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存娟



物理是中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該類學科的教學效果日益被強調,初中物理課程的探究教學,其實質是指為學生營造開放、生動的教學環境,并使其能夠在該環境當中充分發揮出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精神,進而擁有全新的初中物理學習體驗.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五個方面論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運用探究教學的模式.
1正確把握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原則
筆者認為,實現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學,廣大初中物理教師應首先對探究教學的原則進行正確的把握,從而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一般而言,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原則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科學原則
初中物理教師所開展的探究教學活動,應始終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創新、啟發思維的要求,提高學生科學學習的意識,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物理思維,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鼓勵其對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索,提高其創新意識.
1.2主體原則
在實施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真正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主體意識.具體而言,探究教學的運用不應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教學,還應充分運用到物理實驗等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能夠清楚地明白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任務,積極地融入到自主思考、小組學習當中,有機地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一般而言,所開展的實踐活動應符合中學生的心理需求,活動也應實現多樣化的發展,例如物理實驗的自主設計、實驗現象的觀察等.同時,教師應在教學期間,始終以全面提升學生物理綜合素質為首要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不同的學生均能獲得較好的發展.
1.3創新原則
探究教學模式歸根究底是一種探索活動,涵蓋了思考、創新等多個環節.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使用各類方法,促使學生能夠擁有創新的理念,并成功地將該理念運用于實際學習當中.作為教師,也應做到教學相長、與時具進,秉承創新原則,以正確的價值觀影響學生.
例如,一平直的傳送帶以速率v=2 m/s勻速運行,在A處把物體輕輕地放到傳送帶上,經過時間t=6 s,物體到達B處.A、B相距L=10 m.則物體在傳送帶上勻加速運動的時間是多少?如果提高傳送帶的運行速率,物體能較快地傳送到B處.要讓物體以最短的時間從A處傳送到B處,說明并計算傳送帶的運行速率至少應為多大?若使傳送帶的運行速率在此基礎上再增大1倍,則物體從A傳送到B的時間又是多少?
2合理運用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方法
探究教學模式是一種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充分結合《新課程標準》當中的要求,合理的對教材當中的實踐教學部分進行運用,明確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所發揮的不同角色,合理地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教師輔助的教學探究活動.該類活動的實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探究思考活動.一般而言,在使用該類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通常就某一部分的知識提出問題,使得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問題進行解答.或者教師給予學生一個教學實例,要求學生對該實例進行自主分析,從中找出所涉及到的物理現象,聯系所掌握或者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而獲得的知識,對該實例進行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具有較強的作用,教學方案的設計、問題的提出、教學實例的選擇等均依靠教師完成;其二,學生自主探究模式.與之前的教學方法不同,該類教學方法通常較少依靠教師指導,將多數時間以及空間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僅局限在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所需的資料,將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組織,對學生的探究方向進行引導.該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在于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生,對問題進行提出,并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尋找資料、總結數據,之后完成邏輯推理,得出最終答案,對自己先前提出問題的正誤進行判斷.通常情況下,該類教學方法所持續的時間往往相對較長,因此對于多數教師而言,該類方法并不會在課堂教學期間采用,多用于課外教學活動開展之時.
3科學設計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過程
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是以理論知識為依托,結合教學活動、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所開展的課堂教學.因此,對于廣大初中物理教師而言,在使用該類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使其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1理論知識學習模塊的設計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理論知識的學習占據較大的比重,所有教學實踐活動以及物理實驗最終將會轉化為理論知識的總結.因此,在對該類模塊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充分解讀的基礎之上,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開展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進而能夠實現理論知識教學效果的大幅提升.
3.2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將本堂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當目標確定之后,應緊緊圍繞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同時,教師還應依照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生生活當中常見的例子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使得物理教學能夠帶有生活的氣息,降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難度.
3.3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各個步驟的先后順序進行合理的設計,進而能夠實現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的目的.課堂教學的步驟大致分為三個:一是根據安排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合理的對問題進行提出,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教學活動奠定基礎;二是指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對物理知識進行分析總結,得出能夠解決問題的答案,發現相關物理的原理;三是指導學生將發現的原理運用到其他問題的解答當中,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4深入認識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特點
教師是否能夠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特點形成深入的認識,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將探究教學的模式運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學當中,旨在全面提升中學生的物理素質,提高學生發展的全面性,尊重科學思想,培養全能人才;(2)指導學生將所掌握的物理知識合理地運用到生活當中,使其能夠學有所用.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生活當中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3)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的過程中,教師應將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升、學習過程的體驗以及科學學習方法的形成等融入到教學當中,進而能夠在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形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實現物理教學的價值;(4)所安排的教學內容,不僅應同教學大綱相聯系,同時還應注重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鍛煉效果,并將科學的態度、社會的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同社會發展的要求相同步;(5)在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應在對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礎之上,注重外部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例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教學手段,使其能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同時,所使用的教學資源應符合探究的教學理念,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6)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打破成績為唯一評價指標的模式,進而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采用探究教學模式,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物理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