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摘要】: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行業發展水平好壞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很容易使相關產業鏈條斷裂,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在此背景下,全世界各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力度,將新能源技術應用在各個行業中,尋求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產業如果想要長遠發展,必然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政策支持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以及實踐工作開展具有十分突出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政策歷程
1、導言
近年來,霧霾開始困擾我國多個城市,作為霧霾“中堅力量”的汽車尾氣自然受到全社會的口誅筆伐。由于新能源汽車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所以開始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仍然存在技術落后、基礎設施不健全、銷量主要來自于政府及租賃公司等非私人用戶等諸多問題,政策仍是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2、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發展歷程分析
2.1產業鏈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2001—2007年,基于環境保護和能源安全的考量,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上了國家議題。“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確立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和電池及其管理系統為“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動力來源多元化引發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探討,部分學者通過分析混合動力汽車的可行性,比較電池動力儲能的優缺點,基于純電動車在充電網建設、電池關鍵技術突破以及電動車示范等方面的障礙,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應以混合動力為過渡。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提供政策支持的范疇日漸明晰,但財稅政策的效果不明顯,激勵政策、法律法規、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尚待健全。有必要借鑒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制定嚴格的汽車排放法規,以促使控排技術改進。
2.2加大財稅支持,積極示范推廣
中國力圖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政府推廣方面取得進展,其面臨的諸多障礙主要表現在:新能源汽車價格過高,約為傳統汽車的2~3倍;消費者認知和接受能力有限。為弱化上述障礙,政府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減稅程度及公共交通部門、政府部門的示范運營力度,為期3年的“十城千輛”工程在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務部門全面展開,此工程促使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化發展新期。同一時期,電動車的示范運營進展良好,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程度逐步提升。但由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安全保護性不足、售后服務網點密度不夠、維修保養價格過高以及新能源汽車使用中停車場所和能源再補充的便利性等方面存在擔憂,所以比較普遍的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并沒有轉化為實際的購買行為,市場需求仍不足。政府補貼政策對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重要程度的評判、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均有顯著作用。此外“十二五”期間政府出臺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此方針從經濟與環保角度出發促使節能和新能源汽車互補并進:一方面繼續優化現有的車用能源動力系統,發展節能型內燃機汽車;另一方面開發新一代車用能源系統,發展新能源汽車。此外,國家逐步重視充電設施的建設及售后保障制度的完善,以便打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市場。
2.3規范標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在此時期,政府部門的主要做法有: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建設重點轉移至基礎設施建設,對充電樁的布設與規劃給予大量財政投入,建立充電標準,保障充電便利,極大地提高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加強政企合作,引導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市場化道路,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系,并強化以企業為單位的產業自主性。譬如租賃公司借助其渠道優勢和推廣優勢,與婚慶禮儀、駕校、旅游公司等加強合作,增強潛在消費者的涉入程度;完善售后服務部門,加強對電動電池維護、更換、運輸、儲存、拆解和回收的服務。但法規標準有待完善,而動力系統安全性檢驗、持續性維護以及損壞后修復等仍缺乏相關保障。
3、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縱觀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政策的發展演變,可以發現,在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得到了長足進步。“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新的突破,但本文建議該時期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仍以補貼減稅為主,以退坡機制延時執行為輔,將“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創新步伐,逐步降低生產成本”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重點。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起于21世紀,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就是政府政策的推動,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給予了適當的優惠措施,具有環保、低碳特點的混合動力車較之普通汽車政策優惠力度十分突出,對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以及生產標準同樣做出了一系列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就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主要為混合動力汽車,生產技術較之其他幾種新能源汽車較為成熟,在滿足節能減排的環保目標的同時,在電池方面的材料較為普及,能夠實現重復充電。
此外,對于汽車企業來講,既然目前市場的需求仍在傳統動力汽車領域,則汽車企業的發展重心也肯定在傳統動力汽車領域,而汽車企業在傳統動力汽車領域的高投入,顯然想通過盡可能多的銷售傳統動力汽車來獲得盡可能多的高收益,因此,在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需求不迫切的情況下,汽車企業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入力度也會有限。
4、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能源和資源急劇減少下,生態環境也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為了謀求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節能減排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而汽車作為高污染行業,首當其沖受到社會的關注,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了必然選擇。較之普通汽車,新能源汽車具有低碳、環保的優勢,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的造價較高,在實際發展中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所以政府政策的推動是十分有必要的。盡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前景十分樂觀,近年來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柳欽,崔大山.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舉措[J].時代汽車,2011,09:21-29.
[2]楚峰.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J].運輸經理世界,2015,07:58-59.
[3]李曉慧,賀德方,彭潔.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形勢分析與政策建議[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15,08: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