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玲艷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即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初中物理本身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實踐性和科學性,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因此,針對當前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幾點措施,以促進初中物理教學的整體發展,強化初中生的探究意識.
1當前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社會不斷發展,傳統物理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換代,加大與學生學習需求與社會發展需求相融合的程度,這主要由于現今的物理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打擊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關鍵和核心,沒有實驗,物理教學沒有任何意義,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物理知識,無法實現物理學科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往往忽略實驗物理的重要性,照本宣科,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然而,在物理教學中實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實際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時候是省心省力,能少開實驗就少開實驗,或者走形式走過場地讓學生進實驗室,這不僅影響了學習效果,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消極作用.
2實現初中物理高效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措施和對策
2.1樹立正確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觀念,提高探究性實驗教學課的比例
如果教師注重發掘學生的生活經驗素材,能夠引導學生將教材上的知識轉變為實踐能力,使抽象的物理教學變得更加具體形象,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講解“光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鏡子、手電筒和放大鏡等物品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光線折射和焦距的存在,積極思考問題;其次,強化初中物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通過實驗來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主要是直接興趣,對具體操作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增加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讓學生了解實驗的本質內涵,培養其研究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鼓勵學生自己做實驗.例如在講解“滑輪問題”時,在課堂上做過滑輪實驗之后,可以把學生帶到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做實驗,研究實驗現象,掌握物理知識;最后,教師要全面認識物理實驗的教學目標,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由于受考試壓力所致,不少初中物理教師帶領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記住實驗現象和結果,從而忽視實驗過程和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科學素質.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使用實驗器材時,給予愛護與珍惜,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和知識.在實驗過程和方法上,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驗,學習物理知識.
2.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趣味性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例如,在講“汽化和液化”時,教者讓學生在手上擦一些酒精,感受一下.師:手有什么感覺?生1:酒精涂在手上,馬上就不見了.生2:手感到有涼意.師:通過你們課前的預習,誰能說說這是一個什么現象?生:汽化,就是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也是一個吸熱過程.師: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汽化現象?生1:夏天洗澡后感到涼爽.生2:病人發高燒時,用濕的毛巾放在病人的額頭上.教者從生活中捕捉物理現象,拉近課本與生活的距離,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價值.
2.3開放課堂,鍛煉學生自主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教學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學好物理,可以讓學生獲得解決一般問題的能力.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創造力.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為學生拓展思維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由地思考,不再受到任何約束.開放式教學是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的束縛,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創造力,并且發展創造力.例如,在教學《光的描述》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種光束與光波,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生活中的光波.然后就可以進行實驗:讓一個手電筒的光束通過一個帶有小孔的紙板演示光波的傳輸過程.學生可以根據光波出現的現象進行提問,教師最后總結光波的物理概念以及實驗中所運用的物理知識,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本節課所需要講授的物理知識.物理學習是非常需要學生的創造力的,而開放性的教學就能夠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所以,教師就需要不斷地發展開放式教學模式.
2.4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
教師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還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大膽猜想和假設,并通過動手實驗分析和得出結論;按照實驗需求收集相關的實驗器材,甚至自制實驗器材;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過程,并對得出的實驗結論進行討論和探究等等.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物理實驗,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堅持安全性原則,對自己感興趣的物理現象進行研究,并對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的行為予以肯定和支持,如自制溫度計等等.
2.5激發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的興趣,提高探究的合作能力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成了當前教學的主流,師生合作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被大家所運用.在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所產生的效應遠遠大于教師的單向傳授.合作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它能使學生為小組成功而歡呼,為小組失敗而努力想方設法使之成功為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在《物體的運動》一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組對籃球、陀螺、自行車、風車等物體進行研究:怎樣讓這些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又怎樣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下來?這樣每個小組的同學都興味盎然,各自都在努力想辦法,并在一起討論、交流,最終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到各自滿意的答案.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果,學生可以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增強學生對物理的認同感;教師也可以通過探究式教學取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成效,但是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在探究式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