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鳳
摘 要:新形勢下,職務犯罪發案數量、發案領域和作案手段都出現了新態勢。如何對職務犯執行刑罰才能體現刑罰執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我們急需探討的問題。獨立關押模式盡管考慮了職務犯的特殊性,但仍面臨諸多現實難題。本文從監管體系規范分類、制度資金保障、精細化管理、罪犯教育、網絡軟件系統考核與公示、檢察院駐監監督等方面進行探索,完善職務犯獨立關押模式,旨在進一步促進刑罰公平、保障監管安全穩定。
關鍵詞:職務犯;刑罰;獨立關押;關押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DF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6-0124-03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運行,職務犯罪問題更加突出。據統計,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貪污賄賂犯罪案件35 804件,查辦職務犯48 632人。同時,一些新領域出現多種多樣的受賄形式,如房地產交易中出現虛開納稅證明、規避樓市限購政策、送房產收受賄或以遠低于市場價格購房、股金分紅、委托理財收取收益等。由此可見,職務犯罪行為是一種涉及領域廣、種類多、形式多樣的嚴重且特殊的社會腐敗行為,它不僅侵蝕了公職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擾亂了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更毒化了社會風氣,影響經濟的發展。如何對職務犯執行刑罰關系著刑罰執行的公正性,同時關系著監管的安全性、穩定性。因此,如何對職務犯進行刑罰執行是目前亟須解決的難題。
一、職務犯現行關押模式的現狀
據1994年《監獄法》第39條之規定:“監獄對成年男犯、女犯和未成年犯實行分開關押和管理,對未成年犯和女犯的改造,應當照顧其生理、心理特點。監獄根據罪犯的犯罪類型、刑罰種類、刑期、改造表現等情況,對罪犯實行分別關押,采取不同方式管理。”[1]由此可見,目前我國法律僅規定了監獄需要對未成年犯和女性罪犯兩類進行分類關押,而對其他類型的罪犯沒有特別規定。但職務犯數量急劇上升、發案領域廣、作案手段隱蔽多樣化等特點對目前監獄的職務犯關押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近年來,我國部分監獄對職務犯進行了單獨關押或集中關押的試點,即混合關押與個別監獄試點獨立關押模式[2]。
(一)混合關押
從總體來說,我國對職務犯仍實行分散關押,即將職務犯與其他的暴力犯、強奸犯、老病殘犯、國籍犯等進行統一地混合關押。這種傳統的罪犯改造關押模式,沒有考慮到職務犯的特殊性,有時甚至容易誘發改造特權化、罪犯間交叉感染、深度感染等后果,影響罪犯改造效果。
(二)獨立關押
獨立關押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獨成立監獄進行獨立管理,如公安部秦城監獄、司法部燕城監獄、重慶九龍監獄等[3];另一種則是成立監區或者分監區進行獨立關押,又稱集中關押,如廣東省陽江監獄職務犯監區、廣東省梅州監獄職務犯監區、廣東省揭陽監獄職務犯監區、廣東省女子監獄職務犯監區等。雖然這種分類關押模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目前職務犯數量急劇增長對監獄關押模式提出的要求,但是由于實際操作中沒有對職務犯進行系統而科學的分類,執行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
二、職務犯獨立關押模式面臨的問題
職務犯身份的特殊性,容易引發監管區別化對待、集中特權化,引起一些關押尷尬,監管干警執法有風險。由于職務犯曾都擔任過一定的領導職務或者受委托負責某方面的重要工作,有一定的關系網。一旦入監進行改造,家屬往往和某些在職領導打招呼,請求多關照,這種現象容易釀成監管暗箱操作,誘發集中特權,無形給監管干警帶來監管壓力,造成監管尷尬。據報道,秦城監獄關押的職務犯陳良宇,在監獄內除了沒有自由外,生活條件較好,其他行為相對不受約束。這種區別化對待和集中的特殊照顧的關押模式容易將罪犯的服刑改造演變為一個高官最后休養的歸宿地。《肖申克的救贖》里說“當罪犯開始服刑時,他對監獄的高墻是憎恨的;后來,他就慢慢地適應了這堵高墻;再后來,他就開始依賴這堵高墻了。”這種監獄管理方式淡化了監獄懲罰與教育改造的根本職能,反而容易引發職務犯最后難以回歸社會。
