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清
摘 要:在西方國家中,通常沒有德育的概念,而是代之以公民教育。美國的公民教育中,價值觀教育是特別重要的環節。在當代美國的公民教育中,把個人主義作為價值觀教育的靈魂和根基,以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為紐帶,以實現個體人為最終目標。當前,雖然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依然隱藏著濃厚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色彩,也不具有普適性,但是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依然有可取之處,對于我國的價值觀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價值觀教育;美國學校;公民教育;個人主義
中圖分類號:G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6-0193-02
價值觀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觀點和看法,是人腦中產生的一種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關乎于人們如何看待價值,關乎于人們怎樣判斷和評價價值,關乎于人們怎樣創造價值。價值觀就是人們關于這些問題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價值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某種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會保持相對的穩定和持久。這種使價值觀保持相對穩定和相對持久的條件是時間、地點、個人經歷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同時,人們的價值觀受個人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很大。在某些時候,如何看待同一個事物的價值,思考方法和思維方式不同的人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價值觀教育伴隨人的價值觀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并發展。從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角度進行考量,可以看出人類社會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價值觀,在這些不同的價值觀的產生過程以及保持相對穩定的過程中,價值觀教育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某一相對穩定的階段中進行國別或者地域分析可以發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們由于受到類別不同、目的不同的價值觀教育,其價值觀也不盡相同。對某一歷史階段中的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域的價值觀教育進行分析和研究,對于我們認識和了解價值觀教育的特殊性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于我們進行價值觀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簡介
通常意義上,價值觀教育是指對人們的價值觀施加影響的各種教育活動。人的價值觀的形成途徑和轉變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庭的熏陶、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影響等都對價值的形成和轉變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其中價值觀教育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和轉變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從整體上看,價值觀教育有著持續時間長、可塑性大和穩定性強的特點。
當前階段,價值觀教育主要存在于學校這個特殊環境中,學校是價值觀教育不可替代的主要陣地。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貫穿于幼兒園到高中。在這個過程中,價值觀教育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幼兒園教育開始到小學六年級。在這個階段,價值觀教育以感性認識教育為主,通過由自身到家庭、家庭到學校、學校到社區的途徑,向幼兒和兒童傳遞美國價值觀中基本的、易于理解的內容。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加深幼兒和兒童對于美國價值觀的感性認識。例如,組織小學生參觀美國獨立時期的相關建筑和歷史遺跡,增強小學生對于獨立精神的認知。第二階段,從七年級到十二年級。這個階段基本上相當于初中到高中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價值觀教育的理性程度不斷增強,教育的途徑繼續擴張,由社區擴展到全國,甚至擴展到全世界。這個階段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中,強調“公民在政治體制中的地位,包括公民及其權利、責任和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等”。在這一階段,著重于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個人主義等理性觀念的教育,對于青少年進行心理和意識上的強化,并最終使青少年在成年時形成相對穩定的價值觀。到了大學階段,美國沒有明確的價值觀教育課程。由于大學生基本上已經成年,價值觀相對穩定,美國的大學生以專業學習和接受間接的價值觀教育為主。
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在于以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的規律為基礎,順應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和認知發展不同時期所具有的不同特點,使得學校的價值觀教育既不延遲滯后又不超越階段急于求成。這個突出的特點,鮮明地體現了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科學性和連續性。從教育效果上看,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使得以個人主義為靈魂的美國式的價值觀深入人心,使得大多數的美國青少年在成年之前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并且符合美國社會需要的又有助于個人發展的價值觀。
二、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靈魂
在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中,個人主義是作為價值觀的靈魂而存在的。對于個人主義,有著各種各樣的論述和評價,如果我們排除意識形態上的衡量,而是從個人主義對于美國人的個人發展的角度進行考量,可以發現個人主義在美國人的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個人主義可以說是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靈魂。無論是從幼兒園開始的感性認識教育,還是七年級到十二年級的理性認識教育和思想意識的強化,都或隱藏或明確的貫徹了個人主義的價值觀。
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以實現個體人為最終目標。所謂個體人,是指符合個人主義要求的、具有自主性的、具有自由精神的個人或者自我。在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中,個體人具有自主動機,能夠進行自主選擇,具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并且可以做到自我實現。以實現個體人作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標,符合當代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也體現出對個人自由和權利的尊重。把實現個體人作為最終目標,是個人主義在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中的突出體現。這個最終目標與個人主義這個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靈魂一脈相承,確保了學校價值觀教育中指導思想的一致性,也保證了教育過程的連續性,從而有利于學生形成符合個人主義要求的價值觀。同時,這樣的價值觀教育也有利于學生形成順應當代美國社會主流價值的并且較為穩固的價值觀。
