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熙龍
摘 要:安全問題涉及國家安定、社會穩定以及個人切身利益,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已成為衡量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針對這一現實問題,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進行粗略分析和研究,以求促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開辟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途徑和方法,形成持續有效的安全教育機制。
關鍵詞:高校;安全;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9-119-2
0 引言
安全問題涉及國家安定、社會穩定以及個人切身利益,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已成為衡量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大多數高等院校并沒有把安全教育真正意義上作為一門公共課程列入教學計劃,設制固定學時,進行系統地教學。雖然,部分高校列入教育教學計劃,其教學方式也只是講授理論知識,宣傳防范技能等手段,而且宣傳方式也僅限于展板、櫥窗以及有限的安全知識講座等,往往缺乏實際案例加以佐證,很難引起大學生廣泛參與和興趣。
1 全面分析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
1.1 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安全在某些學校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安全教育作為一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少有學校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教育制度。即使有的學校建立起了安全宣傳教育制度,但能夠真正有效實施的少之甚少。它不會像其他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列入課時計劃,教師備課計劃等。之所以沒有,歸根結底就是學校重視程度不夠。表現在主管領導抓得不嚴,學校投入資金不足,教師隊伍水平不高。任何事情沒有得到重視,很難形成實效。如果安全教育課能像大學生其他基礎課程一樣,列入學院的教學計劃,明確課時,要求備課,實施教學督導,不言而喻,收到效果遠遠不是當前這樣的狀態。
1.2 隊伍文化素質偏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打鐵還還需自身硬”。作為教育者,自身更應該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和專業技能,否則,教育無法開展。那么,保衛干部承擔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如果自身沒有掌握足夠的安全知識和技能,也無從談起教育好學生,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
1.3 教學設置內容陳舊
目前大多數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在關心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上,主要是圍繞宣傳治安、交通、防盜等傳統安全問題展開,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內容很少涉及。既便有的課堂涉及也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系統地進行講解,學生很難掌握真正知識。
當然,加強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本應無可非議,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到來并快速發展,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產生了雙重影響。一方面,它為大學生的安全教育的開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提供了新的平臺。另一方面,又給大學生安全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提出了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等新的課題。
2 多個角度促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
2.1 從法律法治角度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
積極推進法治安全教育,要像大學生《軍事訓練》與《軍事理論》這兩門課程開展國防教育一樣,寫進《國防法》和《國防教育法》。高等學校保衛部門,尤其是主管安全穩定工作的校領導更要想方設法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法》或《教育法》的相關條款,以便形成強大的法律保障,也是安全教育進入課堂的先決條件。否則,要想真正意義上落實“三進”(進課堂、進教材、進學分)工作,恐怕還會遙遙無期。
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列入法律,的確是一件比較復雜艱難的工作,但是總是要有人去推進的。如果全國高校作為文化陣地、人才源頭,能夠發出足夠的聲音,大學生安全教育立法問題定會指日可待,大學生安全教育“三進”工作也將得到順利解決,大學生安全教育實現常態化就有了根本保障。
2.2 從教育概念角度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
顧名思義,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屬于教育范疇,不屬于管理范疇。然而,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職責卻是由保衛處(部)或保衛科這樣一個管理部門承擔,混淆了教育與管理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要說,保衛部門也有教育職責和功能?其實,保衛部門在高等學校中承擔的管理與教育職能當中,孰多孰少,只有保衛干部心知肚明。當然這是不是貶低保衛部門的職責和能力,只是在強調一個概念,以便明確職責。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是太難,依然可以學習大學生《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這兩門課程的方式方法。大多數高等學校都設立的武裝部,是一個國防教育管理部門。但他們在武裝部下設立了軍事理論教研室,擁有一批專業的軍事教員,承擔起軍事理論教學工作,各項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同樣的道理,如果各高校能夠在保衛處(部)下也設立一個大學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組建一批專業的師資力量,來承擔起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問題勢必會迎刃而解。
2.3 從教學大綱角度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常態化
大多數高等學校現有的安全教育課程基本是都是“一鍋八寶粥、什么豆都有”,但數量和質量均沒有達到要求,起不到教育效果和作用。不少學校的安全教育課以講座形式進行傳授知識和技能,一個講座上會涉及消防、防盜、防騙、防搶、交通、食品衛生等諸多方面的安全知識。老師只是泛泛而談,學生也只一聽了之,過后就忘,沒有達到真正教學功能。任何一門學科教學都必須有一套系統、完整的教學大綱。這也正是現有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老師無綱施教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3 開辟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途徑
深入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勢在必行,傳統教育方式明顯乏力。在網絡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和途徑。否則,這門課程很難取悅學生,導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這是擺在每一名保衛干部面前的新課題。
3.1 循序漸進,由選修課程逐步向必修課程推進
各高校可以把大學生安全教育這門課程列為選修課,設定1至2學分,吸引部分學生選修該課程,在選修學生償到了這門課程的甜頭后,固然會有大量學生參與選修。達到一定條件后,可以作為公共課程,開設必修課。當然,這樣做仍然需要學校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方能實施。尤其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校領導要與主管教學的校領導進行溝通協商,最終達到一致目標,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3.2 與時俱進,由傳統教學模式逐步向現代教學方式轉變
大學生安全教育傳統教學以講大課,大講座形式開展,通常都會由一個老師講綜合講述交通、消防、治安等多個方面的交通安全知識,只是抓住這些方面的幾個案例,泛泛而談。由于是講座形式,一般最長只有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不可能系統、有條理地闡述交通、消防、治安等各個方面的基本知識,只能列舉幾個特殊的案例,進行粗略的講解。課堂上,似乎不少同學對案例產生濃厚興趣,但真正掌握安全知識的人并不多。教師也就事論事,學生也只能了解個大概,沒有真正掌握其所以然。如果要想廣大學生真正掌握各類安全知識,還需要系統性、采取現代教學手段、分門別類、逐類分析講解安全知識和技能,才能使大學生真正學到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技能。
特別是網絡信息加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安全教育應該從傳統的課堂教學、講座式教學有所轉變,適應新時代、新科技、網絡化、信息化發展的需要,逐步改變教學方式,達到與時俱進的功效。當前,手機與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必不可少的工具和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如果能夠使用好這個工具和途徑,必然會對大學生安全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微信,作為一款手機軟件與個人信息緊密相關,而注冊微信公眾平臺又是無門檻的,教師就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推送安全教育信息,通知大學生。而且大學生在瀏覽這些信息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信息到達每個學生手中的概率高。同時傳播的形式不局限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豐富的媒體形式,這也符合大學生對信息多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