職務犯改造過程中心理落差大,內心掙扎過程中容易走向極端道路。一些職務犯由于對權力頂禮膜拜或者因為“59歲現象”,認為身處低位或退休走下權力崗位,自己權勢不如別人或者生活水平仍不滿足,同時認為地方一般實行“地方保護主義”,查處風險較小,結果在錯誤相信自己能幸免被查處的僥幸心理下鋌而走險導致晚節不保。這類職務犯受到刑事處罰之后的改造狀態與之前身居高位時生活狀態和各種待遇有很大差距,內心備受掙扎與煎熬,面對遙遙無期的刑期更是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因此在監獄里不服從改造、企圖自殺等現象時有發生。
服刑人員的健康狀況猶如一枚存在隱患的定時炸彈,一方面成為影響監管改造工作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又可能成為其走出監獄的另一條捷徑。職務犯大都年齡偏大、身居高位,養尊處優,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腦疾病的易感人群,其中大部分又是帶病入獄。監獄出于人道及人權保障考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讓他們在養病和治病中度過刑罰執行,嚴重的甚至只能依法決定保外就醫。如江門市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崇中因濫用職權插手土地出讓、收受賄賂,法院判處其服刑。但因其家屬賄賂看守所所長、指導員及醫院醫務科長、醫生等人,惡意串通制作了不實的體檢報告使其適合保外就醫,騙取監外執行。最終在案件宣判當日“當庭釋放”,沒有在監獄內進行服刑。這樣懲罰教育、勞動改造等刑罰執行手段就大打折扣,影響到刑罰的有效執行,弱化刑罰執行對懲治貪污賄賂、侵權瀆職犯罪的功能。
成立獨立監獄對職務犯進行關押,容易造成監管干警力量不足、監獄監舍擁擠、資源匱乏等問題。急劇增長的職務犯數量,對監獄監舍資源提出了更多要求。據悉,2012年成立的燕城監獄職務犯監區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秦城監獄罪犯關押數量過多帶來的壓力,但是這種得天獨厚、高水平的綜合關押基地主要用于關押中央部委中的職務犯罪人,這種投入巨大的行刑成本只針對小范圍的監管對象的監管模式很難適應中國的現實需求。
法律規定的檢查監督不具體,監督難深入,監督不力。在駐監檢察實踐中,擔負駐監檢察任務的檢察機關工作人員數量少,任務繁重,因此對職務犯改造工作尚存在法律監督不到位的問題。對職務犯的管理使用、日常考核、減刑假釋、疾病監控、保外就醫等方面的監督工作存留死角,一些考評材料檢查過程不具體細致,不能確保對職務犯改造工作的監督效果。例如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買通律師和公職人員“購買檢舉線索謀求立功減刑”,將原來一審判決判處的有期徒刑15年減刑為10年。之后,在服刑期間又“造假而為”一再獲得立功、重大立功減刑,于2011年初提前走出監獄。這個造假立功獲得減刑案反映出檢察院對職務犯日常考核、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的監督不力,工作不具體細致,監督不到位。
三、完善職務犯獨立關押模式
監獄是一個國家人權保障、文明程度的標志。對在監獄內的職務犯實現懲罰與改造,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系統、有針對性的工作標準。因此,如何細化管理環節、明確職責分工、完善責任機制,加強協調配合,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形成監獄對職務犯獨立集中關押模式的規范化、示范化效應,是我們監獄管理工作中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一)制度保障,資金支持
