求,也會使得管理高層在進行決策時能夠朝著同樣的目標進行努力。但是這樣的治理結構也有著其本事自帶的內部控制的缺失,家族式企業在管理中也會摻雜著更多的非理性的因素。這也是家族式企業的內部控制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關鍵因素。
此外,對于高度集權式的企業其內部控制也是值得探究的問題。類似于京東集團就是屬于以劉強東為管理中心的模式,這樣的企業機構能夠保證企業決策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度,但同時也會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內部控制只有植根于優良的治理結構這一土壤,才能保障其有更好的實施力度。
(二)會計責權劃分不夠明晰給內部控制帶來的困難
會計的責任和權利的劃分是企業在制定財務制度時所必須要明確的方面,這不僅關系到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進行,更是在明確責任和權利的同時使與之相關的每個人都能夠最大程度的履行自己的職責,這樣也就提高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水平。
然而我國企業會計責任和權利的劃分卻未能明確,這就給企業的財務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風險。每個人在按照財務制度進行自己的工作時難以有完全可以執行的依據。企業在財務制度的設計中必然要將內部控制融入其中。在企業責權劃分不合理的財務制度中,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必然的結果,這就在降低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也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難以達到行之有效的水平。
銀廣夏為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丑聞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企業的財務人員在高層管理人員的授意下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了大量的完全違背現實依據的粉飾,在企業本身利潤為負即將面臨退市的風險之下通過會計利潤的操作形成了完全超過整個行業平均水平的營業利潤,而最終這一驚天陰謀的破滅也給廣大的投資者帶來了巨額的損失。這些都是會計責權劃分的不完善導致的內部控制的缺失帶來的及其嚴重的后果。
(三)外部審計的極大依賴以及對內部審計的忽略
審計是對于企業上一階段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財務工作水平的評價,是企業現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審計工作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一個是企業聘請注冊會計師進行的外部審計,另一個是企業以其自由的審計人員進行內部審計的活動。由于內外部審計的參與人員以及深入程度的不同,兩者對于內部控制的分析也會有極大的差異。
企業尤其是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十分重視企業的外部審計,因為企業的外部審計報告是要呈現給企業的外部人員使用包括企業的潛在投資者、管理部門以及與其相關的社會公眾。外部審計的報告一般是展示給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以及社會公眾,因此其報告中對于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斷以及由此對于企業未來經營狀況的預期都會影響外部的相對于該企業的行為。
對于內部審計的忽視甚至是忽略在我國企業中表現的十分明顯。大部分企業并沒有設立內部審計的相關部門甚至沒有設置相關的內部審計的人員,或者即使企業將內部審計作為一項內部控制的工作來進行但其內部審計大多是以走馬觀花的方式進行,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輕視內部審計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難以有一個有效的提升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二、以內部控制為基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水平的措施
(一)完善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水平,為內部控制提供環境支持
首先企業應當明確企業的治理結構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將為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帶來的重要影響。對此,企業應當在其固有的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加以優化調整。使其治理結構必須與企業的所有權以及企業所處的行業從事的經營活動為調整的依據,將企業的治理結構優化到最能實現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程度。
此外,企業還應當將治理水平的提高納入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中。因為企業的治理能力更是與內部控制直接相關,只有切實將企業的治理能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只有從企業的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兩個方面工作出發,才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執行以及與此相關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水平。
(二)明晰會計責權劃分,為內部控制的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將企業會計的責任與權利進行劃分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企業只有將內部控制與責任和權利進行配比明確每個職位在工作中的職責,才能使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工作時能夠將自己的行為與企業的制度進行管理,每一項的工作能夠做到有明確的依據,才能保證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同時企業在出現問題時能夠根據內部控制制度在每個環節的執行情況,通過分析活動流程還原工作的真相將能夠直接的明確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以及與此相關的應當承擔直接責任的是誰。這樣明確的問責制度也會使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在執行內部控制是能夠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同時各個環節的有效進行也能夠保證會計信息收集的真實性。
(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內部審計執行
企業還應當重視內部審計對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作用。內部審計能夠將企業的內部控制推向一個更高的程度。
首先,內部審計是建立在對于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監督之上的。內部審計優于外部審計最為顯著的表現是,內部審計對于企業是全程進行的。對于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且能夠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此外,內部審計會產生比外部審計更明顯的效果。這是因為內部審計的工作人員會相對于外部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了解到更多的關于企業的信息,這是其存在的天然優勢。在掌握更多信息的基礎上內部審計必然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以及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企業要想提高其管理水平必然要利用內部控制同會計信息質量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以多方面的協同作用共同提高兩者的水平,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劉芬芳.淺議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會計師,2015(09):98-100.
[2]王娟.論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中國總會計師,2015(12):33-37.
(作者單位:銀聯商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