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就像《花木蘭》、《功夫熊貓》用對中國元素的想象與創新,接連講述好萊塢化的故事,傳遞美國價值觀。我們也可以借助國外團隊、技術、包裝等資源,不斷講述中國文化范式的故事,詮釋中國價值觀。
這年頭,如果不知道什么叫“IP”,那就OUT了。在2015年前,它還只是技術控們熟悉的網絡術語,如今,卻因為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的另一含義,自網絡、報紙、電視無孔不入地貼近大眾。尤其娛樂行業的大佬們,在各種場合幾乎言必稱IP。
作為2015年最熱IP之一的《花千骨》,留下的遠不止是最高3.83%的收視率和超200億次的網絡總播放量,更有一個打通產業鏈的成熟范本。但伴隨IP大熱而來的,還有日漸增多的版權糾紛,如入選2015十大影響性訴訟的瓊瑤訴于正侵犯著作權案、《羋月傳》的編劇對峙、《花千骨》原作涉嫌抄襲等,映射出的還有長期以來對知識產權保護乏力的弊病。
“IP”保衛戰
2015年12月,歷時19個月的瓊瑤《梅花烙》著作權維權案終審落幕,于正的《宮鎖連城》被判定侵犯《梅花烙》的改編權和攝制權,于正等5人被判令公開道歉,停止傳播《宮鎖連城》,五出品方共同賠償500萬元人民幣。這場曠日持久的言情鼻祖與雷劇大咖大對決,最終以言情鼻祖的勝利宣告結局。
瓊瑤沒有想到,開始于“像堂吉訶德一樣傻氣而孤獨”的維權行動,會獲得139位編劇的“聯署”支持;于正也不會想到,左手右手一個“抄襲動作”,左手右手會倒出了一堆“泡沫”。這樣的勝利依仗的絕不是編劇的江湖地位,而是在更深層次對編劇職業尊嚴、原創精神和知識產權的尊重與維護。
其實,關涉版權的口水和訴訟大戰并不少見,但從未像這個案件一樣如此明“證”典刑,有如此明確的版權歸屬和罕見的高額賠償。在判決書裁判說理中,法院說明了支持瓊瑤的原因,“原告就小說《梅花烙》及劇本《梅花烙》分別列舉的17個橋段及21個橋段,基本構成了有因果聯系的連續性事件,因此上述橋段應歸類為具體的”情節。創作者不能阻止他人使用特定情境、有限表達或公知素材,但當然可以阻止他人使用基于其獨創成果產生的作品”。
正如編劇汪海林說的那樣,“你偷了我的牛奶倒進你咖啡里,不能因為你杯子里是咖啡味就說沒偷我牛奶”。在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訪問教授孫遠釗看來,這個案件的出現正提供了一次機會讓法院從法理上來填補立法上的不足,讓未來的法制能更加健全完善。
同時,從判決結果來看,五大出品方損失的遠不止500萬元的賠償,更加扼腕的是牽涉版權的一系列衍生收益。小說—編劇—電影—電視—音像出版物—游戲—動漫—玩偶—周邊—明星—粉絲—社群,版權龐大的產業鏈匯聚的資本規模和收益可想而知。以大熱IP《花千骨》為例,投資成本1.05億元,首輪播放權和版權收益卻已達到了1.68億元,更不用說同名手游每月近2億元的收入。盡管版權不是黃金,卻是吸金利器,產業鏈上的相關利益主體怎能不動心。
作為敏感的逐利者的資本自然而然地戀上了“知本”。這注定是一場跌宕起伏的愛戀,酸甜苦辣缺一不可。毋庸置疑,版權產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會與日俱增,版權運營的規范也需與時俱進。
在路上
2015年12月31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報告》表明,2013年中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已達7.27%,雖仍低美國4.17個百分點,但已接近澳大利亞,高于荷蘭、芬蘭等國。這樣的對比固然鼓舞人心,但也無法隱藏知識產權保護的不盡如人意。如何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文化產業強勁的各國各有妙招,中國也走在不斷探索的路上。
以人們熟知的娛樂傳媒航母迪士尼公司為例,作為其核心資源的版權作品開發,就得益于美國《版權法》的不斷修訊誕生于1928年的“米老鼠”,歷經1976年和1998年兩次版權法的修訂,成為世界上最高齡最富有的老鼠。本該分別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壽終正寢”的布魯托、高飛、唐老鴨,以及之后的白雪公主、小熊維尼等眾多動畫形象也都獲得延長保護,這艘航母旺盛的續航能力可見一斑。