三、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落腳點
學校價值觀教育應當被看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應當具備明確的指導思想,應當有順應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教育體系,應當有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應當有符合社會需要并且有利于個人健康發展的落腳點。學校作為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應當準確把握價值觀教育的落腳點。
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以個人主義為靈魂,以實現個體人為最終目標,最終落腳于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社會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契約社會,契約關系是社會生活中的主導關系。在契約關系中,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是對等的。這種權利義務對等的意識構成了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在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中,作為靈魂而存在的個人主義要被傳承,培養個體人的最終目標要被實現,都要以具有權利和義務意識的公民為載體。因此,把學生教育成為具有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的公民,成為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落腳點。
把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作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落腳點,有利于美國式的民主政治的實現和維持,這體現了價值觀教育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功能。同時,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落腳于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客觀效果上說,有利于學生成為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要求的合格公民,有利于公民個人的發展,同時有利于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的實現,并最終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和健康發展。
四、小結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個人主義的價值觀無論在其經濟體系、政治制度還是社會關系上都有深刻的體現。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對于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和美國公民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穩固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體系中,無論是價值觀教育的指導思想還是價值觀教育的落腳點,都體現了價值觀教育的系統性和明確性。
對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進行探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從整體上看,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系統性和明確性值得我們進行研究和借鑒。具體來說,當代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中順應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以及直接教育和間接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對于我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來說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在大學之前的學校價值觀教育中,以增強對價值觀的感性認識和強化對價值觀的理性認識的直接教育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方式,并把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作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對象。在進入大學之后,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成年或者接近成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社會的接觸增多,大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已經形成并趨于穩定,因此美國的大學中并沒有明確的價值觀教育課程,美國大學生以進行專業學習、增強自我能力和接受間接的價值觀教育為主要的學習和發展方式。除此之外,當代美國學校的價值觀教育的落腳點也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學校價值觀教育要有明確的、切合社會實際的落腳點,否則容易導致價值觀教育無法真正落實,并最終可能會使得學校價值觀教育變得虛無縹緲。
總之,學校價值觀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還應當對學生個人的正常發展予以關注。學校價值觀教育不應把確立和維持某種特定價值觀作為唯一目標和終極任務,不應當因為要確立和維持某種特定價值觀而忽略學生個人的能力提升和正常發展。學校價值觀教育應當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價值、評判價值和創造價值的能力,應當有利于學生增強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應當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發展的能力。學校價值觀教育應當以學生的成長規律為指引,順應學生成長規律,這樣的價值觀教育才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符合價值觀教育目標并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教育才會保持活力和長久的生命力。違背學生成長規律的價值觀教育不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也不利于價值觀教育目標的實現。違背學生成長規律的價值觀教育會對學生個人成長產生不利影響,也會對學校價值觀教育和社會整體發展產生不可逆轉的消極影響。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應當重視公平觀念的培養,應當注重學生個人的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的培育,并注重權利意識教育和義務意識教育的協調。
參考文獻:
[1]陳立思.比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39.
[2]楊飛云.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的解讀與思考[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2(6):42-46.
[3]葛春,李會松.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實施及對我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47-50,81.
[4]高德勝.“解放”的剝奪———論教育如何面對個體人的膨脹與公共人的衰落[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1):14-19.
[5]鄧福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價值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6-07-29(007).