1.落實制度,領導重視。一方面嚴格實行職務犯關押和監管干警雙重回避制度,實行職務犯異地關押(即不在本戶籍地、出生地等監獄內進行關押)、異地監管執法(即挑選監管干警時不能選擇與職務犯相同戶籍地或者臨近戶籍地的干警);另一方面,嚴格落實領導干部監管責任,嚴肅監管,純正風氣,避免不正常的特殊照顧。
2.資金保障,注重監管干警隊伍素質建設。一是資金方面,確保監管職務犯的硬件軟件條件達到合理的監管標準。二是監管干警素質方面,治理不合理的警囚關系。嚴禁監獄警察私自為罪犯攜帶、傳遞手機、現金及其他違禁品。嚴禁監獄警察在罪犯考核獎懲和提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中捏造事實、偽造材料、收受財物或者接受吃請。
(二)精細化管理
1.應用大數據和情報信息做好獄情分析,探討科學的分類管理體系。對職務犯進行分類時,一方面需要考察職務犯的籍貫、職務、級別、年齡、身體、疾病、心理、危險程度等進行科學分類[4]。同時依照寬嚴相濟政策,對罪犯的通訊、減刑、假釋、探親、會見等方面給予不同待遇,激發罪犯改造動力。雖然目前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中對罪犯分類管理有比較系統的研究和實踐,如國外按警戒程度從嚴到寬分成高級、中級、普通級警戒及開放性處遇,對服法又不可假釋的職務犯嘗試實行開放性處遇,在探親、接見等方面給予寬待等[5]。但西方的分類管理方法和模板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結合中國實踐開展有中國特色的分類管理模式。
2.嚴格實行日常考核體系,如“5+1+1”教育改造模式,即“監獄應當堅持每周5天勞動教育、1天課堂教育、1天休息。罪犯每天勞動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每周勞動時間不超過40小時”[6]。同時,對重點人員重點管理,尤其是一些寬管區的罪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管理:(1)統一監管住宿、勞動伙食標準,除特殊的身體、病殘等原因不搞特殊化照顧;(2)結合罪犯具體情況,設定生產、勞動合理的任務量,嚴格開工、收工時間,認真記錄,計量公開并存檔,接受罪犯間的相互監督;(3)落實獎勵制度,具體規定表揚、嘉獎條件,激勵罪犯勞動、改造積極性,促進監獄生產經營、罪犯勞動與監管改造教育協調統一。
3.建立“監獄開放日”制度,關閉特殊會見并檢查督辦。通過舉辦“監獄開放日”活動,一方面組織服刑人員親屬、社會各界人士等參觀服刑人員學習、生活的環境,觀看獄務公示欄及宣傳片等,讓其能及時、客觀地了解監獄的執法情況。另一方面詳細向服刑人員親屬介紹監獄辦理減刑假釋的法定條件和程序,服刑人員的健康狀況,季度獎罰、減刑假釋、分級處遇、個人賬戶收支情況,監獄菜譜安排情況等,更好地安撫家屬情緒,避免家屬通過非法途徑尋求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擾亂監獄正常監管制度。
4.合理安排職務犯開展工作,如協助清查違禁品,協助開展談心等工作。安排職務犯協助監管干警參與到一些事務中去,讓其自身的能力得到應用,讓其感受到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但是這項工作的運行需要精心安排,否則容易使職務犯借助這樣的機會獲取更多的特殊照顧或嘉獎,甚至造成權力濫用,誘發腐敗產生。
(三)教育改造
1.合理心理教育,促進其接受法律的懲處安心改造,另外促進監獄內職務犯的漏罪自首,擴大戰果。在監獄服刑的職務犯有的因為失去自由和權利后內心極度煎熬和痛苦,存在破罐子破摔現象,容易情緒突變或反復無常;另外一些職務犯擔心余罪敗露而受到更嚴厲的制裁,憂心忡忡,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終日,無心改造,喪失改造信心。這些情況下,一旦出現某些誘發其情緒突變的因素,他們極易情緒失控,實施自殺、行兇、脫逃等行為。同時,他們極易找尋監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監管設施存在的隱患,擇機蓄意挑起事端或制造事故。但是另一方面職務犯受到刑事處罰后,與身居高位時因違法犯罪而飽受的戰戰兢兢心理狀態相比又覺得安心和踏實,同時又牽掛自己的親人子女,內心仍愿意積極接受勞動和教育改造。因此,這也給我們的教育改造指引了方向和突破口。所以一方面需要通過合理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糾正原有的錯誤思想,減少不良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又不能削弱執法力度、降低刑罰威嚴,管理上不能失之過寬,否則不利于職務犯的改造。