而素以嚴謹著稱的日本人,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甚至達到了“變態”的地步,版權保護無處不在。這當然不是危言聳聽。你可能無法想象,中國人用餐前拍攝美食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的日常習慣,在日本可能涉嫌侵犯版權。日本菜肴也有著作權,聽起來似乎有些搞笑,卻是日本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縮影。因為在許多日本高級餐廳的經營者眼中,上傳到網絡上的菜肴,會讓顧客失去新鮮感,并且可能被模仿。有這樣細致到極點的知識產權保護,也難怪日本的文化產業發展會蒸蒸日上。
將目光轉向中國的音樂行業,其中唱片業的衰落和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之戰,恰是中國版權保護乏力與發力的真實寫照。不難發現,在音像制品管理上,中國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處在文化部、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署多重監管中,音樂版權保護乏力,導致的便是翻版和盜版的猖獗,唱片業也從時代寵兒走向遲暮。
與之相反的是,隨著《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的發布,“盜版”數字音樂紛紛下架,“版權”一時間似乎成為了在線音樂平臺最強競爭力的唯一象征。用戶們也不得不輾轉多個APP,在一個平臺上回味周杰倫的經典歌曲,再轉到另一平臺零時差聆聽TFBOYS的新歌。由此管中窺豹,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才能給中國經濟一個可以想象的明媚春天。
顯然,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正轉向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知識產權也在漸漸成為中國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誰掌握了核心知識和技術的知識產權,誰才能得到資本的青睞,角逐行業領頭羊。全方位、更深入地掌握知識產權運營的能力,是這個時代釋放的啟示。
講好中國故事
梳理201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根據《鬼吹燈》改編的電影《九層妖塔》和《尋龍訣》無疑是一個熱點。兩倍的票房差距固然亮眼,口碑的天差地別更是引人熱議。一言以蔽之,主創能否真正講好一個故事是根本。
不可否認,一個優質IP背后存在相對穩定的受眾基礎,但將IP轉換成電視、電影語言,并非易事。觀眾感嘆于《尋龍訣》的“正宗的摸金范兒”,其實是對電影故事架構能力的認同。
被譽為“國產良心劇”的《瑯琊榜》,首先原著小說就是一個好故事,經原著作者親自操刀改編的劇本又最大程度保留了故事的精髓,再配上一個懂得講故事的拍攝團隊,最終造就了一個形式上滲透傳統美學與古典韻味、內核真實且與傳統文化價值觀一脈相承的作品。無獨有偶,審視被稱為票房奇跡的《捉妖記》,無論受《山海經》、《聊齋志異》啟發的角色設定、情節設置,還是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也都表達了一種連貫的中國式的奇幻思維和想象。由此看來,中國不是缺乏好故事,只是我們還無法完美地用中國文化范式講故事,讓觀眾愿意接受、喜歡。
漫威主畫師Walter曾經這樣說過,“一個輕喜劇為什么要花費巨大力氣去設定背后的整個世界觀、宇宙觀。因為里面的哲學和價值觀才是能永遠活下去的,而不會因為時代變化和大家興趣愛好的變化、呈現形式的變化就會死掉?!边@也提醒了我們,一個好故事絕少不了久經考驗的核心價值觀的支撐。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就像《花木蘭》、《功夫熊貓》用對中國元素的想象與創新,接連講述好萊塢化的故事,傳遞美國價值觀。我們也可以借助國外團隊、技術、包裝等資源,不斷講述中國文化范式的故事,詮釋中國價值觀。
IP已火,想得遠一些。比起國外幾乎伴隨幾代人成長的幾十年的優質IP,中國IP還在“養成”中,還需要打造有足夠競爭力的中國原創IP與成熟的運作模式,持續地變現IP。畢竟,以“不斷下金蛋的母雞”為紐帶,資本與“知本”的戀愛才能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