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報道引起眾多讀者關注。海南瓊海有一位叫陳益麗的姑娘,其弟身患癌癥,醫生已無回天之力。危難之際,陳益麗從國外回來,種植鐵皮石斛和靈芝,用靈芝喂養文昌雞,結果弟弟吃了此雞不久,竟奇跡般地康復了。
“救命雞”,神話般的傳奇故事不脛而走,盡管有人抱有疑問,但消息來自正規媒體,而且還被中央級網站轉發,單憑這兩點足以讓許多人不再懷疑消息的真實性。陳益麗立時成了“熱點”,每天接到的電話無計其數。除了表示祝賀更多的是詢問她的鐵皮石斛和靈芝、靈芝雞在哪里銷售?接下來“靈芝雞蛋”供不應求,“靈芝雞”更是備受青睞,氣上架就被搶購一空。
‘靈芝雞”火了。然而有點醫學常識的人也會犯琢磨:世上哪有這種可以治病的家禽,而且醫治的還是科學家們研究了上百年、迄今尚未攻破的醫學難題——癌癥?如果這種消息出現在街頭、樓道里,人們可能會嗤之以鼻,或者不屑一顧。但它刊登在當地的黨報上,還配發了陳益麗與其弟一起歡笑的大幅照片。這些年媒體時有失真報道出現不假,但大都集中在一些小報,黨報出現這種失誤少之甚久這是人們對主流媒體信任的重要基礎。
目前不能妄下結論說“靈芝雞”根本不可能具有像報道那樣的神奇效能,不過陳益麗飼養的雞,因為飼料特殊,很可能會有對人體健康、滋補、強健等方面的作用,但具備醫治絕癥的神效只是一廂愿望,這點應該毋庸置疑。至于陳益麗弟弟奇跡般地康復是不是因為吃了‘靈芝雞”,這更要經過多方面的研究和檢驗方可有說服力。不過,對許多癌癥患者和他們的家人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黑暗中的曙光。
一篇報道不但帶來了難以置信的激動,還帶來生意場上意外的發達,從認為不可能到可能再到深信不疑,從不知道‘靈芝雞”為何物,到驚奇再到趨之若騖,這就是輿論的強大而奇特的作用。
地球上每天會爆發無數事件,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輿論的出現。輿論如同“眾里尋他千百度”,又如“猶抱琵笆半遮面”,人們很難一下子看清,弄明白。這就需要引導。
自古以來,輿論就是無形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匯聚,很大成分靠引導。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夠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和積極作用,而負面的輿論引導則會對社會發展起到破壞和阻滯作用。我們國家的媒體是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對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提倡什么,贊揚什么,反對什么,摒棄什么,在當今國內外輿論場錯綜復雜,良莠難辨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清醒的頭腦,正確的方向,稍不留神就會邁錯步,走岔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懂得,都能意識到,當他們發出的哪怕是一個豆腐塊大小的消息,都可能帶來軒然大波,引起社會動蕩。
媒體“失足”從小的角度研判是違背了既定的宗旨,跑偏了方向,從大的角度審視,不僅誤導了一大批讀者,重要的是給黨和國家的事業安定團結帶來不應有的危害。事實表明,確有一些媒體一些媒體工作者犯過這樣的錯誤,有過這樣的教訓。所以該走什么樣的路,如何更好地承擔起黨、人民和時代賦予的重大責任,是每個媒體每個媒體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課題。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用48個字高度概括并提煉了新時期中國新聞輿論工作的價值取向與時代責任: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
總書記的關心和重視,無疑是給輿論工作者指明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媒體是黨的事業的組成部分,老百姓樸實而簡單的意識就一條:相信黨的媒體。這就要求我們的媒體,必須憑著黨性覺悟,責任和良心做事,慎重編發每一篇報道,認真篩選每一條消息,更要考慮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