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子花
摘要:學習者特征分析是教學系統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進行教學系統設計的基礎環節。只有分析好幼兒的基本特征,才能制定出符合幼兒教學規律的教學目標,繼而實施幼兒教育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教育;特征;心理發展
幼兒教師必須對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和幼兒生理發育規律具有一定的認識,并注重幼兒個體之間的個別差異,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國內外許多的專家和學者對幼兒心理發展持有不同的觀點,但縱觀這些觀點不難發現它們的共通之處,即幼兒心理發展具有方向性和順序性、連續性和階段性、不平衡性和個別差異性。這些心理活動發展的特點與幼兒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都在幼兒時期,年齡不同,心理活動水平也不相同。在幼兒園,有不同的年齡班,小班(3~4歲)的孩子明顯地不同于中班(4~5歲)的孩子,與大班(5~6歲)子的心理活動水平就更不相同。但是幼兒教師要注意,年齡與幼兒的心理特征存在著一定的關系,而不是年齡決定幼兒的心理發展。
1、小班幼兒主要心理特征。
第一,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小班兒童的行動常常受情緒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緒性強,是整個學齡前期兒童的特點,但年齡越小越突出。小班幼兒情緒性強的特點表現在很多方面。高興時聽話,不高興時說什么也不聽。如喜歡哪位老師,就特別聽那位老師的話。小班幼兒的情緒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看見別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來。老師拿來新玩具,馬上又破涕為笑。
第二,愛模仿。小班兒童的獨立性差,愛模仿別人。看見別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見別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看見別人做什么,自己就想做什么。
第三,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思維依靠動作進行,是先學前期兒童的典型特點。小班幼兒仍然保留著這個特點。讓他們說出某一小堆糖有幾塊,他們就用手一塊一塊地數才能弄清,他們不會像大些的孩子那樣在心里默數。 由于小班兒童的思維還要依靠動作,因此他們不會計劃自己的行動,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邊做邊想。
2、中班幼兒主要心理特征。
第一,愛玩、會玩。小班兒童雖然愛玩卻不大會玩。大班兒童愛玩,也會玩,但由于學習興趣日益濃厚,游戲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中班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中班兒童已能計劃游戲的內容和情節,會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規則,不遵守規則應怎么處理,基本都能商量解決。
第二,思維具體形象。中班幼兒的思維可以說是典型的幼兒思維,他們很少依靠行動來思維,但是思維過程還必須依靠實物的形象作支柱。
3、大班幼兒主要心理特征。
第一,好學、好問。好奇是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大班兒童的好奇與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兒童的好奇心較多表現在對事物表面的興趣上。他們經常向成人提問題,但問題多半停留在“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兒童不同,他們不光問“是什么”,還要問“為什么”。問題的范圍也很廣,天文地理,無所不有,希望教師給予回答。
第二,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大班兒童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第三,個性初具雛形。大班兒童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他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隨波逐流”,顯得比較有“主見”。對人、對己、對事開始有了相對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膽小害羞,有的活潑,有的文靜,有的自尊心很強,有的有強烈的責任感,有的愛好唱歌跳舞,有的顯示出繪畫才能。
二、幼兒生理發育規律
3~6歲的幼兒身體發育的速度比前一個階段慢,和學齡期比依然速度的發展著,但保持了相對平穩的速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生理特征表現比較明顯的是動作機能的發展。
1、粗大動作的發展。
第一,跑步能力的發展:3歲時,幼兒步履簡單、走直線,跑時不能輕易拐彎或停止;4歲時,幼兒能跳躍、單腳跳動,跑的也更快了;5歲時,幼兒相當靈活,走路有節奏,能避開障礙物。
第二,跳躍能力的發展:3歲時,開始跳,但動作比較簡單笨拙,距離較短;4歲時,可在原地起跳,其高度大概30cm,距離可達60至85cm,但很難跨越障礙物;5歲時,大多能完成單腳跳等復雜動作。
第三,借助器械進行運動能力的發展:幼兒到了5、6歲,就喜歡使用運動器械做活動游戲,如跳繩等。
總之,在整個幼兒期,大肌肉運動能力逐年提高,運動能力發展也很快。
2、精細動作的發展。
第一,穿衣能力的發展:幼兒兩歲前就學會脫鞋子、襪子,4歲左右能脫掉上衣。
第二,飲食能力的發展:1歲左右可以用湯匙,3、4歲可以握住筷子,5歲時學會使用筷子。
第三,動手能力的發展:幼兒到4、5歲時會做擰毛巾的動作,到6歲時基本可以做好。但剛開始擰的毛巾總是濕漉漉的,因手指力量不夠。這時期的幼兒手眼協調,能基本完成生活自理動作;能使用書寫工具,完成基本圖形的繪畫;能使用剪刀等工具,進行剪紙折紙等比較復雜的動作;各種精細動作發展的基本階段,能完成手部基本的精細復雜動作。
幼兒特征分析在整個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幼兒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幼兒教育教學科學,尊重個體差異性,結合自身實際經驗,才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