2.通過政策法律教育,宣傳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政策。鼓勵罪犯積極改造,通過合法方式爭取表揚、立功、嘉獎,實現減刑假釋、保外就醫。避免家屬走關系、走過場、制造假象等獲取減刑假釋、保外就醫資格。據悉,廣東省監獄嚴格落實減刑、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制度:(1)嚴格審核執行三類罪犯(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減刑、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提級審核及備案審查制度;(2)對不依照法定程序和條件提請辦理,偽造材料、弄虛作假情況,存在徇私舞弊、收受賄賂、失職瀆職的三類案件重新倒查和收監;(3)規定兩次減刑間隔時間拉長,減刑期限縮短,提高了減刑假釋的要求和標準[7]。
(四)落實網絡軟件系統管理,實現獄務公開,保障執法公正
全國首個服刑信息網上查詢系在廣東揭陽監獄正式啟動,實現了獄務公開,同時還借助新聞媒體做好了宣傳工作。(1)罪犯及家屬可以上網查詢一些公開的項目,如刑罰執行、獄政管理、生活衛生、教育改造、勞動改造;(2)細化公開的內容,具體細化到對服刑人員日常管理教育的每一項活動的依據、條件、程序和結果,如每半年評的表揚,需要公開受表揚人姓名、年齡、健康狀況、投監時間、嘉獎次數、扣罰情況、教育改造情況、勞動改造情況等;(3)借助新聞媒體和獄內宣傳手段開展獄務咨詢。隨著獄務公開內容的細化、規范化,維護了司法公正,贏得罪犯、家屬及社會人士的理解和尊重[8]。
(五)實行監督,鞏固懲治腐敗成果,促進刑罰公正執行。
根據實踐需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好相關工作:(1)妥善處理好檢察院與監獄機關的關系,杜絕越權監督,防止監督不到位,實現監督與配合的結合;(2)借助物聯網技術將派駐檢察室與刑罰執行機關的微機聯網,實行動態監督;(3)加強重點監督,嚴格審查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案件,防止違法或不當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問題的發生;(4)檢察機關可以不斷深化檢察監督,將檢察監督工作納入硬性考評要求,確保對職務犯改造工作的監督效果[9]。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獄法[Z].1994.
[2]王輝.職務犯關押模式初探[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6):138-140.
[3]姚倫.秦城監獄的由來[J].武漢文史資料,2007(11):10-12.
[4]閆循店.監獄新體制下罪犯分類管理機制構想[J].中國司法,2007(11):30-33.
[5]王家靈.監獄罪犯分類管理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1:1-35
[6]金高品,周雨臣.中國教育“5+1+1”教育改造模式研究[J].中國治理評論,2013(1)296-318.
[7]南方都市報.近三年三類罪犯減刑假釋情況將逐案復核[EB/OL].(2014-03-08)[2015-11-12].http://news.sina.com.cn/c/2014-
03-08/051029653159.shtml.
[8]廣東省揭陽監獄.揭陽監獄門戶網站[EB/OL].[2015-11-
22].http://www.gdjyjy.gov.cn/index.html.
[9]尚愛國,徐海法.派駐監獄檢察工作應妥善處理好十種關系[J].人民檢察,2008(1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